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d:css-press
在帝国的屋檐下:奥古斯丁政治哲学研究
华 伟
isbn:978-7-5227-2402-7
2023 年 9 月。
定价:12800元。
介绍:
在四、五世纪罗马帝国动荡的历史局势中,奥古斯丁努力应对北非的多纳图斯**,积极介入卡拉马**陷落、罗马沦陷、野蛮人入侵威胁等引发的政治和宗教纷争。 奥古斯丁劝说各级人民,安抚和劝诫两派信徒,毫不犹豫地站在帝国的屋檐下,不怕生活在刀剑和暴力的一边,不仅批判国家神学的悠久传统,而且肯定了尘世国家在维护尘世秩序与和平方面所发挥的必要和关键的积极作用, 保护尘世的信仰,使人们最终能够进入基于正义的永恒王国。
关于作者:
华 伟现任湖南大学岳麓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奥古斯丁思想和宗教思想史,在《哲学与文化》、《道峰:教学文化综述》、《汉语教学学术评论》等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著有《奥古斯丁早期意志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 2024年),以及《奥古斯丁:罗马书信解读》等译本,目前正专注于奥古斯丁书信全集的翻译和研究。
图书目录:
滑动查看下一个**。
如果我们只读《上帝之城》,我们得到的印象是奥古斯丁对地上和地上的国家几乎完全持否定态度;但是,如果我们比较对多纳图斯著作的反驳,我们会发现它们在维护世界秩序与和平以及保护世界上信仰的囚徒方面具有有限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约翰·菲吉斯甚至说:“只有在驳斥多纳图斯著作的背景下,上帝之城才能被解释 在那场冲突中, 奥古斯丁最终接受了国家权力的帮助。因此,在本书中,有必要以多纳图斯的发展史及其引发的政治宗教问题为背景,继续为应对卡拉马异教徒**罗马的灭亡和野蛮人入侵的威胁而写的政治著作,最后以《上帝之城》为核心文本,深入探讨4、5世纪罗马帝国和奥古斯丁的神权政体全面的论据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梳理多纳图斯的历史以及奥古斯丁与它的对抗 过去,对多纳图斯的研究大多被用作奥古斯丁早期教会史和古代晚期的辅助手段,但由于文献翻译和考古发掘的进展,这项研究从21世纪开始成长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研究领域 从历史上看, 多纳图斯教派起源于罗马帝国**,基本以罗马帝国的宗教胁迫而告终,其主要活动持续了一百年,其后果一直持续到6世纪,从君士坦丁·朱利安到霍诺里,罗马皇帝在调解和镇压多纳图斯的动摇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成为牧师和主教后, 奥古斯丁率领北非普世教会对内整治纪律,培训主教和阐释教义,对外与多纳提亚人进行理论辩论,游说朝廷和各级积极应对流浪者的宗教暴力,最终以405年的统一敕令和411年的迦太基会议,在与多纳图人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第二章从实践层面分析了奥古斯丁的实践 流浪教会的宗教暴力是北非普世教会要求帝国镇压多纳图斯的直接原因,并最终导致了霍诺里皇帝颁布的《统一敕令》和《西蒙宪法》14作为宗教胁迫的基本方法, 从狄奥多西皇帝到霍诺里皇帝,颁布了许多法令,使用经济和体罚,不仅要求没收多纳图主教的宗教财产,还要求没收普通信徒的财产,处以巨额罚款和剥夺立遗嘱的公民权,还对暴力袭击普世神职人员判处死刑, 对未能执法的省份处以同样的罚款**这些法律和政策严格而严厉,有效地促进了多纳图斯最终回归普世教会 在这个过程中,奥古斯丁主要游说帝国高层**,要求其服从和服务以他自己作为主教所代表的神圣权威,作为平信徒所拥有的世俗权威
为了证明宗教胁迫的合理性以及国家在其中的作用,第三章追溯了从第一教会到第一教会对罗马帝国的态度,并梳理了奥古斯丁从强调对话到支持胁迫的重要转变 在爱神的同时,耶稣和保罗都强调爱人如己更重要 作为道德上的当务之急, 对于罗马帝国来说,耶稣明确区分了“凯撒的事”和“神的事”,并允许纳税;同时,保罗以自己的罗马公民身份为荣,积极利用皇道和法律提供的便利传道,延续这一立场,护教者也祝福罗马皇帝和国家,但拒绝崇拜皇帝 从第一个教会开始,教会就陷入了**与异端的争执中, 而如何维系教会的合一,成为长期存在的问题 从对参与叛乱的多纳提亚人的惩罚中,奥古斯丁看到了政治强制在罗马帝国的实际效果,并开始从理论说服的无效转向承认帝国层面的宗教强制,然后以罗马书13:1-7为基础论证世俗权威的合法性, 承认帝国对宗教事务的管辖权,并要求以爱和怜悯为出发点,惩罚多纳图人的暴力,迫使他们回归普世教会,从而实现北非教会的团结和北非地区的稳定
卡拉马异教徒** 罗马的沦陷和野蛮人入侵的威胁是奥古斯丁经历的三大事件,对应异教徒与**门徒之间的冲突 宫廷与蛮族军队的冲突以及宫廷与外省将领的冲突,展现了 5 世纪初西方帝国的起起落落 第四章考察了奥古斯丁对这三件大事的理论反应关于卡拉马异教徒**,奥古斯丁批评了 Nectarius 所倡导的古典西塞罗式爱国主义要求城邦的繁荣是靠美德而不是纵火;怜悯就是不对肇事者判处死刑和体罚,而是必须在经济上严厉惩罚,否则会引来更多的模仿者 罗马的沦陷是5世纪初罗马帝国政事困难造成的偶然事件,其实质并不大, 但它引起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奥古斯丁以布道和写作“上帝之城”作为回应,其中认为罗马只经历了惩罚,而不是所多玛的毁灭;在天上之城的划分中,罗马不是一座永恒之城,而只是一座终将经历兴衰的尘世之城,在其中找不到真正的义人 关于野蛮人入侵的威胁,奥古斯丁写了几封信鼓励省将军博尼法斯(Boniface),其中他相信士兵也可以成为虔诚的**门徒, 公众应坚守军事义务,停止反抗法庭,保护北非的和平与安全;同时,应该从尘世的贪婪中摒弃自私,过上神圣的苦行僧生活,以期在未来获得神圣的和平和永恒的安全 沐浴在充满暴力的帝国风暴中,奥古斯丁不仅鼓励普世教会寻求帝国之剑的保护,并以怜悯和宽恕诉诸合法的暴力, 但也将“左脸颊向右”**的解释延伸,并鼓励普世教会抵制多纳特派或异教徒的非法暴力
第五章以《上帝之城》为核心文本,**奥古斯丁对罗马皇帝和罗马帝国的态度 对于罗马皇帝来说,奥古斯丁摒弃了尤西比乌斯式的对君士坦丁的热情赞美和奥罗修斯式对奥古斯都建立帝国的积极肯定,虽然他承认了**使徒皇帝几乎是以狄奥多西为蓝本的圣人, 他仍然相信,即便如此,他们也无法完全摆脱罪恶**,必须像普通信徒一样追求灵魂的救赎 对于罗马帝国来说,奥古斯丁认为罗马产生于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统治的渴望,它的国家不是西塞罗意义上的以美德为目标的古典共和国, 更不用说一个真正的共和国了,其目标是在**宗教的意义上爱上帝 即使狄奥多西成为圣徒的皇帝,广大臣民成为普世基督徒,罗马帝国也无法成为**宗教共和国作为地上的城市 在宗教认同方面,奥古斯丁不仅要求普世主义取代多纳图斯所倡导的地方主义, 但也要求以信仰优先取代罗马帝国所要求的政治优先权,以至于从尤西比乌斯和奥罗修斯等帝国捍卫者的立场上进入自己的超越地位,既批判罗马共和国,又批判帝国,不承认尘世**宗教王国,而是要求从时空进入永恒的天国, 并将**信仰的无可争辩的有效性建立在这个世界之外的上帝之城中,在今生之后,奥古斯丁本人不会赞成中世纪形成的“政治奥古斯丁主义”,既不要求在政治上实现地上国家成为上帝之城,也不要求教会与世俗国家所代表的世俗世界完全隔离, 但坚持在政治和教权之间的适度分离和相互尊重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