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有一个地区一直打动着人们的心,那就是这是皖北。 安徽,振兴皖北的大棋,20年来从未停歇。 这片广袤而厚重的土地,立志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极。 过去,以“江淮粮仓”、“梁淮煤田”等因素为主的皖北地区,正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 唐超温 宣澜
12月中旬,皖北广袤的平原披上了今冬的第一缕银光,娇嫩的麦苗在雪下爬行,积蓄着成长的力量。 村口的老树将结实的枝条伸向天空,发出向上的呐喊。
在安徽,有一个地区一直打动着人们的心,那就是皖北。
在省内 378%的地区承载了全省约50%的人口,但2024年的GDP仅占30%8%,人均GDP仍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安徽是一块短板,而人口众多、经济薄弱的皖北则是短板中的短板。 没有皖北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安徽的高质量发展,更没有长三角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自2024年皖北加快开发省级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皖北十条”四条,推进皖北“两提”和南北结对共建等配套政策,促进人才集聚, 皖北地区的技术、项目、资金等资源。2024年前三季度,皖北地区GDP为111636亿元,向2万亿元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记者近日在皖北六市发现,振兴皖北的安徽20年来从未停歇,而这“金角银边”,立志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和突破口。
皖北水资源
汽车从合肥出发,1小时到淮南,2小时到蚌埠......四通八达的道路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皖北更近了。
要想致富,就先修路。 道路支撑着城市和乡村的骨骼。
山高水深,榴莲园村里有不嫁的女人。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句民间谚语讲述了淮北市龙脊山脚下榴莲园里百姓的苦涩。
这里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几把镐就能把石头铲下来,当地人称之为“石山”。 村民只能在房屋前后、山上和山下种植耐旱石榴树。 如今,一条“皖北川藏线”连接龙脊山、石榴博物馆、明清石榴园等零星景区,形成蜿蜒环绕最美的风景线。
烈山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朱勇介绍,“皖北川藏线”总投资约1耗资6亿元,建设周期3年,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还串起了一条生态长廊。 此外,当地还通过建设四季榴莲园景区、举办地果鸡饮食文化节、石榴文化旅游节等方式吸引游客,榴莲园村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村落规模过亿元。
近年来,皖北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 高铁里程增加18 次到 664 公里。 高速公路总长度增加61条2%,最多 10 个20,0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1931公里100平方公里,比全省13平方公里高8%。实现“高铁穿城、高速路穿县”。
说到路,不得不说皖北的水。 水也制约了皖北地区的发展。
在我的记忆中,皖北的水涩而“硬”,经常在杯底留下一层厚厚的白色污垢。 如今,皖北也能喝到“清凉金金、甜丝”的优质水。 2024年12月16日,长江引水工程一期安徽段启动试调水,省委、省政府实施“皖北地区人民喝得更好”工程,使长江水沿江淮运河输送至淮河流域。 “借水”给皖北3000万人口“解渴”正在逐步实现。
12月21日,长江水首次引入阜阳,12月28日,新边河清水流入灵碧县地表水厂。 到今年年底,皖北首批13个县(市、区)全部完成城乡供水地下水源置换,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8个,惠及940万农村供水人口。
只需几块钱,就可以用再生水自己洗车,这是记者在苏州市街头看到的。 在迎宾大道与黎明大道交汇处的公园内,瀑布、小桥流水,宛如江南。“这是一个中水景观河道供水出水口,可以弥补我们城市河流的缺水,全市共有4个这样的中水出水口。 该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程勋表示,每年有6000万吨污水经过数十道工序处理,可用于园林绿化、道路洒水、自助洗车等,也可作为工业用水,城市水循环利用率达到60%。 2024年,苏州成为全国首批、安徽省唯一入选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的城市,为缺水城市提供了宝贵的“苏州经验”。
在淮北市象山区曲沟镇,有国内规模最大的锦鲤养殖基地,近2万尾锦鲤“游”出郊区乡镇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然而,这里没有“活水源”,在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1 4的皖北地区,观赏鱼养殖这一高附加值产业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据淮北春锦鲤文化产业园总经理刘万春介绍,园区的再生水是通过水权交易进行的,公开透明。 象山区探索地下水权改革,在全省率先走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路子。
水、路等这些基本生活要素的新变化,让群众感受到了幸福指数的提升,皖北地区正在加快完成基础设施的短板。 2024年皖北重大项目建设列入省级重点项目4545项,年度计划投资4792项69亿元,阜阳-蒙城-苏州(淮北)、淮北-苏州-蚌埠城际铁路、长江改道淮二期工程等重点工程开工。
“大厨房”。皖北素有“江淮粮仓”之称,粮食产量占安徽省的60%,增加附加值的路径是。
整合一二三产业,“三头三尾”做增值文章,“大粮仓”变“大厨房”,长三角建成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一流基地。
在安徽省最北端的砀山县,砀山梨黄清澈,经仪器检测,精选优质果,销往全国各地。
每天可加工80吨砀山梨,得益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将水果发往北京、广州、郑州、南京十分方便。 安徽艾泽连锁管理副总经理李丽珍介绍,公司是京东、盒马、美团等渠道的最佳渠道业务。
2024年6月,砀山县入选新一批25家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集结了神雪冷链、沐田冷链、宜都股份、艾泽**链等13家冷链物流及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冷链物流+生鲜电商”的融合创新发展,将这里的农产品锁“鲜”发往全国各地, 带动了农产品的上行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农产品深加工是“三头三尾”的切入点,“大粮仓”如何成为“大厨房”?皖北人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对于淮南人来说,每一口牛肉汤都是幸福的滋味,有这样一群人,立志要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让淮南牛肉汤飘扬在世界上。 93岁高龄的淮南老巴陈默,如今是安徽旭东食品科技董事长:“我们牛肉汤单品的生产能力可以达到每天10万包,年产值差不多3。50亿。 ”
像陈默这样的创业者,正在以方便包、预制菜的形式,探索淮南牛肉汤的传承。 2024年,淮南牛肉汤全产业链产值约235亿元。 淮南市出台13条政策,支持牛肉汤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
面对装配式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苏州市加强产业引导,强化政策扶持,目前全市装配式食品企业产业规模已突破100亿元。 “我们把农民种的金葫芦**做成金葫芦的预制菜,卖遍全国各地。 泗水预制蔬菜公司总经理徐志明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创新力度,深加工更多更好的预制蔬菜产品,让消费者吃得好吃,吃得放心。
挖掘“新矿井”。目前,汽车产业被定位为安徽省“第一产业”。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市场需求巨大
投资100亿元的比亚迪汽车动力电池项目落户阜阳市阜南县总投资51亿元的合众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落户淮南丰台蚌埠淮源跑出了皖北科创板第一家上市公司、淮原唯一一家本土上市公司——益世通,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勃姆石企业,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第一冠军”目前,经开区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40余家,涵盖汽车制动系统、汽车电子泵、汽车空调压缩机、橡胶密封件等领域。
长三角在一体化“链”上发展,完成一条“蒸汽”。 皖北与上海、苏浙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大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闵行淮南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宁波蚌埠微电子产业园重点打造...面向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安徽还在皖北布局了10个南北共建园区,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其中,阜阳-合肥工业园区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规模和质量提升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将全力推进汽车制造、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展会。
淮河两岸,过去有“家有矿”,今天他们盯着新兴产业,努力挖行业新“矿”。
在遂溪县经济开发区的安徽立木新材料科技***工厂,重达8吨的铝板被整齐地一一堆放,被浇铸成薄如蝉翅膀的铝箔。 据立木科技公司办公室主任宋晓辉介绍,“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可卷曲铝箔是0004毫米级,我们可以做0006毫米,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 ”
之所以吸引企业来这里投资建厂,主要是因为园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链和专业人才的积累。 宋晓晖说。 遂溪经开区锚定千亿元园区、千亿铝基地“两个千亿”目标,打造有影响力的铝产业基地。
近年来,皖北各城市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突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招纳大强企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目前,我省已对皖北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等项目加大省财政补助力度20%,并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差异化培育新能源、绿色食品、智慧农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集群。 在公布的2024年全省县域经济体20强榜单中,皖北共有9个县上榜,高于皖中、皖南地区。
精神“近年来,公司入驻蚌埠后,我感触特别深,安徽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善于为企业科技赋能,领导干部了解行业,熟悉产业链。 安徽德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胜利说。 2024年底,该公司通过招商引资从昆山进入蚌埠市蚌山区,产值已突破3亿多。 朱胜利认为,江苏过去依靠铸造等低端制造业取得了先发优势,但安徽模式正是他未来最看好的——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近年来,从长三角、珠三角到皖北的不少企业都认识到了这里营商环境的变化,对皖北干部干 在皖北经济增速不断拉近与全省差距的同时,皖北干部也在快速成长,他们精神饱满,精神抖落,敢于拼搏。 从最初的单一怀旧投资、同学投资,到现在的产业链投资、产业集群投资;从简单的产业转移,到精准的链条延伸和供应链;从招商部到招商部,每个部门的每个人都关心招商引资,时刻想着投资......
苏州绿色家居产业园于2024年开工建设,到2024年产值超过120亿元深圳阜阳市联络处主任孙涛在大湾区驻扎近1000个日夜,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招商引资的“玩法”,重点抓皖北创业者创办的规模达23亿的科技型企业安徽怀远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廖军直言,园区招商引资的“秘诀”是围绕主导产业研究产业链上下游,为招商引资绘制精准“地图”。 对于创业者来说,稳定的预期就是对投资的信心。 “升级排班”、“顶升”“掌柜精神”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热词,在这样的氛围下,皖北也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纪录。 广东上市公司全威落户苏州市泗县,今年1月签约,2月开工建设。 作为阜阳光伏新能源产业的“一号项目”,复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开工到试产仅用了76天。 任何发展的出发点都是人,源动力也是人。 先后组织皖北各市学生干部600余人次赴上海、江苏、浙江学习杭州、苏州、宁波、蚌埠等地派出53名临时干部到安徽实习。 振兴皖北的号角已经吹响。 当前,皖北各城市正抢抓机遇,争先恐后,乘势而上,振兴皖北“成势,时机已到”。 本公众号中的部分文章是与“安徽**”江淮观察栏目一起推出的。 编辑:徐浩杰,审稿:王国良,终审:胡徐***,视觉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