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对空导弹分为超视距和近距作战两大类,其中超视距导弹的关键在于远程打击,要保证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射程,从而获得先发制人的打击优势。 在现代空战中,主流超视距导弹的射程一般超过150公里,包括中国的雷电-15、美国的AIM-120D、俄罗斯的R-37M。
中国在超视距导弹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歼-20和歼-16战斗机携带的主力超视距导弹Thunderbolt-15。 该导弹采用双脉冲发动机设计,最大射程超过200公里。 歼-20是一种携带Thunderbolt-15的隐形战斗机,可以有效地打击最佳目标,例如预警机。 但是是否有可能开发射程更远的导弹,以便像J-16这样的第三代战斗机也可以完成对最有价值的目标的打击?近日,“中国**网”发布的歼-16战机训练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这个**中,四架歼-16战斗机编队飞行,其中两架使用标准空中优势支架,多达10种不同类型的空对空导弹在不使用复合挂架的情况下安装。 但是,通过放大**,您可以看到两架歼-16战斗机的左翼下方各有一枚“巨型”空对空导弹。 为什么它们被称为巨型导弹?与歼-16搭载的“霹雳-10”作战导弹和“霹雳-15”远程导弹相比,这种新型导弹更大,以“霹雳-15”长度近4米为基准,这种新型导弹的长度至少超过5米,实际上是空对空导弹中的“巨型导弹”。
安装在歼-16上的新型导弹似乎是训练导弹,但是,考虑到训练导弹已经存在并由当局发布,这种新型导弹很可能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外界对这枚导弹的身份和性能颇为好奇。
早在几年前,一架歼-16就装备了一枚大型白色空对空导弹,当时,这种导弹被认为是中国研制的远程超视距导弹,被网友戏称为Thunderbolt-17或Thunderbolt-21。 这次搭载在歼-16上的导弹,可能是白色导弹的最终量产版本,也可能是名为“霹雳-17”的导弹。
歼-16安装并公开展示的导弹很可能是Thunderbolt-17空对空导弹的首次正式亮相。 对于这种导弹的性能特点,首先要注意的是它没有机翼,只有尾巴,这与Thunderbolt-15有很大不同。
中国的“霹雳-15”已经配备了数据链系统,考虑到目前空对空导弹的最新发展方向和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霹雳-17”可能配备双向数据链系统。 这意味着它可以实现“A发射和B制导”,即预警机在探测到数百公里外的目标后,将目标坐标等信息传送给歼-16战斗机,而歼-16战机在发射Thunderbolt-17后,由预警机和大型无人机进行中继制导, 有效解决了歼击机雷达探测距离跟不上导弹射程的问题。
在射程方面,考虑到我国的“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已经成功突破了200公里的射程限制,而“霹雳-17”的长度明显超过“霹雳-15”,预计“霹雳-17”的射程有望达到400公里左右。 这一射程超过了俄罗斯空军的R-37M空对空导弹,将美国空军远远甩在后面。 当美国空军开发AIM-120D时,宣布该导弹将使用射程超过200公里的双脉冲发动机。
但最终的AIM-120D没有双脉冲发动机,未能达到200公里的射程。 Thunderbolt-15 使用双脉冲引擎,射程已超过 AIM-120D。 在美国空军新一代AIM-260尚未研制出来的时候,中国迅速推出了Thunderbolt-17,展示了中国在空空导弹领域的强大实力。
400公里的射程无疑将大大增强我空军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目前,主流预警机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约为400公里,而对于歼-16等具有一定隐身设计的战斗机,其探测距离往往不到400公里。 如果歼-16配备射程为400公里的Thunderbolt-17,则可以在对方预警机有效探测范围之外进行攻击。
这种结合对预警机的有效预警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当然,战斗力更强的坐骑模式是由歼-20战斗机搭载的。 即使歼-20在机翼下装备了Thunderbolt-17,其整体隐身效果也远远大于第三代战斗机,可以对预警机发动更多意想不到的打击。
但是,像Thunderbolt-17这样的超远程空空导弹在实战中需要中继制导和预警系统的制导支持。 就中国而言,这不是问题,我国空军已经装备了数十架配备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的空警-500预警机,同时还拥有长航时大型侦察预警无人机。 这些飞机完全有能力为Thunderbolt-17的运行提供足够的支持。 中国正式发布“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也是对一些居心叵测的国家发出的明确警告:中国空军拥有大量先进战机、先进空空导弹、预警机等装备,实力足以打败任何胆敢挑衅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