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傅云伟 邓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危机持续,全球通胀居高不下,国际形势恶化。 中国顶住了外部压力,克服了内部困难,防范化解了风险,经济反弹,有力地驳斥了美西方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拖累世界”的谬论。
面对复杂艰巨的挑战,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这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表现亮眼。
从第二季度开始,联合国等机构率先上调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 在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快于预期的积极趋势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花旗集团(Citigroup)和瑞银(UBS)等更多机构上调了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并已全部上调至5%以上。
2024年11月28日,X8155中欧班列在习国际口岸站等车发车。 新华社记者邹静怡摄。
欧洲稳定机制(ESM)主席皮埃尔·格拉梅尼亚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他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以目前的经济规模来看,中国经济保持目前的增长率是“令人鼓舞的”。
辅之以高水平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O)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指出,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中国经济增长每提高1个百分点,对华经济体增速将提高0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
随着中国**的增长,韩国、日本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经济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全球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表示。
工人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全球智能工厂的装配线上工作(摄于2024年1月11日)。 新华社记者肖一九 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艾伦·格林斯潘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基于工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流以及技术方面的优势,这意味着中国在全球**和价值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经济新动能加速增长壮大,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不断巩固了在全球龙链条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美西方“去风险化”、“脱钩断链”的谬论弄巧成拙。
1-10月,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加32家1%。在过去五年中,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收益率为9.0%1%,远高于欧美约3%,也高于主要新兴经济体。 包括中国美国商会在内的一些外国行业团体表示,对于许多外国公司来说,中国市场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备品”。
随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制造的稳步推进,中国经济在新型优质生产力的赋能下迸发出澎湃活力。 10月份,我国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9%;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9%,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增长62%8%。
2024年6月23日,全新BMW i3在沈阳铁西利达工厂的开业典礼上合影。 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德国智库席勒研究所创始人兼主席埃尔加·泽普·拉鲁什表示,与其他国家在科技研发方面的合作是提高经济生产率的有效途径,“中国显然应该成为德国在这方面的合作伙伴。 生物科学、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都是两国可以深化合作的领域。
中国通过经贸和科技合作,与各国分享新的科技成果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庆阳表示,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一些发达国家更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于中国的工业场景,这不仅让发达国家更好地改造自己的技术, 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一些人关于'脱钩'的假设,与中外产业高度融合的现实完全背道而驰。 ”
最近,美国和西方的一些机构和政客极力炒作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风险和挑战,用虚假的叙述进行误导。 中国加强逆周期、跨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用事实证明谎言,赢得更多外界认同。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胜祥表示,高赤字、高债务和高通胀是全球性挑战。 中国债务平衡与GDP之比明显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财政基础坚实,物价保持稳定,“值得称道”。
上海虹口区北外滩眺望黄浦江两岸(摄于2024年1月10日,无人机全景**)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西班牙《起义报》近日撰文指出,应客观分析全球债务和各国金融收支的比较数据,以及中国拥有的金融资产的巨额积累。 “基于毫无根据的估计,中国经济混乱的消息无疑是意识形态和宣传上的偏见。 ”
巴西经济学家马科斯·皮雷斯(Marcos Pires)表示,十多年来,西方一直有“专业机构”或“专家”,中国将面临灾难性的危机,“但这些**总是不足”。 他认为,究其原因,是这些人忽视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中国不是'风险之源',而是'机遇之源',“郭胜祥说,”中国的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和调节适应能力,赋予了中国经济稳中进的实力。 (参与记者:卞卓丹、李、蔡淑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