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福建省龙岩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背景条件和坚实的基础工作,通过省部级评选,入围“第一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近两年来,龙岩市紧紧围绕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内涝等民生问题,坚持“渗透、滞留、储存、净化、利用、排水”的建设原则,统筹推进城市民生基础设施补齐短板, 改善环境质量,用好最佳补助资金,以点对点的方式系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画出美丽宜居新画卷。
目前,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已达到老城区“10年一遇”、新城区“30年一遇”11个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未出现黑臭现象主要河道监测断面水质符合要求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污水收集空白区全部淘汰,铁山、南翼污水处理厂进水BOD(生化需氧量)浓度达到福建省三年行动目标要求。
生态优先和因地制宜。
探索山谷施工体验。
龙岩市主城区群山环抱,龙门溪、红房溪、东孝溪、陈陂溪、小溪汇入龙津河,独特的景观格局为雨水蓄排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背景条件具有典型山地河谷型城市地形高差大、山地水资源丰富、降雨集中、径流形成速度快等特点。 龙岩市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探索山谷如何通过有效控制径流,提高洪涝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水平,形成规划、建设、管理经验。
龙岩市根据山谷型城市的地形和地貌特点,将城市划分为山顶建设区、山脚下建设区、河谷老城区和河谷新城区四种类型, 遴选典型区域开展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引领全区海绵城市建设。其中,山顶建设区重点利用山海绵和湖泊蓄水空间,减少和保留山水,构建雨水储排水系统,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加强源头工程管控,构建良好的区域水生态环境体系山脚下的建设区域以山谷和排水渠道的雨水滞留为重点,将雨水资源再利用,用于湖泊的补水。 开展源头工程海绵改造,设置凹面绿地等海绵设施,减少源头污染,改善水环境,本部分重点建设东晓溪片区;河谷老城区通过修建生态截洪沟,以高水位、高排水的形式收集山洪和清水,避免进入截污系统。 充分利用大坡度特点,改造地表排水系统,剥离汇流渠中的雨水和清水,连接城区沿街绿化储水空间,充分利用绿地的蓄滞效应,提高城区排水能力, 消除内涝点,净化初期雨水,这部分重点建设东城片区;河谷新城区重点加强城市“大海绵”建设与保护,将“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工程,通过“海绵+”工程弥补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以目标导向对在建项目和拟建项目进行管控。
示范带来明确的标准。
打造龙岩特色建筑模型。
龙岩市围绕山区河谷示范城市建设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进示范区建设,龙岩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完成了内涝治理系统实施方案、重点区域系统实施方案、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修订和海绵城市建设规范性细则。 等,构建完整的海绵城市顶层设计体系,为龙岩市海绵城市建设保驾护航。为切实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确定各部门和单位海绵城市建设的任务和保障措施,印发了《龙岩市海绵城市条例》、《龙岩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推进工作方案》等法规和方案。 让各部门齐心协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在此基础上,龙岩市重点推进示范区工程建设,通过重点区域海绵建设,推进系统化全球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建设一体,成就一体”,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不断显现,打造了一批样板工程,做好了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工作。龙岩大道等一批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此外,龙岩市还结合当地实际修订了《龙岩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和《龙岩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导则及审查要点》,为龙岩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为龙岩特色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导, 做好龙岩海绵示范城建设成果和经验的对外展示和输出,完成利用河谷蓄水措施提升城市主城区防洪能力的研究。
通过设立专项课类、明确职责分工、实施挂图作业、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形成了项目整体推进的支撑机制,在解决山沟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的同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经验。示范区存在的问题。龙岩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还建立了龙岩市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库,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指导龙岩市海绵建设项目。 定期组织培训,注重设计施工基础技术基层培训,组织样板工程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不走样”。 龙岩市还把海绵城市推到校园、教室、社区,向市民推广海绵城市,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弥补不足,制定统筹规划。
让海绵城市造福人民。
龙岩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利用海绵机遇,优先解决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具体方案。 按照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紧跟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发展方向,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更新开发、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幸福江湖建设等城市规划建设项目中, 山、河、林、田、湖、草沙、水美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建筑物、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在雨水吸收、储存和缓释中的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堆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近两年,整体共实施了153个海绵项目,总投资19个57亿元。
龙岩大道二期2024年它宽4米,宽78米,属于城市主干道。 在施工中,下沉式侧带和路缘绿化带37940平方米,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透水砖路面27100平方米,年总径流控制率达到71%。 充分利用地形特点,突出从源头上治理道路径流污染,将末端与东晓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有机结合,注重景观与功能整体的结合,实现经济性、适用性、低维护性,打造龙岩海绵路的升级版。
龙岩公园天塘蓄洪湿地项目定位为蓄洪、生态保护、湿地净化。 项目占地20公顷,蓄洪湿地建设占地5公顷2公顷,蓄洪能力13万立方米,采用“洪道-蓄洪湿地”排蓄结合的超额径流控制措施,以“轻浅荒野”的生态手段为基础,沿排水沟道和湿地布置亲水性自然教育空间,形成“洪道-蓄洪湿地”的自然景观和亲水空间, 实现控制超大径流、提升片区防洪排涝能力、提供公众休憩空间、开展生态教育等多重功能。此外,项目将水的功能性和景观性融为一体,北进水口部分为湿地主入口,上湖区阶梯式净化池作为水质的预质处理。 滞洪池、池塘花园、园林池塘实现了城市形象的功能,季节性运河实现了城市滞洪、调水的功能。 南面的下湖区是主要的蓄水区,实现了景观功能,最终流入花园池塘。 项目充分发挥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功能,进一步改善了源安堂地区的水质生态,在消除流域内涝隐患的同时,综合利用水资源,助力城北海绵主题生态湿地建设和城北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
龙地东上湾是龙岩市典型的海绵建筑社区,用地面积28310平方米,通过模块化绿地建设,在吸收周围雨水的同时保持原有景观质量,建设雨水花园、透水路面、种草沟、线沟,实现年总径流量控制率达74%。
龙津湖公园是典型的海绵公园,也是龙岩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张名片。 在强降雨条件下,利用园区蓄湖区的降雨,可以解决东孝河、洪房河两岸水位高的问题,缓解下游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
东山湿地一期CD样地为典型海绵型水系,用地面积13540,000平方米。 在整体建设思路上,应充分利用湿地水系统作为东山地区蓄水的大型海绵体,达到雨水收集和储存的目的通过生态护岸、干溪梯田等设施,达到净化雨水的目的合理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回用,达到就地收集、就地利用的目的。 东山湿地具有排水端的背景优势,在整个东山地区发挥雨水的储存、过滤和净化作用,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护岸景观,突出节点工程与区域的连连效应,统筹水安全整体提升, 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同时也为周边人群提供休闲空间,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和展示起到有效作用。
龙岩洞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是典型的山地海绵公园,用地面积12562公顷。 项目以矿山修复为核心,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利用高东低西高差和雨水收集方向设计景观水系。 园区内水系、缓坡溪流、龙丘池有机衔接,根据地形设置蓄谷、雨水梯田、天然护坡、生态干流、山塘、植被缓冲区等,降低山地洪水对下游市政管线的排放压力,提高下游城区内涝防治标准, 对城市周边山区的雨水治理和防汛排水起到积极作用,改善水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修复成效的体现。
龙岩市将继续深刻领会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全力打造具有龙岩特色的山谷海绵示范城市,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模式,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做出龙岩贡献力量。 “龙岩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林富强、高英斌、崔廷玉)。
*:中国建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