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要从五个方面着力

小夏 教育 更新 2024-01-28

关键要点。

加快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进程,需要在政策引导、载体建设、服务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

国家研究视角。 赵铮.

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倡导和促进城市与人才良性互动、共同成长,既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广州、杭州、石家庄、南昌、昆明、苏州等全国多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并积极探索提高人才服务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从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实践来看,虽然在推进城市环境友好型、系统友好型、发展友好型、民生友好型、文化友好型等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理念方面存在良好共识,但从工作重点来看,仍需进一步凝聚力,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指导,特别是在政策引导方面, 在载体建设、服务优化等方面不断发力,加快推进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进程。

当前,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城市人才友好政策“精准”度有待提高。 一方面,部分城市人才工作缺乏精准政策,导致城市依靠政策“抢人才”的不可持续。 一些城市没有考虑到当地特色、区位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而是模仿其他城市顺风而行,出台轰动一时的“新人才政策”,导致各城市同质化人才政策出现恶性竞争。 一些城市“过度承诺”,制定了百万住房补贴、月生活补贴等吸睛政策,但一直未能落实到位,这场缺乏精准规划设计的“人才战”亟待纠正。 另一方面,部分城市人才服务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些城市在人才引进上急功近利,存在重引进、轻服务的现象引进后,服务机制不到位,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人才后续激励机制不完善,一次性激励较多,长期激励不够精神上的鼓励不足,对人才的关心和重视不够,导致人才对实现自身价值缺乏满足感和期望。

二是城市人才队伍的“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首先,重点城市高端人才总数不足。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城市人才总数不小,但我国城市人才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缺乏顶尖人才和团队以及高层次人才方面, 导致重点产业发展缺乏跟进。二是城市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 一些城市传统人才较多,高科技人才较少科研人才多,产业化、实用化人才少。 一些中小城市盲目引进“高科技”人才,引进人才难以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城市人才工作效率不高。 三是人才供给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 由于现有高校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的知识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存在无法发现、招聘和留住急需人才等问题。

三是城市人才友好环境“质量”有待提升。 发达国家人才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通常表现为三个阶段:政策吸引、环境吸引和文化吸引。 其中,利用政策吸引人才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处于这一阶段。 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发展进入中间阶段,创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和成长的发展环境成为主要任务。 当城市进入现代化阶段时,文化、安全等软实力成为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 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软硬环境来看,人才环境的“质量”仍有待提升。 一方面,许多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落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病”。 在一些地区,市政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城市人口和建设规模,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滞后,也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吸引。 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和个性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人才的吸引力。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适合居住和工作的城市大多注重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城市个性,但目前,一些城市在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中存在“千城一面”的问题, 而更加注重人才吸引政策的制定或实体社区的建设,缺乏对自身城市文化的挖掘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加快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需要着力五个方面。

一是聚焦“政策”,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按照大兴调查调研部署要求,深入研究当前城市人才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综合研究判断城市人才发展趋势,聚焦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根据城市政策制定完善人才友好城市建设各项政策, 从而实现人才的精准引进和精准使用,使城市人才政策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又符合地方特色。统筹推进城市人才发展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破解制约城市人才发展、使用、流动的体制制度障碍,激发人才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城市人才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组织部门的引领作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形成清晰可操作的人才友好型城市发展规划和实施机制,精准打通人才政策实施“最后一公里”。

二是聚焦“平台”吸引全球精英人才。 支持重点城市在全球重要节点城市设立对接枢纽,探索构建全球人才网络,建立国际化人才引进平台体系。 支持城市重点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吸引跨国公司设立或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基地,支持外资研发机构和国内机构共建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充分发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43个国家525个城市形成的2927对国际友好城市的作用,加强与国外知名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交流合作,以友谊促进人才引才,大力吸引高素质国际人才来华创业。 与海外华侨社团密切合作,重点做好全市人才招聘和情报引进工作,策划大型华侨相关品牌和专题活动,大力引进华侨专业人才来华创业。

三是注重“服务”,吸引适合人才入市。 推进城市人才服务精细化,围绕人才引进、项目申报、政策落实、生活保障等方面,建立“帮到底”的服务机制。 完善产权与租购并重的人才住房保障制度,解决各类人才住房问题。 推进城市人才社区建设,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营造适合人才创新发展的生活环境。 建立“社会化”人才服务体系,广泛调动国企、民营企业、社会力量等方面的积极性,加大优质服务供给,构建“一流引导、市场主导”的城市人才服务新格局,形成留住人才的“强磁场”。

四是聚焦“发展”,打造广阔的创业舞台。 引导和支持重点城市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未来产业,积极打造各类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为高端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多空间。 加强重点研发平台建设,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供舞台。 紧跟城市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高水平高新区、经开区等重点人才集聚区,推进各类人才创业园建设,构建人才发展最佳“生态圈”。 创业团队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为创业者和创新创业者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建立规范化的创业者培训体系,加快建设规模庞大、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创业人才队伍。

五是注重“环境”,建设人才安居乐业的城市。 实现从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向依靠良好环境凝聚人才转变,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城市人才新格局。 鼓励城市建设集约、高效、经济、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加快高质量服务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抵御风险、抗事故、快速恢复的韧性,为城市人才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引导全市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塑造全市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全市文化品质,增强全市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 大力培育城市精神,丰富人才精神生活,提高人才幸福指数,增强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者单位:**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章

    爱生社区应以儿童为中心

    近年来,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实际建设中,一些社区总是用最好的思维来建设,忽略了孩子的主要地位。这种现象让我们不禁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儿童友好的社区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建设儿童友好社区不仅仅是为儿童增加更多的设施,而是要了解儿童的需求,并将他们置于建设的中心。然而...

    人才蓝皮书 夯实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数字化战略

    新华社北京月日电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大学学术出版社今天联合发布 人才蓝皮书 中国创新人才发展报告 科技创新人才与创新高地建设 蓝皮书指出,要夯实科技人才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要推进数字化战略,助力人才创新新突破要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积极推进人才合法化 国际化进程,探索...

    “我的家乡,我建”我看到了人才的振兴,严峻的形势在哪里?

    乡村振兴是以人才为导向的,党和国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后,各地人才建设没有大的推进,人才建设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所以一切都不谈了。在谈人才振兴时,首先要全面深入分析未来农村人才的类别 特点 政策背景和发展环境。从农业农村部等个部门印发的 我的家乡,我的建设 活动实施方案 年月日修订 来看,农村人才包括农...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培养人才?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面临人才外流 人才短缺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进程。那么,如何通过人才振兴来推动乡村振兴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扩展 .营造吸引人才的环境。要实现人才振兴,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环境。这包括优化政策环境 改善基础设施和改善公共服务。要加大对农村的投...

    中山国际人才中心在大冲镇揭牌

    南都记者侯玉晓报道,第三届中山市职业技能大赛暨年 象山工匠杯 红木雕刻项目大赛已于月日在大冲市洪波市落下帷幕。来自中山市家具企业和高校的余名选手共参加了比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他们将木板雕刻成动感的莲花图案。据了解,本次比赛的裁判员是资深工艺美术师 高级技师陈正民。比赛内容主要以 莲香 为主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