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水渠分地,废渣、弃土随意堆积,废弃盐田渗漏明显,水资源过度开采、非法开采、侵占草原等问题......经常
记者近日陪同第五届生态环保督察组前往青海省盐湖产业重点区域,以“富钾天下”著称的柴达木盆地督察发现,当地存在非法采矿、非法取水、非法占用土地等情况,不仅带来生态问题和隐患, 但也使得钾盐的后续保障形势日趋严峻。
规模化生产、私挖乱挖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以海西州为主,拥有33个盐湖,钾肥资源丰富,是我国钾肥的重要保障区。
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企业没有规划好盐湖资源开发的时机、规模和品种,没有处理好高质量开发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以海西州格尔木市扎尔汗盐湖为例,该地区氯化钾生产企业生产氯化钾由来已久。 采矿许可证批准总量为每年397万吨,但2024年至2024年的实际年产量超过了采矿许可证。 1%。其中,青海盐湖实业有限公司实际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即38次,其下属三元钾肥公司在矿区范围外违章建设1项280,000英亩的盐池。
检查发现,青海发展投资碱业公司、中岩青海昆仑碱业公司在德令哈市整改整顿中未严格执行限产50%的要求,还采用虚假产能账目应对现场检查。
柴达木盆地也存在非法挖掘和滥挖滥伐的情况。 例如,格尔木市5家企业、2户个体户私挖盐田18个,占地525亩,大部分没有办理采矿许可证和用地手续。 记者在现场看到,废渣、弃土随意堆积,卤水沟支离破碎。
格尔木市5家小企业、2户个体户私自挖18个盐田,随意堆放废渣土,卤水沟支离破碎。 新华社记者李展义 摄。
非法取水和侵占草地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极度干旱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为83毫米。 水资源是盐湖产业发展的命脉,但记者与一行督察了解到,当地一些企业没有按照“靠水、量水”的原则合理配置盐湖区水资源。
记者在格尔木市南霍布森湖岸边看到,湖堤上有100多米的缺口。 岸边的格尔木藏阁钾肥公司利用这一空隙,私下利用南霍布森湖的卤水进行矿石溶解。 2024年9月至2024年9月,共126亿立方米。
无独有偶,2024年至2024年,格尔木市青海盐湖实业有限公司资源分公司私建了16座地表水泵站,从格尔木河尾部抽水。 近两年来,年取水量达到2100万立方米,至今未办理取水手续。
在海西州马海湿地附近,青海金泰钾肥公司、青海中航资源公司马海矿区长期通过堵坝、挖渠等方式非法取水,近两年年年取水量已达70多万立方米。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规模过大或非法开采地下水。 2024年,位于格尔木市的蓝科锂业公司和青海盐湖实业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分别超过地下水134万立方米和402万立方米。 青海黄河实业集团建安公司在海西州都兰县沙漠地区私打井抽地下水,截至2024年9月,非法取水27万立方米。
格尔木盐渍化(集团)公司委托青海黄河实业集团建安公司运营氯化钾项目,该项目在都兰县沙漠地区私自钻井抽取地下水。 (图片由视察组提供)。
记者随组督察获悉,青海发展投资碱业公司、中国盐业青海昆仑碱业公司非法占地约250,000英亩,包括4,086英亩的天然牧场。 2024年以来,中岩青海昆仑碱业氨蒸馏废液排放场西侧大坝发生重大渗漏,对邻近的柴达木索索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威胁。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青海中航资源公司非法占用17万多亩草原建盐田;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非法占地330,000英亩;青海五彩碱业有限公司非法侵占氨废液排放场裸地9599亩;青海晶鑫钾肥公司非法占地150,000英亩......
打破“有盐湖就能开发”的思维思维,监管需要形成合力
为什么会出现此问题?为什么有些问题会延迟这么久?
部分企业对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不到位。 走访中,记者感到,当地部分企业仍抱有“有盐湖可开发”的心态,日常生产中存在不少问题。
个别地方部门对问题视而不见,互相推卸责任。 检查组认为,海西州盐湖管理、自然资源、水利、林业、草原等相关部门对盐湖资源的高水平开发利用不够重视,监管不力。
监管尚未形成合力,机制仍有待完善。 多位部门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坦言,当地盐湖产业在规划管理上仍存在部门壁垒,比如在规划产出方面,不同部门有时目标不同。
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做好开发利用,是青海盐湖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针对上述乱象,有当地受访干部表示,当务之急是调查盐湖资源开发领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避免走低效、短期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开发柴达木盐湖珍贵的矿产资源。 “今后,要逐步完善盐湖产业统一规划监管体系,有效控制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不断优化开发利用结构。 一位干部说。
此外,有企业人士建议,可以加强钾盐高效利用、深层卤水开采,改进镁锂比高盐湖卤水提锂的生产工艺,不断提高带动创新的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新华社《新华观点》记者徐晗、李战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