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闻客户评论员陈江。
拒绝过度包装食品。 **中国新闻周刊,司海英。
共享区域,这个原本用来形容房地产中公共区域的概念,现在被网友用来形容零食包装的虚假部分。 近日,“零食共享面积越来越大”再次引起关注。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一些商家煞费苦心让自己的产品显得更有“质感”:看似三等的饼干,打开盒子时发现中间凹了一块;在一块海藻中填充一大包干燥剂;一盒牛奶只有5盒,剩下的两倍空间里装满了纸板......这种包装被大量网友吐槽,说自己觉得自己被骗了,被愚弄了。
零食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小福气。 但当我打开一盒看似很满的零食时,却发现里面的东西少得可怜,有的地方凹陷,有的地方应该不突出。 这显然意味着零食包装中有太多的“无法使用的部分”。 吃零食要买“共享区”,消费者肯定不高兴。
零食的“共享区域”之所以越来越大,主要是由于商家在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下的逐利选择。 特别是零食整体消费量不高,顾客对单纯的涨价更敏感。 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往往通过包装引导进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商品的附加值。 此外,一些消费者追求华丽包装的心理,也促成了包装严重夸大商品实际重量的现象。
这些非必需的零食包装不仅会在视觉上误导顾客,还会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它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增加对环境的废物污染。 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约有30%至40%是包装垃圾,其中大部分来自过度包装。 而且,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面子心态和比较心理,以“过度包装”进行竞争,长此以往,卖产品会异化为卖包装,必然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为了遏制过度包装,国家近年来采取了频繁的行动。 特别是今年9月,国家标准《限制食品化妆品过度包装要求》正式实施,新规对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空隙率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明确食品包装不应超过三层,非接触式食品的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额的20%。 零食的“共享面积”越大,包装空置率越高,将被判定为“过度包装”,并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虽然漂亮的包装可以吸引消费者,但在销售产品时,它却是本末倒置来销售包装。 买零食一定要算作“共享区域”,所以过度包装真的没有必要。 还是要放弃那些在包装上大惊小怪的小心翼翼的机器,努力打造高性价比的产品,这才是正确的方式。
*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