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的主要武器,航空母舰通常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但二战期间的航空母舰很容易被击沉还是当时建造航空母舰的技术有限?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它的面纱。
至于航母的抗击能力,起初很多人只是觉得航母很抗打,但是没有多少人清楚知道它们的抗性如何,直到在美国进行击沉航母的试验,大家才明白航母的威力有多大。
2024年,为了测试航母的抗攻击能力,以建造更强大的航母,美国亲自击沉了他们2024年建造的升级版“美国”号航母,这让全世界的人们感到惊讶。
为了做实验,他亲自引爆并击沉了他花大价钱建造的航母,但很快,大家也想通了,在美国发生如此嚣张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反,人们更好奇美国炸毁沉自己的航母需要多长时间。
大家都想看看,在航母领域排名第一的国家建造的航母,抵挡攻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为了更好的测试一个国防数据,美国可以说是毫不吝啬的,他们在“美国”号上配备了大量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然后将鱼雷、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甚至自杀艇一个接一个地扔到航母上,留下一列巨大的白浪, 美国被高高抛出的水花包围。
美国几乎动用了航母上所有的炮弹,反复轰炸,但令人惊讶的是,美国号航空母舰停留在原地,直到25天后才沉入海底。
经过这次测试,很多人对航母的抗攻击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是在了解了二战期间沉没的航母的数据后,却产生了疑惑。
二战期间,沉没的航空母舰数量达到四十二艘,同样的航空母舰,为什么二战期间的航空母舰如此脆弱?
在海中战斗中,日本航母只被几枚中等威力的小型导弹击中,不到十个小时,就成为了海底的一员。
然而,美国参与沉没实验的“美国号”号被轰炸了25天,然后沉入海底,一个不到10小时,另一个25天。
是什么让两个时期的航空母舰之间的差距如此不同?这实际上是技术原因。
严格来说,二战时期的航母与现在的航母有很大的差距,吨位差距、舰载机数量、第一系统、动力系统等都不同,现在的航母在各个方面都比二战时期强。
因此,如果以现在的航母为标准,二战期间各国使用的航母,大部分都不能称为航母,最多是比普通舰艇威力稍强的舰艇。
由于技术限制,二战期间航母的吨位普遍较低,而现在世界上名气不大的航母吨位也不低,比如美国福特级航母的1号航母吨位已经达到了10万吨以上。
二战期间的航母吨位大多在3万吨左右,这极大地限制了航母的体积,进而影响了航母的防御。
那么吨位如何影响航空母舰的防御呢?二战期间航空母舰的低吨位主要与所用钢材有关。
航母刚开始发展的时期是二战时期,什么事物的初期发展时期都比较坎坷,会有很多弯路,航母的发展也是如此。
二战期间,拥有航母技术的国家并不多,英、美、日都是掌握航母建造技术的国家。
比如日本著名的“加贺”号、“赤城”号、“苍龙”号航母,以及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吨位基本都在3万吨左右,无人能超越。
当时,由于技术原因,各国无法提炼出较硬的航母钢板材料,部分航母还使用木板,这使得当时建造航母时对材料的选择极为有限。
当时各国建造航空母舰所用的材料大多是含碳量极低、合金比低的HTS结构钢,各有优缺点。
优点是易于焊接,当航母损坏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航母进行焊接和修复。
但缺点比优点更明显,这种钢的硬度很低,一般来说,钢的硬度与碳含量有密切的关系,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这是因为碳含量越高,碳化物的比例越高, 材料的硬度越高。
低硬度意味着抵抗攻击的能力较弱,更不用说抵抗核弹的攻击了,即使是小型导弹攻击也可能不够。
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当时确实没有办法提炼出适合航母的钢材,质量不够,数量是补的。
为了保证自己的航母一进入战场,就不会沦为废金属沉入海底,各国一般采用多层HTS钢,导致使用的钢材较厚。
当厚度增加时,占用的空间自然会更大,占用的空间越大,航母的承载能力就会降低,承载能力的降低意味着舰载机的数量也会减少。
航母的作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舰载机的战斗力和数量,随着舰载机数量的减少,航母的作战能力也随之下降。
也就是说,与现在的航空母舰相比,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在双方吨位相近的情况下,比现代航空母舰的纯重量还要大。
不能两全其美,也不能选择建造防御能力强的航母,增加钢材厚度,降低航母的承载能力,减少舰载机数量。
要么选择忽略航母的防御,专注于攻击能力,不使用太厚的钢材来增加航母的可用空间,从而增加舰载机的数量。
攻防之间有一种权衡,当时战争火热,各国迫切希望获得强大的战斗力。
大多数国家更倾向于发展航空母舰的攻击力,而忽视防御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二战期间航空母舰防御薄弱,容易被击沉的原因。
比如日本,虽然日本在二战末期是战败国,但日本在二战期间还是很有野心的,在航母领域,他们奉行“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认为只要攻击足够强大,那么就能在战争初期牵制敌人, 这样一来,防御能力薄弱就不会成为他们航母的缺陷。
再比如美国,美国和日本的区别在于,他们坚信自己修航母的能力很强,即使敌人攻击他们的航母,他们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修好航母,为航母止损。
然后是英国,二战期间,英德之间的战争可谓是接二连三,U-2潜艇组成的德国潜艇攻击群过于咄咄逼人。
为了对抗德国,英国只能想办法增加本国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数量,但由于技术限制,无法建造更大吨位的航母,想要增加舰载机数量,只能放弃防御,集中精力提高进攻力。
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吨位是最根本的问题,如果航母的吨位增加,那么航母的尺寸自然会更大,各方面的性能都会得到优化,舰载机的数量也会增加,但遗憾的是,当时的技术不允许他们建造这种航母。
如何在有限的航母空间上搭载更多的舰载机,提高攻击能力,成为当时英、美、日三国航母技术最迫切的问题。
在中途岛海战中,为了增加航母的空间利用,日本拆除了所有航母上的火力隔离区,最终确实增加了舰载机的数量。
然而,当30架美国轰炸机上战场轰炸日本航空母舰时,日本航空母舰立即起火,火势被风吹向装满弹药的弹药库,引爆了整艘航母。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些**材料中发现,美国航母即使点燃了大火也会自行熄灭,而日本的航母却燃烧得越来越多,最后航母变成了废金属。
这与现在的航母不同,现在的航母,一些易燃易爆部位是隔离的,比如油库、机库、弹药库等,都会用过渡舱隔开,即使航母被击中并起火,也不会给日本航母造成一系列**结果。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航母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战斗,更多的是威慑,而现在国家之间的政治交流,一个国家是否要发动战争,必须综合考虑对方的国力。
军事实力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航母是军事实力的重要参考标准,因此,一个国家要想拥有较高的国际地位,就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航母舰队。
当然,航母的作战能力仍是各国的主要发展方向,虽然搭载舰载机作战只是航母最基本的功能,但一旦爆发实战,航母就能为军方夺取制空制海权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由于平台的规则,只有与我互动更多,您才会被视为粉丝。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你可以点击“关注”,成为粉丝后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优质作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