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4年)》正式发布。 《规划》强调卫星制造全产业链和卫星数据应用价值链关键环节,推动卫星互联网和卫星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其发展目标,到2024年,成都核心产业规模有望达到300亿元,力争成为卫星互联网和卫星应用产业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基本建成示范城市;到2024年,有望形成千亿级卫星互联网和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全面打造标杆城市。
此外,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近日授权SpaceX在2024年12月1日至2024年6月1日期间在Starbase进行Starbase的第三次示范试飞。
近期中国地方政府发布的卫星互联网计划有望加速卫星的组网和应用进程,同时,星际飞船等国外的复航也将有助于全球卫星互联网的发展。
从市场规模来看,华晶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为314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447亿元,近三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24%。
卫星互联网是一种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它依靠发射多颗卫星形成广泛的网络覆盖,进而构建具有较强实时信息处理能力的大规模卫星系统。
该新网络可为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上网等通信服务,具有覆盖广、时延低、宽带、成本低等特点。
卫星互联网是地面通信手段的重要补充,可以确保业务覆盖全球。
与地面基站相比,卫星在航空领域的海上通信和机载通信方面具有更高效的信息传播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同时,卫星互联网可以有效补充地面基站和光纤光缆的覆盖范围,将通信服务延伸到传统通信难以覆盖的区域和场景。
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摩托罗拉开发的铱星系统。
近30年来,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企业。
2024年以来,卫星互联网发展进入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阶段:以OneWeb、SpaceX等数十个星座为代表,定位于与地面通信系统开展更多互补合作、融合发展,引领卫星互联网发展热潮。
2024年,国家航天两大工程“鸿云工程”和“红岩星座”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并入轨,实现了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的突破,我国在构建天基互联网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外,2024年前后,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民营火箭公司,包括零空、九州云箭、智飞、银河动力、蓝箭航天等。
由于频段和轨道资源有限,世界各国亟需建设卫星互联网。 卫星工作频段进一步完善,继续向高吞吐量方向发展,逐步进入宽带互联网时代。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技术进步和产业资本的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预计整体发射和组网速度将加快。
卫星互联网产业特点:
数据**:赛迪目前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及终端产品、卫星服务等。
线路检查 |据行业研究数据库显示,卫星互联网上游主要关注有效载荷的价值,中游地面设备通信产品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下游正在通过北斗+等方式拓宽应用场景,加速实现6G融合, 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制导和远程一体化。
从卫星产业链结构来看,中游的地面设备和下游的卫星服务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上游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环节占比相对较低,约为10%。
在卫星发射环节,主要包括火箭制造和发射服务。 火箭制造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一些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生产,中游包括火箭体结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的生产制造,产业链下游是火箭的集成。 在火箭的制造成本中,动力系统的成本占比最高,特别是在液体火箭中,动力系统的成本占比高达70%。
卫星发射服务的成本包括火箭成本、发射成本、测控成本和保险成本。 一般来说,火箭的成本在发射运载火箭的成本组成部分中占比最高。
卫星业务是卫星产业链的核心价值,中国卫通是中国卫星通信运营的龙头企业。
卫星业务和服务主要包括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宽带广播业务和卫星固定业务。 卫星通信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中国也是一个高度监管的行业,开展商业活动需要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许可。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
数据**:赛迪顾问于2024年做出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同时,新央企星网集团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卫星产业的发展。
2020-2024年,我国卫星相关企业注册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新增注册数量同比增长105家7% 和 611%,2024年首次突破3万。
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新增卫星相关企业数量已达9200家,呈现出强劲的持续增长势头。
中国还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了12,992颗低轨卫星的布局申请。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卫星产业链相关企业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长,达到14家1% 和 143%。
卫星产业链业绩持续强势,利润端增速超过营收端,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与其他产业相比,卫星产业链增速明显更快,表明我国卫星产业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部分代表性厂商:
从需求端来看,当前低轨卫星产业链的景气已经启动。
低轨卫星成为大国竞争和竞争的新领域,各国纷纷加大投入。 低轨道化、小型化的趋势正在推动大规模星座组网的大规模部署。
从技术方面看,高通量通信、多点波束技术、星载计算与传感技术、低成本技术、激光星间链路技术、组网和移动台站等的发展正在为卫星互联网注入新的动力。
在政策方面,卫星互联网已正式纳入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扶持重点,将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投资端,SpaceX成功的商业模式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中国民间资本也逐渐进入这一领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星座规划的不断推进,规模效应的凸显和成本的降低,将为提高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注乐清智库,洞察行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