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新型商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调查,目前全国职工总数为4人2亿人,其中8400万人为新就业形态,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1%。 按照目前的普遍认识,新形态的就业工作者大概包括平台线上合同工、平台个人灵活工、平台企业员工三类人,涵盖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家政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新形态的就业工作者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保证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员工权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缺乏法律制度保障,专业关系识别复杂。 目前,《关于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对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作出了规定,但具体如何落实、劳动关系认定、保护具体内容尚不明确明确, 而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内的更高层次尚未纳入新的就业形式。同时,新就业形态的识别边界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从业人员的身份越来越复杂,兼职劳动者较多,也给职业关系的识别带来困难。
二是劳动保障还是需要覆盖的,保险方式比较简单。 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在新型用工形式中,平台企业聘用的员工,包括外卖兄弟、快递兄弟等,因为依赖互联网公司,基本建立了劳动保障关系,但网约车司机等平台线上合同工与互联网公司并未“一对一”的用工关系, 通过固定劳动合同保障社会保障等劳动保障难以保障。
三是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前景极不明朗。 虽然送餐兄弟、网约车司机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自导自演的作家和短篇博主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但这些新职业的社会认同度普遍不高。 同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自身也对职业发展感到困惑,与传统行业的晋升渠道相比,未来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不是固定的,充满未知数,这也影响了员工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是社会参与意识高,参与渠道明显不足。 新就业形态中的劳动者,很多从事的是新社会阶层的工作,有的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很强,包括网络作家、自导自导的网红、短篇博主等有影响力的人,在社会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目前,包括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内的政治身份推荐,普遍要求单位属性较强,新就业工作者被发现、挖掘、培养的渠道较少,新增就业工作者大多为年轻群体,因此难以掌握职业成功的评价方法。 这也增加了对新就业工人进行政治推荐和调查的难度。
加强民生改善,更需要为新业态就业的劳动者保驾护航,企业和社会需要多方投入。
首先,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明确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可以结合新业态的发展情况和劳动者的实际工作,从立法层面进行修改,增加新就业业态中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内容。 同时,在新的就业形式中,劳动者与平台劳动关系的确定,不仅要根据劳动者与平台之间工作的密切程度进行分类,而且要把每一种新的职业都明确无误地划分为某一类劳动关系和就业。 便于引导平台企业以适当方式与员工建立劳动合同。建议修改现行《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强制要求将新就业形式的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二是完善劳动保障体系建设,推动职工分类参保。 建议在企业、平台、劳动者的参与下,为新业态劳动者单独出台社保规范,扩大新就业业态劳动者社会保险覆盖面。 在现行社会保险制度下,各级一级主管部门可以对新就业形态中的不同类型劳动者进行分类,工会会积极协调,平台企业聘用的职工与单位联系密切程度,单位可直接负责购买职工保险平台上的线上签约工大多是分阶段上班,可以按照各自的收入标准参加当地**部门发放的社会保险平台上的个体灵活用工类型很多,可以鼓励他们按照目前的最低社保标准自行购买社保。 对于收入较低的劳动者,基层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的保险补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新就业形式劳动者的保险覆盖面。
三是提升员工社会认同感,促进新兴业态健康发展。 工会要会同有关部门成立新业态职工工会,作为新业态职工权益保障、互动交流、学习成长的组织平台,协助职工开展职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职工劳动素质。 同时,鼓励各级部门定期组织新型就业形式的讨论和交流,了解其职业需要。 鼓励各类选拔表彰,将更多职工纳入新业态就业,挖掘和培育新业态就业典型,及时将新兴产业优秀人才纳入组织和部门的接触对象。 要以职业平等原则为基础,发挥引领作用,宣传报道新业态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的优秀表现,特别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显著贡献的劳动者,形成关心、理解、尊重新业态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最后,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政治吸纳,拓宽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 建议各组织、各部门加强与业务素质较强、对公共事务较热心的新就业形式职工代表的联系,积极争取人大、政协的支持,适当提高新就业形式职工在人大、政协中的比重。 并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社会治理和参政的机会。鼓励各人民团体招聘、培养与本专业相适应、结合各自专业领域的新型就业业职工优秀代表,向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推荐优秀代表进行兼职培训。 鼓励各行业协会积极建立党组织,引导新业态优秀职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适当推荐新业态职工参加两届社委、村委会选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 优质作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