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世界的报应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它总是在人最脆弱的时候突然到来。 当你年轻强壮时,不会有报应。
相反,当年老体弱,特别脆弱时,报应就会悄然出现。 这可以理解为,善报不会是锦上添花,只会雪中送炭,恶报不是鸡蛋砸石头,只会让雪上加霜。
这就是所谓的“善恶终将得到回报,只争早晚”。 村里有一个男人,他身居要职,地位高于一般人。
当时,他得罪了很多人,还有人围着他奉承他。 然而,在他退休后,他的人气迅速消退。 那些被他冒犯的人开始找他的麻烦,那些奉承他的人离开了他,假装不认识他。
因此,退休后的他显得非常孤独和迷茫。 有些报应不会立即到来,而只会在人们60岁之后悄然到来。
因果报应是合乎逻辑的先例。 如果你不冒犯别人,那么你就不会面临报复。 另一方面,如果你得罪了别人,那么你就要面对因果关系,最终付出代价。
唐代唐明皇帝李隆基就是一个例子。 他早年努力工作,但到了中年,他开始变得平庸,沉溺于享乐,亲恶,远非贤惠。
晚年,他被安禄山欺骗,引发了“安石之乱”。 当叛军到达铜官时,他与妻子杨玉环逃亡,到达四川和蜀国。
途中,叛军哗变,逼迫他杀了杨玉环。 四川蜀年间,太子李恒在灵武即位,接替他成为皇帝。 最后,他死于抑郁和悲痛。
无论你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面对业力,你都无能为力。
有人会认为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孤独是因为不够坚强,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还有一位被誉为历代第一帝的明太祖朱元璋,他的晚年生活也十分凄凉。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经做过乞丐和尚,但凭着自己的努力,平定了南北,打败了元朝,统一了天下。 不过,朱元璋对付英雄是狠心的,只要能杀多久,他就会杀多久。
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和长孙朱雄英都在他54岁时去世,这让他更加痛苦。 接下来的十年,朱元璋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长子——太子朱彪,以及二儿子、三儿子,这让他感到绝望。
在他去世前几年,他的二儿子和三儿子相继去世,他多次送黑发人去找白发人。 最后,他只能将皇位传给皇孙朱云文。 临终时,朱云文不让舅舅回京,导致朱元璋没有儿子送他去死。
朱元璋死后,四子朱棣发动了菁景之战,朝廷中没有哪位将领能抵挡他。 为什么?因为朱元璋杀了所有强大的将领。 四年后,朱棣夺取了皇位。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报应。 这是因为报应的特征是利用人们的疾病,夺走人们的生命。 不管是普通人、大人物,还是一头牛,面对因果和报应,都无处可逃。
这就是老子说的,“天道,就是亏多了,就补缺。 天道追求平衡,减损多余,补缺。 面对平衡的天道,无论是善还是恶,都不会缺席。
善报使人苦苦,恶报使人遭受应有的痛苦和苦难。 早年不孝顺父母的,晚年也不会孝子女,这就是所谓“孝还生孝子,不听话也生不听话的孩子”。
早年做过很多恶事的人,晚年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幸和报应,比如家庭衰败、被欺负、子孙早逝、死得不好等,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总的来说,蓝天不能欺负,先知也没动过,善恶终将得到回报,只争早晚。
气的兴衰,决定了我们能否化解不幸。 当你的气很强时,不幸就会化解,业力不会立即出现;当你的气量下降时,不幸无法解决,业力就会突然出现。
不管你是谁,都可能面临《三国演义》中提到的“时机到位,天地同工,英雄不自由”的命运。 因此,我们年轻的时候,就应该保持对世界的敬畏之心,多做善行,减少因果纠缠,尽可能延缓报应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