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想**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孩子和父母能否超越传统角色,成为彼此的朋友?
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父母必须首先了解传统的父母角色是什么。 很多人对父母传统角色的认知,都是从父母的言行中推断出来的。 如果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是控制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孩子长大后大多会成为一个权威的父母;如果父母把孩子当成需要自己照顾和指导的血脉或事业传承人,那么大部分孩子长大后都会成为导师父母;如果父母把孩子看作是帮助他们成长的天使,那么这些孩子长大后大多会成为朋友。
如果你看现实生活,你会发现权威父母、导师父母、朋友父母的分配比例急剧下降,第一类父母最多,第三类父母很少。
那么,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呢?孩子从出生到**,需要经历一段家庭依赖期、生理断奶和心理断奶期,最后到生理心理独立的期。 不同的成长阶段对父母有不同的需求。
三岁之前是孩子的家庭依赖期,也是生理断奶期,需要全程陪伴自己,照顾父母。
从三岁到十二岁,大多数孩子都把父母视为无所不能的神,希望父母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给予最有力的帮助和最好的答案。
从12岁到18岁以后,孩子从生理到心理都有很强的独立意识,父母需要理解他们,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
父母要想跨越传统角色,与孩子成为朋友,除了首先要摆脱“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认知外,一般还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在孩子三岁之前,自己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对自己有完全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我们做过研究发现,以工作为由,将孩子托付给长辈或他人抚养,是很难治愈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裂痕几乎无法修复。
在三岁到十二岁这段时间里,认真对待孩子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及时想办法克服困难,及时解答孩子的问题,从而达到孩子心中父母的理想期盼。 这段时期往往看似平静,但暗地里却极有可能滋生猛烈的风暴。 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困难、问题和声音,盲目按照自己的原则和标准对孩子提出要求,孩子会因为各方面都比父母弱而表现出顺从,但因为父母不能及时给予他们强有力的帮助和有效的指导,他们心中“父母无所不能”的形象就会一点一点地崩塌, 同时播下叛逆或怨恨的种子。
在12岁到18岁这段时间里,孩子的体力和精神力量都超过了父母,视力也得到了改善,独立自主意识空前增强,整个人敏感,情绪不稳定。 这时,家长要结合孩子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阅读和学习,提高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与孩子平等地坦然交流、讨论。 我们遇到过很多家长,很疑惑,痛苦地说:我不明白,孩子上初中之前,各方面都很乖乖听话,可是一进中学,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我就不认识他了!只是不听大人的话,有时候会说很不尊重的话。为什么?就是忽视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像对待孩子一样管理小学生。 这就像让老虎住在兔子笼子里,孩子不交出天才。
孩子上大学后,家长在学业深度和广度、就业方向、发展方向、爱情观等方面仍需努力拓宽视野,以保持与孩子互惠沟通的状态。 如果你做不到,那就从你自己的经验开始,完全信任你的孩子,并给他适当的建议。 不要用你自己的经验来束缚你的孩子。
只有经历以上阶段,我们才能真正超越传统的父母角色,与孩子成为朋友。
在现实中,能够真正超越传统父母角色,与孩子成为朋友的人并不多。 因为她们大多没有跳出父母塑造的传统角色,只履行了照顾孩子的责任,忽略了“父母和孩子其实是相互培养、共同成长”的人生真谛。
俗话说“父子成兄弟多年”,父母都想和孩子做朋友,这是双方长期的积累。 和谐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共同成长的良好环境,未来可以建立父母的无止境的培养。
天行钥匙,君子自强不息。 家长们,让我们带领孩子在父母成长的道路上,从养育、教育,再到成为朋友,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