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成为人体外器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信息的洪流?
虽然这是陈词滥调,但这个话题似乎并不局限于对生活方式的讨论,有时信息本身,我们对信息的态度,甚至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最近发布的《热搜》正在讨论这个问题。 这部由辛雨坤执导,周东宇、袁红、宋扬等人主演的电影终于上映了,但从观众的反馈来看,似乎陷入了口碑两极分化的局面。 为什么会这样?当我们谈论电影《热搜》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自互联网繁荣以来,传统的**已经衰落了很长时间,并且正在逐渐走向巅峰。 电影中,陈淼(周冬宇 饰)的公司名称“奇妙的想象世界”是一个自导品牌,已经注册了全平台账号。 每篇文章突破10万,已经是self-**账号心照不宣的终极目标了。
陈淼拿到一份疑似校园霸凌的材料,强烈要求赶紧和同事一起做成病毒式文章,并迅速抢占微博头条。 殊不知,这是蝴蝶效应的开始,也是整部电影的开始。 原来,这个**是恒石集团经理岳鹏(袁红)送给她的,野心勃勃的陈淼希望恒石能够扩大公司资本,岳鹏希望通过陈妙的手掩盖更大的真相,但此时的陈淼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因果漩涡。
被网友指控校园霸凌的女孩小穗遭到网络暴力,不知所措,带着秘密跳楼昏迷不醒。 而她却以训练的名义,背负着关于恒石集团**女孩的秘密。 后续电影的走向大概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事件,以陈淼和岳鹏为两股力量,开启一场网络游戏。 结果自然可以是想象中的恶不胜善,随着剧情的不断反转,自我**的特质和互联网的本质以一种非常俏皮的方式呈现出来——由于**是在重构“事实”,互联网正在操纵每个用户的情绪。 在陈淼和岳鹏的网络大战中,岳鹏挖隐私,播放录音,用资本胁迫造声,毁掉对方的人格陈妙见状,也通过短拍**来同情敌人,预告直播,赢取亮点。 岳鹏的目的是帮助王主席掩盖自己的恶行,保护自己陈淼的目的,就是要揭露死罪侵害女孩的罪行,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网友的反应却是这场网络大战中最残酷的事实之一:人们不仅无法确认所见所闻是否属实,还被胁迫入其中,彻底成为了第一代的工具。 所以,当人们越来越谈论一部院线电影的离场感时,《热搜》留下的离场感最为强烈,或许就是对这场荒诞而真实的当代口水战的反思,这在近期国产电影中是一个比较少见的题材。
电影的结局给出了一种乐观的可能性,尽管这个过程看起来很荒谬。 但因为陈淼这样的人的坚持,“张晓穗”得到了战胜命运的机会。
当陈淼拿到疑似校园霸凌的素材时,驱使她快速发布这条内容的,不是她对面临校园霸凌的青年群体的关注,也不是她对疑似霸凌的关心,更不是使命感,而是对流行文章的敏锐嗅觉。
所以,陈淼这个角色刚进入观众视野的时候,就是一个具有负面性质的形象。 当岳鹏对她说:“你不必炫耀,这只是你心中的内疚和自责。 这句话似乎在为人物的突然戏剧性转变埋下伏笔。 陈淼这个角色有些遗憾,因为前面的形象和后面过渡中不怕权势的坚持太快了,缺乏一些基于陈淼自身动机的动力,以及一定程度的说服力。 而作为她的对手的岳鹏,代表着一个阶级,一个权力结构。 这个角色也出现的一点遗憾是,“富人作恶”是最有可能通过展现差距来加剧矛盾的剧情,但也很容易显得有点面相,虽然袁宏作为主角,演绎了那种“以钱算一切”,但作为主角之一, 它自己的设置仍然略显陈旧和平坦。
世界的残酷在于,邪恶的肇事者和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之间往往没有如此明显的阶级和身份差异。
这一点比较微妙和普遍,但剧中的人物设定还是选择了更容易引起群体共鸣和愤怒的路径。 另一方面,作为受害者,如何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成为这个时代更受关注的问题。 但这部电影跳过了这部分叙事。 “安全”意味着缺少一些实力,这可能是“热搜”的微微遗憾。
当一部电影讲述你我正在经历的当下时代时,其实是很难的。 因为变化太快,就连自我**也在从巅峰走向寂寞,过去和成为历史的事件,在时间的沉淀之后,还没来得及回顾。
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热搜”,也接近于这样的“评论”。 那么,这样的评论有意义吗?在风头鼎盛的年代,像米萌等人这样的账号站在风头下,享受着时代最早、最红利的时期。 《奇幻世界》大概和当年出现的这些账号比较相似,深谙“人性”,懂得如何吸引眼球来获取流量密码。
传统衰落的结果是,自我赋权被重新赋权,当一篇自我发出的文章被大量读者阅读时,它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尽管它所讲述的可能不是真相,尽管它试图通过操纵人性来掀起巨大的波澜。 且不说大家是否都有独立辨别和思考的能力,严重的是这样的现象留下了更大的深刻思考——真相对人们来说仍然重要吗?如果我们追溯哲学的起源,仍然经常讨论真理是内在定义的,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如果把真相看作一个与度有关的概念,那么在后真相时代,客观事实对公众对“真实性”的理解正在逐渐失去影响力,而情感诉求和个体感知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于是,形成了“自我**的写作风格”,“狂欢节”马上就发生了,“狂欢节”与真相无关,更接近于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的宣泄对帖子的即时回复通常不关注“客观真实性”,而是关注情感。 陈淼和岳鹏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在网络上来回玩好几场。 这是《热搜》最巧妙、最讽刺的一点。
很难说互联网解构了严肃的社会事件,解构了因果关系,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因果关系的一部分。 要知道,不管是女生被s***,是某种权力机构一手作恶,还是青少年群体面临校园霸凌,都是非常严重的事件。 互联网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但同样,“狂欢节”也会使人们无法回到他们应有的语境。
在“热搜”的字里行间,有很多交流专有名词,什么灵丹妙药理论,议程设置等等,而这些专有名词并不是真正抵抗网络真相侵蚀的武器,但通过“热搜”,也许我们会再思考一下去**寻找“真相”?真相,这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