习 来旺.
冬至那天,我受邀来到美丽的西南大学,这是笔者自2024年以来第二次来到美丽的重庆,也是笔者继2024年后第二次受邀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会议。 由当代中国研究院和西南大学联合举办的为期一天半的集中研讨会,以“2024年中国当代外交史研究”为主题,意义重大。
通过主办方和与会专家的共同努力,本次会议通过认真、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无疑对推动中国当代外交史研究现状和新中国史学科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就作者而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我第一次在研讨会上扮演了演讲者、审稿人、审稿人和介绍人的不同角色。
首先,它是历史思维与国际视野的成功结合。
笔者从事现实国际问题和中国外交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几十年,但历史专业的基础训练,应该说在国内外不同岗位上对我有所帮助。 近年来,笔者多次呼吁历史思维与国际视野的完美结合,本次研讨会为此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演讲的前半部分反映了历史专业的独特视角。 事实上,当代中国外交史是新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外交史已成为国内外日益关注的研究对象。
西南大学历史学院的专家们很谦虚,但在对相关问题的评语上也十分鲜明,尤其是对史实的研究、史料的引用、对结论的把握,都体现了历史学家的严谨性。
二是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方位诠释和发展。
座谈内容包括当前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和影响、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经验与启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顺利发展的主要经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等重要议题。2024年,中国提出和推动实施全球安全倡议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家们可以以最佳外交思想和全局观为根本遵循,既坚持高政治立场,又可以面对百年变革加速的客观现实,对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富有启发性和独到性的观点,肯定新时代中国外交为动荡的国际形势注入稳定和正能量的责任。 会议期间,笔者还利用四位不同角色的机会,就相关热点话题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第三,就如何研究外交史、如何借鉴国际关系理论达成基本共识。
笔者认为,会议准备充分,安排细致巧妙,学术界就如何增强使命感、加强当代外交史研究交换了意见,特别是评论环节的设置非常鲜明、意义深远,对如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部分学者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正是在评审环节,专家们结合几位青年学者的意见,提出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既要注重挖掘有价值的史料,又不能盲目地陷入资料堆,失去方向感,而要能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驾驭史料,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研究方向至于借鉴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国外交史的问题,也存在着如何善于结合实际加以驾驭的问题,不能勉强地应用于不适用的场景,总的说来,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构建学科体系, 中国外交史研究中的学术体系和中国特色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