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被自己的孩子直接骂过?前两天晚上,我家里出现了这样一幕:儿子一直在玩玩具不做作业,老公在催促催促。 但儿子似乎根本听不见,继续自己玩。
丈夫很着急,对儿子大吼大叫。 此时此刻,儿子很委屈,眼里含着泪水问道
你可以天天玩手机,我每天都要做功课”
你只在乎自己的幸福,你想把我累坏吗?”
听到这话,我傻眼了,说这话的居然是我7岁的儿子!
老公也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件事让我反思,我们一直抱怨孩子不努力,说他有很多问题,好像问题全在孩子身上。
但是,我们自己的要求有多少得到了满足?作为父母,我们真的做好了陪伴和指导工作吗?
家庭教育中的“双重标准”问题
在杭州,一个11岁的男孩对父亲的行为非常生气,以至于他离家出走,整晚都没有回来。
警察努力寻找他,但他坚决不愿回家。 原因是他受不了父亲在家的行为:“他总是玩手机和游戏,从不帮忙做家务,也不陪我做作业。 ”
小男孩曾经想让爸爸陪他玩,但他总是被爸爸敷衍了事:“我很忙,别打扰我!有时他想玩手机,但父亲不仅不允许,还经常用。 男孩越想越觉得窒息,最终选择了逃跑。
这种“双重标准”现象在家庭中并不少见。 父母对孩子和自己的标准完全不同:
禁止孩子沉迷手机,但沉迷于社交**;
要求孩子按时休息,但他经常熬夜;
强迫孩子学习习,但自己从不碰书本。
父母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孩子,但对自己宽容和放任,只会让孩子怨恨、叛逆和不听话。
父母言行矛盾,慢慢削弱了他们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你的孩子不会听。 相反,他们会问你:“你自己做不到,你为什么要问我?”
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在家上学的真实反映
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向一名学生的父亲报告说,他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焦躁不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父亲当时也在摆弄他的手机。
在客厅里,父亲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隔壁的孩子。 两个孩子开始一起学琴,隔壁的孩子坚持不懈,而自己的孩子却半途而废,整天只懂得玩和娱乐。
他只是羡慕别人的孩子,却没有意识到别人的父母也在默默付出。 孩子其实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反映出父母的真面目。
许多父母口头上支持孩子的发展,但实际上他们做得不够。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室。 孩子模仿父母的言行。
真正的教育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微妙的影响。
我们经常殴打、责骂和迫害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变得更好,但我们忽视了“以身作则”的巨大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比父母的榜样更有力量了。
如果我们能自生自灭,就不要指望我们的孩子勤奋进取如果我们沉溺于懒惰,就不要指望我们的孩子是有纪律和有秩序的。
孩子不会按照我们的期望长大,而是会模仿我们的行为。
因此,在批评孩子之前,我们应该首先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对孩子提出要求之前,首先要以身作则。
家庭环境的力量:养育孩子的关键
你还记得高考的传奇老师王金展吗?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父亲。 在他的指导下,他的女儿也顺利考上了北京大学。
在我女儿高三的时候,大多数家庭晚上都在电视上度过。 但为了给女儿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习,王金展一家决定当年不看电视。 他们甚至在电视上贴上了封条,说在女儿考上大学之前,他们无法打开它。
春节期间,女儿主动提出陪父亲去办公室学习习,让母亲在家看春晚。 他们在办公室度过了一个充实的春节,直到深夜才回家。
多年后,她的女儿回忆说,这是她最难忘的农历新年之一。
王金展认为,只要家长坚持做两件事,孩子的学业和习成绩就会有明显提高:一是家里不看电视,二是家人放下手机。
我们常说,孩子就像一块海绵,吸收着周围的一切。 如果父母总是沉迷于手机,孩子自然会觉得比学习更重要。 而如果父母经常读书,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认为阅读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自己发光,顺便点亮孩子
很多家长都疑惑:我给孩子付出了一切,为什么他们还是不成功?而那些孩子出类拔萃的父母,往往说自己什么都没做,孩子自己也很优秀。 这是什么原因?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育人首先要教育自己。 明智的父母不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而是把精力花在自我成长上。 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一位朋友,他是公司的高管,事业有成。 但面对儿子的教育,她考虑过放弃事业,投身于家庭。 然而,儿子的话让她改变了主意:“妈妈,不要为我放弃你的梦想。 我喜欢那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你,你是我的榜样。 ”
其实,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给孩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表现出脚踏实地、勤奋努力、上进心的态度。 这些积极的品质会对我们的孩子产生微妙的影响。
我们的使命不仅是教书,更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行动照亮孩子们的道路。 只有不断学习习,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