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帮助计划
作为一个久坐不动的爱好者,我一直比较关心自己的健康,也用过一堆健康和运动的智能穿戴设备,比如智能计步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我想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讨论未来了。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 个人使用总结
1.Garmin的。
Garmin是我最近买的,是我用过的这类设备中运动能力最强的,没有一台。 Garmin专注于运动,从背带耳朵的厚实设计,严谨统计三周HRV数据计算每日间隔,完整的蚂蚁+设备生态,虽然Garmin的产品也有睡眠检测、血压、体脂等,但它们都是为了更好的科学训练,对健康的应用很少,同时,虽然各种软件功能都是免费的, 但这些成本都转嫁到了设备上,这也使得Garmin的设备平均数是业内最高的。
2.华为。
华为我刚买了一款低端手环,之所以买它,是因为Garmin的NFC功能总比没有好,我买了这款手环作为NFC钥匙壳,但简单使用也能发现华为更倾向于健康应用,甚至还有独立的健康应用——华为创新研究。
华为在健康应用上采取了开放的态度,选择与更专业的机构合作,雄心勃勃,但目前的问题是产品线太多,只有部分设备可以支持所有研究,而且这些设备**比Garmin更贵,华为的很多功能比如睡眠分析和建议, 睡眠改善等都是付费订阅,让华为设备的整体成本甚至比Garmin还要高。
3.跳我。
我用了这个leap GTR4一个月左右,跑了50公里,得益于之前和小米的合作,产品的品控还是可以的,基本的睡眠检测、NFC这些功能都不错,但是无论是运动还是健康应用,专业性和Garmin,华为的差距都不小,我个人觉得现在的定位比较模糊,既有向高察靠拢的户外T-REX和Zepp教练功能,也有向华为靠拢的平衡,这样的策略对自己的研发能力要求很高,目前越我依旧缺少Garmin和华为的设备生态,但毕竟很难靠手表。
4.咕咚。
作为国内智能穿戴设备的先行者,其实并没有智能穿戴设备在售,而顾东早年在这类设备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低价策略,产品质量一直不尽如人意,我以前的手环手表都有过返厂维修的经历, 而咕董本身似乎也不愿意在这类产品上开发,目前,咕董已经回归了手机APP的核心,借助平台销售体育用品。
5.快乐。
乐信是一个小众品牌,乐信本身是一家医疗器械,也是一家上市公司,有体脂秤、血压计、血糖仪等系列产品,甚至之前还做过主动降噪耳机,品牌叫灵儿,产品质量很好,但受限于当前的经济形势, 它的重点不再是智能可穿戴产品。
5. keep
Keep的app我还在用,Keep手环本身有一个通用的功能,数据分析要靠app来,手环本身更像是一个数据采集设备,是app的延伸,成本更低,也可以做得更可靠,keep本身还是基于运动和app的。
第二可穿戴设备市场分析
智能穿戴产品,尤其是运动健康,是渗透率较高的产品,其市场前景无疑是巨大的,这也是各类厂商纷纷入局的原因,但这个市场要做并不容易。 波士顿矩阵可以用作分析工具。 让我们先来看看波士顿矩阵是什么(摘自百科全书)。
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波士顿咨询集团法、四象限分析法、产品家族结构管理法等。 波士顿矩阵由美国著名管理科学家、波士顿咨询集团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于 1970 年创建。
波士顿矩阵认为,一般决定产品结构的基本因素有两个:市场引力和企业实力。 市场引力包括整个市场的销售量(价值)增长率、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利润水平。 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映市场引力的综合指标——销售增长率,是决定企业产品结构是否合理的外部因素。
企业实力包括市场占有率、技术、设备、资金利用能力等,其中市场占有率是决定企业产品结构的内在因素,直接显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是相互影响的,也是相互影响的条件:市场引力大,市场占有率高,能显示出良好的产品发展前景,企业也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实力强;如果只有较大的市场引力,而没有相应的高市场占有率,则说明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产品无法顺利发展。 相反,企业实力强、市场引力低的产品,也预示着该产品的市场前景不畅。
通过以上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将有四种不同性能的产品类型,形成不同的产品发展前景
“双高”产品组(明星产品)的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
“双低”产品组(瘦狗产品)的销售增长率和市场份额;
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的产品组(问题产品);
销售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的一组产品(金牛座产品)。
使用波士顿矩阵,我们可以发现,我之前用过的几个品牌的产品都处于几个不同的位置,Garmin在运动可穿戴市场的这一细分市场中处于销售增长率和市场份额的“双高”区域,华为和跃沃在运动品类中处于销售增长率高而市场份额低的区域, 健康处于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的“双高”区域,而古东和乐信处于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的“双低”区域,保持在运动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的“双高”区域,这一分类结果也与厂商目前的策略一致,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导致了对可穿戴产品开发中的两个关键要素的进一步分析:硬件和软件
硬件是指产品本身的制造能力、心率采集的准确性、续航时间、设备质量的可靠性,这也是做好可穿戴产品的基本门槛,对于大多数厂商来说很难做好,因为好的硬件需要足够的前期研发资金, 后期需要足够的销量来稀释研发成本,出货量不足,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软件是指可穿戴产品背后的数据分析,如果通过心率和HRV数据分析用户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状态,然后给出建议并制定锻炼计划,这需要高的人力投入、算法研发,也需要足够的产品基础来获得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算法改进。
古东缺乏足够好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不足,所以其实是在放弃智能穿戴设备,乐信的硬件可以,但市场份额太低,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改进算法。 Keep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App本身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二是手环定位为App的数据采集设备,硬件简单,成本更低,所以还是可以坚持的。
Garmin依托设备生态,专注于运动应用,垄断了一个细分市场,而日子就是这些公司中最好的。 华为和悦沃的市场定位不谋而合,一手关注健康,一手关注运动,产品定位也是如此,悦沃的优势在于历史上与小米合作,出货量大,市场占有率高,数据资源多,而华为在技术上投入巨资, 并正在构建一个潜力巨大的华为设备生态。
第三未来在哪里?
分析了这么多,可穿戴设备的未来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有三个。
首先是职业运动,这个方向是Garmin的重点,深入挖掘运动数据,用设备生态为运动爱好者提供更专业的运动指导,这个方向研发门槛高,用户要求高但利润也高。
其次,科学健康,这也是国内大多数厂商选择的路径,也是最难的,其实利用心率、HRV等数据进行健康分析本身就是对厂商软件研发技能的极大考验,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第三,医疗监测是一个潜在的市场,目前仅处于部分实验阶段。 这类产品的使用有两种场景,一种是医疗机构,通过分析患者长期的医疗数据,进行更科学的疾病预防和疾病预防,另一种是监测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疾病预防和异常报警的养老机构。
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可穿戴类在医疗监护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疾病预防效果,降低疾病医疗保险成本,防患于未然,预防小额支出可以减少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