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兰州公安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在群众“家门口”开展、群众感受最真、期待最高的特点,主动坚持把新时代的“风桥经验”融入到主题教育中去, 以公安部、省公安厅新命名的三个“凤桥式公安派出所”为例,夯实基层基础支撑,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形成“多方联动、效率聚合、精准服务、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奠定了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和平基石。
坚实的根基
党群合力,凝聚执政合力
坚持“支建在院”,深入开展“铸忠警魂”活动和“四佳”党支部创建活动,全市公安派出所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率达100%。 建立党委委员与派出所联系协调推进制度 39派出所所长进入乡(街道)党(工)委2%,60人7%的社区民警加入社区(村)“两委”,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日益凸显。 创新完善体制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新形势下社区警务工作,建设818个社区警务队伍,汇聚群众防群治4万人以上,涌现出“公安蓝+志愿红”服务队伍等一大批群防群治品牌, 西湖义警,三**秦,蓝背心,同心卫兵,金城有很好的“枫叶”戏。
夯实干事基础
要高度重视基层,提高治国理政的战斗力
城关分局广武门派出所获评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安宁分局开发区派出所、新区公安局秦川派出所获评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市“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数量达到7个。 建立警种支持派出所机制,推动751名警务人员下沉到一线,派出所警力比例提高到“两个45%”以上,农村“一村一辅警”提高到67个99%。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警务建设,推动“警网”进“网”,开展“五防”宣传进社区行动,推动智慧安防单元深入建设应用,5年内“两劫一盗窃”等可防范案件数量最低78起9%的智慧安防社区实现了可预防案例的“零事故”。 建成平安驿站108个、社区派出所342个,全市刑事治安案件连续多年“下降”。
良方
综合政策彰显治理实效
全市公安派出所坚持开门开展教育,广大人民辅警充分发挥基层工作、进出群众、进百家、建百家、知百家情等优势, 办家事百办,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引导群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道德新风尚,最大程度消除社会愤怒,疏导社会情绪。把握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冲突纠纷发现、调解、跟踪、回访、移送全过程闭环管理,采取“民警侦查衔接”“公查进办”“律师进办”等措施,建设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地调解室”112间, 重新聘请辖区内1339名律师、退休检察官、法官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0000多例,成功率971%。
霹雳
打仗与防守并举,提升治理力量
围绕群众急迫、困苦、憧憬的问题,严厉打击群众反应强烈的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案件,积极解决积压的信访案件,全市刑事案件整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传统的“盗窃、抢劫、诈骗”和毒品案件明显下降, 疑难信访案件被“清”“除”,社保更加安全,群众安全感更强。加强商圈夜市、网红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巡查常态化,在“夜商圈”筑牢立体化、多维化、全方位的巡警屏障,真正安装全球烟花爆竹“安全阀”。 狠抓九小场所、宾馆、娱乐场所等重点区域,洞察隐患征兆,整顿社会治安乱象,全力消除盲区。 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等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平安平安的城市,城市安全背景更加充足、可持续。
践行人心
精细服务深化治理技能
围绕“践行初心使命,服务人民”主题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立足工作实际,持续营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助力脱贫攻坚、服务环保、助推旅游发展等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 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立岗做贡献”、“向群众报告”等活动,加强对困难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扶,提供优先服务和上门服务。 实行居民身份证首办、户口登记、户籍证核发和新生儿户管理四类业务“跨省普办”,办理9328项业务,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让群众少跑腿,让老百姓感到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