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白酒一样,酒精含量越高,白酒越浓。 强度越高,伤害越大。
*事件发生后,是否有任何损坏,例如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和地面裂缝,损坏程度如何?从古至今,这些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其实是最早描述**的参数之一,即强度 – 破坏程度。它最初由 Rossi-Forel 和 Mercalli 于 1880 年和 1902 年提出。 当时使用了6个级别,每个级别都规定了一些标准,用罗马数字表示,损坏越大,级别越高。 后来扩大到10个级别,许多国家现在使用改进的2024年麦卡利强度等级,即12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一些参考标准。 我国还采用十二度分级制度,如度数:房间里少数人感觉静止,悬挂物轻微摆动。 程度:人们站立不稳,牲畜逃跑,器皿倒塌,简陋的茅屋被破坏,陡坡滑坡。 程度:房屋倒塌,道路被毁,岩石大量坍塌,海浪拍打水面上的岸边。
显然,这个评分标准是高度主观的难以定量描述;此外,等高线图的形成也要看人员到灾区或依靠灾区人员报到,有一定的量滞后不利于救援工作的发展
**的本质是地面摇晃摇晃。有几种方法可以测量振动,但最常见的测量方法是最大振动,通常以以下形式测量:峰值地面加速度(PGA)。 因为它决定了建筑物的冲击程度,进而决定了建筑物能否屹立不倒。 牛顿定律告诉我们,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ma)。因此,对于具有给定质量 (m) 的建筑物,建筑物在 ** 中承受的力 (f) 将由加速度 (a) 决定。 如果力超过建筑物或其结构部件的强度,它就会倒塌。 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轻型建筑(例如,木制建筑)通常比重型建筑(例如,砖砌建筑)表现更好。
加速度通常以 g 为单位,其中 g 是地球表面因重力而加速度。 典型加速度为 0在 05 到 1g 之间。 0.005g几乎感觉不到(很多人也感觉不到),超过005g的振动令人不快,几乎没有建筑物可以超过0承受 5 克的加速度。 由于冲击几乎总是低于 1g,因此也以 g 的百分比报告。 因此,0.1g 的冲击通常标记为 10%g。
1958 年,里希特给出了一个经验公式:log a = i 3 -1 2
i 是强度,a 是加速度,比如强度 75、log a=2,加速度为100cm s2,相当于01g,据此也形成以下强度和加速度对比表,便于快速参考
因此,借助**仪器进行监控**波,确定地面上最大加速度的变化,并将最大加速度与强度相对应,使给定量快速
将同一级别的强度与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形成等强度线图。 它用于评估破坏程度并指导救灾和重建。 一般来说,震中位于强度图的中心,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而且大多呈椭圆形,因为它们是由某个方向的断裂位错引起的。 大多数强度最大的地点都与震中重合。 然而,两者有时也不在同一个地方。 因此,有学者把破坏力最大的极端地震带称为,也叫它宏观震中;以及由**仪器**波监测和计算的震中微观震中。 微观震中。 只有一个,那就是震中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和宏观震中(极端地震带)可能发生在不同的地方,因为破坏程度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地面上建筑物的结构、人口密度等有关,即可能有 2 个甚至更多。例如,在08年的汶川**,有两个极端地震区(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