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有老人的背心和布鞋,冬天有军大衣、花棉袄......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一代年轻人正在“抛弃时尚”,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正在重新定义一种新的时尚?
相较于空头的“好看溢价”,他们开始回归产品本质,更加注重性价比和自身的佩戴体验——是否舒适、是否方便、是否能扔进洗衣机而不感到苦恼。
实用主义,一种面向年轻人的新哲学
如果您选择 2023 年的互联网流行语,“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性价比更高”。可能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性价比更高”的填空题中,年轻人选择了祖母背心、老人开衫、军大衣、花棉夹克、羽绒服......和其他以前的“脏衣服”。
虽然也可以复习一下这些衣服的各种搭配策略,但很明显,炸街已经不是年轻人的核心诉求,大家都选择它们是因为他们更便宜**,同等价格质量更好,穿着更舒适,包容性更大,而且穿的是真正的人,而不是穿人的衣服。
小红书。
内里有老奶奶的背心,老爷子的开衫,厚厚的棉袄,在穿衣方面,年轻人放下了相互审视,开始更加在意个人感受,用自己的行动对目光和刻板印象说“不”,毕竟衣服是用来穿的,自己的舒适比别人的评价更重要。
这种务实的转变反映在当今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曾几何时,“精致的妆容”一度被认为是女性专业精神的体现,化妆外出甚至被视为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但时代变了,现在的年轻人都想尽可能少地浪费在化妆上的时间,试图用最少的时间和工具快速打造出一张可以出门的脸,很多人甚至放手——别画了。 毕竟化妆是给别人看的,节省下来的时间是自己的。
除了服装和妆容,曾经占据时尚PK前线的大牌包包也开始被年轻人忽视。 如今的年轻一代早已脱离了“省钱买大牌包包”的语境,他们选择的包包更加轻巧经济——帆布袋、无纺布袋,甚至外卖袋。 至于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的问题,年轻人在这一点上已经足够自洽了。
小红书。
感知的改变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很长一段时间,时髦审美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群体焦虑。
BM风格的盛行会引起人们的容貌焦虑,有些人会觉得自己穿不出“不够标准”、不够漂亮的小码衣服,进而陷入**漩涡,甚至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高跟鞋是职场的衣服”这句话,把少女的脚塞进了痛苦的鞋子里,把职业女性困在了职业能力自我证明的陷阱里。 追求时尚奢侈品的背后往往是从众心理,觉得“别人拥有的,我也应该拥有”,有些人甚至会把时尚奢侈品的价值与自己的价值联系起来,认为拥有这些就是成功。
而勇于穿上曾经的“脏衣服”走出家门,勇于“抛弃时尚”,是一种拒绝外表焦虑和从众心理,追求一种“低压”状态——“他们就是他们,我就是我”,如今的年轻人对此深知。
可以从侧面证明这一点,还有最近的热搜:“月薪2万的年轻人只去打折区”。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收入与物价之间的矛盾,但这一代年轻人正在冲破消费主义的迷雾,这也是事实。
微博截图。
豆瓣旗下的“不要买消费逆行”群,现在有近37万只“懂事的大雁”在做消费逆行。 成员们专注于一个“理性消费,物尽其才”。,他们会互相沟通生活中的隐性消费,制定一年的“不买计划”,互相拔草,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
他们越来越意识到花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
豆瓣截图。
《消费意识形态:操纵符号中真理之死: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解读》中有一句话:“消费主体不是个体,而在现代消费中,真实的个体被恰恰删除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回归商品的“实用价值”,也是要重新发现自己的主体性。
你买什么风格的东西?
欢迎留言讨论
《大众科学》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