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皇帝拿破仑和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都试图统治欧洲,并且都征服了除俄罗斯和英国之外的几乎所有欧洲。于是,两人都选择了“灭不列颠必须先灭俄”的策略,远征俄罗斯,最终在“冰神”的保护下,在莫斯科市下被击败。 为什么他们都选择进攻?这两次探险有什么区别?
早在公元前221年,中国大陆就出现了一个伟大的统一王朝,即秦国。 从此,大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大统一成为朝贡趋势。
与中国不同,欧洲从未有过真正的统一王朝,最接近大统一的是罗马帝国(公元前 27 年 - 公元 1453 年)。 这是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三大洲的帝国。 鼎盛时期(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控制着约59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至不列颠大部分地区,南至埃及地中海沿岸、苏丹北部和整个北非,北至莱茵河和多瑙河流域, 包括现在的 40 多个国家。
公元 395 年,罗马帝国**是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476年,日耳曼蛮族国王奥多亚瑟(435-493)废黜了西罗马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 2024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1432-1481)率领一支军队走向东罗马帝国的末日。
日耳曼人传入欧洲以来,古希腊、古罗马的地中海文化与日耳曼人的北欧文化通过**宗教的调解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欧洲文化。 由于不再有罗马人那样强大的民族和拉丁语那样强大的语言,罗马帝国之后,分裂和小国的趋势成为欧洲的主流。
自15世纪以来,在文艺复兴(14-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和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推动下,欧洲进入了现代时代。 相比之下,东亚在19世纪中叶在西方列强入侵的条件下被动地进入了现代。
在现代化进程中,欧洲出现了两种看似矛盾的趋势:一是各种现代民族及其国家的形成,其中最强大的是英、法、德、俄其次,统一欧洲的文化成熟,从而为统一的欧洲提供了动力和理由,并为后来的欧盟(EU)提供了意识形态基础。
在欧洲历史上,除了罗马帝国的凯撒和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之外,真正让整个欧洲陷入战争并几乎统一欧洲的只有两个人——拿破仑和希特勒。
在现代,欧洲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地缘政治格局。 在欧洲大陆,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一直在争夺主导地位、领土和资源;当法国和德国决出胜负时,其中一人完成了对西边欧洲部分的征服,他们不得不面对最后两个对手,西边的海对岸的英格兰,东边的陆地上的**。 首先是拿破仑的法国,然后是希特勒的德国,都走到了这一步。 在这个阶段,他们都面临着下一个征服顺序的选择:“英国先于俄罗斯”还是“俄罗斯先于英国”?两个拿着地球仪的征服者都选择了后者。
拿破仑和希特勒,为什么双不选择“首先是英国,然后是俄罗斯”。
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想“先英国后俄罗斯”,而是在试图穿越英吉利海峡后,他们决定这条路行不通。 两人的共识是,他们必须先制服**,然后才能集中精力征服英国。 为什么?
16、17世纪,英国建立了“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17、18世纪率先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经济和军事实力雄厚。 英吉利海峡对望欧洲大陆的英国,对大陆列强采取平衡战略和均势政策,巧妙地操纵大陆列强相互牵制,防止出现一国霸欧的局面,以维持其海上霸权。 但是,法国、德国、俄国等欧洲大陆列强争夺大陆霸权的斗争从未停止过,这也为英国成功实施均势政策提供了客观依据。
英国的优势在于其海上霸权。 英吉利海峡在它与欧洲大陆之间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二是它拥有强大的海军对抗欧洲列强。 这些优势在拿破仑时代尤为明显,在希特勒时期并没有完全消失。
拿破仑征服**西之大陆后在海战中停在英吉利海峡
拿破仑·波拿巴 (1769.)8.15-1821.5.5)他出生于科西嘉岛,曾担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官(1799-1804)和法兰西帝国第一皇帝(1804-1815)。
拿破仑率军五次打破英、普、奥、俄三国结成的反法同盟,打胜50余场大规模战役,成为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的殖民地领主,包括法国、荷兰的殖民地、 和西班牙。在鼎盛时期,除英国外,欧洲其他地区都臣服于拿破仑或与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
从2024年开始,拿破仑一直在策划征服英国。 他制定了计划,任命了指挥官,并组建了一支由法国、西班牙和荷兰船只组成的 41 艘战列舰的庞大舰队。 然而,拿破仑本人并不熟悉海战,舰队指挥官也没有选择合适的海战。 2024年特拉法加战役英国皇家海军司令纳尔逊被杀,但法国陆军司令维伦纽夫被俘,庞大的法西联合舰队被彻底摧毁。 从那时起,法国失去了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机会。 英国历史学家威尔逊在《剑桥现代史》中指出:“特拉法加战役是2024年至2024年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希特勒完善复制拿破仑的文字,在空战中停止英吉利海峡
阿道夫·希特勒 (1889.)4.20—1945.4.30) 他出生于奥匈帝国的布劳瑙,1933 年成为德国元首。他的目标是:扩大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重新武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到限制的德国,征服整个欧洲,并建立以纳粹德国为中心的新秩序。
1938 年 3 月 11 日,希特勒在没有流血的情况下占领了奥地利。 同年9月30日,英、法、德、意三国元首签署《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占领苏台德地区。 1939 年 3 月,希特勒撕毁了《慕尼黑协定》,再次不战而胜地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1939 年 9 月 1 日,希特勒入侵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1940 年 5 月 10 日至 5 月 28 日,德军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5 月 13 日,德军入侵法国6月22日,法国向德国投降。 从 1939 年到 1941 年,纳粹德国占领了欧洲 14 个国家,并将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变成了其附庸国。
与拿破仑一样,在法国被占领后,希特勒在欧洲的对手是因敦刻尔克撤退而严重削弱的英国。 希特勒期待着说服英国投降。 然而,英国新任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发誓不会妥协,英国准备抵抗德国人。 “和平攻势”失败后,希特勒准备征服英国,第一步就是发动空袭,希望摧毁英国的抵抗意志。 1940 年 6 月 5 日,德国空军开始袭击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和车队。 7 月 16 日,希特勒发布了第 16 号作战指令“Unternehmen Seel We”(海狮计划),该指令登陆英国。
1940 年 8 月,每天有多达 1,500 架德国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对英国进行空袭。 英国皇家空军成功抵抗了德国的大规模空袭。 每击落一架英国飞机,就有两架德国战斗机被摧毁。 8月底,英国皇家空军对柏林发动了报复性空袭。 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命令德国空军将攻击重点从英国皇家空军基地转移到伦敦和其他英国城市。 当伦敦遭到空中袭击时,英国皇家空军休息并等待机会发动猛烈的反击。
在不列颠战役中,德军先后出动飞机4523架次,出动7万多架次,损失飞机2000余架次,击毁飞机1000余架次,飞行员损失2500余人。 英军出战2,139架飞机,损失了955架飞机和1,956名飞行员。 德国高层认为,德国空军将无法获得英国的制空权。 9月17,希特勒无限期推迟了海狮计划。
在英吉利海峡的阻塞下,希特勒回到了拿破仑的思路——“要摧毁英国,必须首先摧毁俄罗斯”。 他们俩不约而同地决定先拿**,然后回去收拾英国。 英国再一次成功地将灾难之水引向了**!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冒险远征到不归路,这两者从根本上都是由于严重低估了战争潜力。
在拿破仑看来,**是他统治欧洲的最后一道障碍,沙俄的军事能力根本不值一提。 拿破仑因为不擅长海战而被英格兰击败,但他肯定会在陆战中击败亚历山大一世。 所以,他想先完成欧洲霸权,然后再回到英国。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决定也是基于对胜利的信念。 希特勒得知苏联装备严重不足,斯大林的“大清洗”消灭了苏军一大批高级指挥官,最近的苏芬战争证明了苏军的作战能力是多么令人担忧。 希特勒甚至认为,当苏联军队遭受巨大打击时,斯大林有被人民推翻的危险。
当然,面对广袤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拿破仑和希特勒都非常清楚,持久战对他们不利,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速战速决上。 拿破仑预言他将在 5 周内拿下**;希特勒宣布在三个月内摧毁苏联。
然而,他们都错了!**人家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而是会拖拽和冻结他们带来的超一流军队,然后为胜利而战。
天气很冷,拿破仑在莫斯科被击败
在特拉法加战役中战败后,拿破仑发布了“大命令”,开始对英国进行海上封锁。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口头承诺配合对英国的封锁,但私下里却与英国做了大交易,在大线上开了一个大洞。 而在此之前,**一直积极参与第一次。
第二、第三和第四个反法联盟。 1807 年 7 月,法国和俄国签署了《提尔西特和约》,* 表面上向法国屈服,但暗中继续在法国造成混乱。 土耳其、波兰和中欧的法俄竞争也在加剧。 拿破仑认为**是征服不列颠的后顾之忧,“不列颠必须首先征服俄国”,于是他终于下定决心去远征**。
1812 年 5 月,拿破仑率领 570,000 名盟军远征俄罗斯,他们讲 12 种语言,携带 1,300 多门大炮。 他在斯摩棱斯克、瓦卢蒂诺和维特斯克战役中连续获胜。 9 月 7 日,拿破仑在波罗季诺战役中再次获胜,但双方都损失惨重。
9 月 16 日,拿破仑的军队进军莫斯科。 然而,俄军指挥官库图佐夫、巴克莱等人力不顾民意,战略性地放弃了首都,率领残余部队和大批居民与亚历山大一世一起撤退,清理战场,保存实力。 拿破仑对亚历山大一世签署联盟的预期没有实现,但他受到了莫斯科大火的欢迎。
10 月 19 日,拿破仑撤离了被俄军烧毁的莫斯科市。 紧接着,俄式寒潮的提前到来,彻底冻结了法军。 由于战线漫长,法军补给不足,兵力分散,疾病爆发,库图佐夫也趁机不断骚扰法军。 到12月,近60万军队几乎损失殆尽。 拿破仑将法军剩余的3万人交给了缪拉元帅,他带着一些亲信赶回巴黎,组建了一支军队,准备反击反法同盟的大规模进攻。 沙皇俄国赢得了“无数次失败的胜利”。
2024年,拿破仑在反法联军的要求下投降退位,随后被流放到厄尔巴岛。 2024年,他卷土重来建立百日王朝,但再次在滑铁卢被击败并被流放。 2024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病逝。 2024年,他的灵柩被送回法国巴黎,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荣军院。
重蹈覆辙,希特勒也在莫斯科市下被击败
2024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始实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对苏战争计划。 德军集结了190个师共计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万门火炮、190**军,分为三个集团军,从南北两端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很快突破了苏军的防线,迅速推进到苏联的中心。
9 月 30 日,德军集中了 74 个师约 100 万人,由 1,700 辆坦克和 11,000 门火炮支援,发动了莫斯科战役。 然而,德军损失了50多万人和大量装备,遭遇了二战以来的首次重大失败。 而当德军逼近莫斯科时,多年未见的严寒来得早早,气温骤降到零下48度。 德军士兵穿着薄薄的夏装瑟瑟发抖,德军坦克被埋在厚厚的积雪中。 冰阻止了德国人,闪电战被拖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2024年11月,苏军发动了**。 2024年2月,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惨败,开始撤退。 到2024年,希特勒已经从公众舞台上消失了。 1945 年 4 月 30 日下午 3 点 30 分,希特勒在德国总理府的地下室开枪自杀。
毋庸置疑,拿破仑和希特勒对俄罗斯的两次征服之间有太多相似之处。 但仔细观察,两者之间的实质性差异也非常明显。
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 它保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震撼了周边封建国家的君主,对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和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加反法联盟的欧洲君主制国家担心法国大革命会导致本国的革命,因此他们憎恨法国,并试图扑灭法国大革命,以恢复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拿破仑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欧洲合众国,以法兰西帝国为中心;它以《拿破仑法典》为法律规范,以社会契约、自然人权、自由、民主、博爱等思想为主导理念。 《拿破仑法典》通过征服法国军队在欧洲各国得到执行,其法律和革命思想抨击了各国的封建制度。 拿破仑的政治理想因他的失败而破灭,但他已经为欧盟奠定了蓝图。
与拿破仑战争不同,希特勒战争是德国复仇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日耳曼-雅利安主义的大杂烩。 他想要建立的新欧洲是由纯粹的日耳曼民族统治的欧洲;他的理想世界由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主宰。 出于这个原因,所有的犹太人都应该被消灭,苏维埃俄罗斯等斯拉夫国家也应该被摧毁。
希特勒在学生时代就表现出对奥匈帝国的蔑视和仇恨。 他认为,多民族的奥匈帝国是德国人的耻辱,日耳曼民族应该与犹太人、斯拉夫人和布尔什维克作战,建立自己的伟大国家。 这个想法伴随着希特勒的一生。 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已经提出了臭名昭著的血统和种族理论。 在接管第三帝国之后,他对犹太人和他所憎恨的其他民族和种族的**逐渐演变成赤裸裸的清洗和**。
在罗马帝国时期,斯拉夫人、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被罗马人视为三个野蛮民族。 后来,日耳曼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融合,成为欧洲的主导文化,而斯拉夫文化从未被纳入其中。 俄国人的东正教和西欧的天主教和新教也属于**教会内的不同教派。 自从彼得大帝(1672-1725)选择了“西化”的路线以来,**一直把自己当成欧洲人,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也为“融入西方”做出了不小的努力。 然而,广义上的“西欧人 - 西方人”至今在文化上并不认为俄罗斯人是他们自己的人。
此外,希特勒从骨子里憎恨社会主义苏联,虽然两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这只是希特勒避免两条战线作战的权宜之计。
由于希特勒生活在比拿破仑晚得多的时代,战争的意义发生了巨大变化。 因此,希特勒的战争动机还包括对苏维埃俄罗斯丰富资源的渴望。 希特勒曾经说过:“广袤的**有无穷无尽的宝藏。 德国必须控制......该地区的经济和政治这样德国就完全有能力在未来的各大洲作战。 ”
除了民族认同和血缘认同问题外,国力的不断发展和领土的不断扩张也是西欧列强恐惧和“预防性攻击”的重要原因。
时间过去了,今天欧洲在“法德轴心”的主导下建立了欧盟,而俄罗斯仍处于欧洲联邦之外,英国退出了欧盟。 在拿破仑和希特勒时代,欧洲的地缘政治结构发生了多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