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温谈金融实力的理论升级和未来措施

小夏 财经 更新 2024-01-30

[温王温].

2024年10月,**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概念,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 决策者们对我国金融业提出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既是前五届金融工作会议“金融改革开放”“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具体工作要求,也是西方金融理论的创新升级和对中国几千年金融实践的深刻总结,我们将坚定不移地遵循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为建设强国和民族伟大事业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目标。

10月30日-31日,**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来源:新华社)。

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是西方金融逻辑的创新升级。

在某种程度上,世界历史是一部金融史。 金融的发展伴随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 金融活动的考古证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000 年左右的古巴比伦王国和两河谷的南部城市乌鲁克。 当时,古巴比伦的神庙和宫殿被用作存放贵重物品的安全场所,可以看作是金融机构的早期雏形。 与此同时,乌鲁克开始通过贷款和支付利息的方式支持**活动,这标志着古代金融业的诞生。 随着货币兑换业务和跨区域贸易的发展,现代银行首先在欧洲诞生,为中世纪后欧洲的殖民扩张奠定了价值交换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出现一大批早期银行后,金融业及其组织形式在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为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速了跨区域生产活动的集中,满足了欧洲资产阶级对货币原始积累和市场扩张的需要, 并且还造就了一大批现代银行家、金融家和超级富豪家族。这些早期的富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确立了现代私有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律,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财富,进而形成了冒险主义和技术创新创造高回报的时代氛围,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欧美列强以对外掠夺和扩张的形式崛起。 ①

从西方金融的演进史可以看出,金融业兴起的逻辑是价值交换和资源配置,几千年的金融活动可以简化为一系列跨越时空的价值交换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金融工具的标准和形式、金融服务的组织、金融机构的类型、金融市场的覆盖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金融的本质思想和内在逻辑长期停留在价值配置的层面。 金融工具和制度的不断发展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技术的变革,但金融的根本任务仍然是协助金融主体进行价值配置。 20世纪中叶,包括华尔街在内的一系列现代金融活动催生了现代金融学科,但西方传统金融的研究范围仍未进一步涉及金融与政治、国家与民族的关系。

从古巴比伦贵重物品的存储到现代数字金融的复杂交易,金融业一直在努力满足社会对货币、信贷、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然而,从2024年至2024年的荷兰“郁金香泡沫”到2024年至2024年的法国密西西比公司泡沫,再到2024年的英国“南海泡沫”和2024年至2024年的美国大萧条,甚至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以及21世纪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 仅仅依靠经济学领域的知识和推理很难理解这些事件的内在逻辑,而经济学领域越来越多地涉及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要了解当代金融的特点,不仅要关注经济金融学中的问题,还要涉足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

2024年11月,在广西梧州,中国农业银行仓梧县支行党委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朱雪兰同志,对仓吴县支部党员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专题指导习指导。 (来源:视觉中国)。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中,金融业的发展与国家政治的稳定是相辅相成的。 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为本身也证实了金融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监管和法律框架管理金融机构和市场,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促进经济增长,也需要监督和支持来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然而,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金融理论,都很少脱离价值配置的逻辑局限来分析和理解金融发展模式,金融与民族振兴、金融与民族复兴的线性关系的例子也很少。

要理解“金融实力”的概念,不仅需要从一国决策的角度重新审视金融发展与国家政治的密切关系,还需要从理论角度对当代金融的研究创新和价值观念提升提出新的指导。 正如马克思在19世纪《资本论》中深入批判的那样,金融服务于利益集团的模式越来越有限。 面对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需要在总结西方金融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转变金融发展思路,强化金融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服务功能,从政治高度认识中国金融工作。 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既是对西方金融逻辑的升级,也是对金融框架的理论拓展,通过提高金融业的政治地位和进行变量分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世界,为“政治金融”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新的系统分析范式。

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是对中国几千年金融实践的深刻总结。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诚信和利润金融理念,而且是对古代金融理念和财富理念的现代诠释。

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贝类和其他贵重物品被用作货币和交换媒介的古代。 这种交换形式为后来的货币形式奠定了基础,一些地区以青铜作为价值媒介,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货币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形式开始多样化,铜币逐渐成为货币的主流形式,其使用促进了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财富的概念一直将金融与国家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一些早期藩国的经济体系中,有许多限制富人奢侈和兼并土地的法律,这可以看作是财富与公共利益相互作用的早期建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我国逐步建立了基本的金融制度和制度,如唐宋时期的私人货币银行为经济活动提供支持和便利,明清时期开始兴盛起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在清末和近代,中国经历了许多金融改革和改革,其中清代的“红顶商人”胡学炎和近代倡导产业救赎的一群金融家,将诚实守信的儒家思想作为基本原则应用于商业活动,掌握了政商之道的政治金融规律, 为中华民族振兴作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④

从中国几千年的金融实践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诚实守利的金融观念与西方金融以价值交换逻辑服务利润的观念有很大不同。 首届金融工作会议还指出:“要在金融体系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求利、审慎谨慎、诚实创新、遵纪守法。 以义谋利的思想,高度概括了中国古代形成的金融观念和财富观念,也表明现代金融要为国家发展服务,为社会公德服务,为民族复兴服务。 这本身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经贸活动的优良传统,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

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目标。

对比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和19世纪70年代以来其他国家的实践,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经历过大规模金融危机、没有陷入长期萧条、没有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的主要经济体, 并成功实现了高速增长。这也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经济金融治理经验的有效性,即立足于本土和“边做边学”。 中国在借鉴西方经济金融发展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也不断从西方周期性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 中国有信心、有信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从金融强国向金融强国转变。

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金融业不再只是服务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而是成为国家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 金融服务能力越强,经济运行越顺畅,国家核心竞争力越强。 更重要的是,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不仅服务于某些领域、部分人的财富增长,更是通过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服务,服务于各领域、全民、全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本质上是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目标。

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内涵远不止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还包括金融机构持续成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服务普惠高效、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监管有效性等诸多因素。 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以及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强国地位。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金融业的发展,还取决于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有效的监管体系、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

从国内看,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意味着我国金融业需要通过对金融工具、金融体系、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科技金融)的系统安排,推动科技发展、成果转化和高技术创新发展,引导更多的信贷、债券等资金流向环境先进的行业治理和生态概念(绿色金融),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满足老龄化背景下老龄化背景下广大市民离职后的综合金融需求(养老金融),也通过移动支付、在线金融服务等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金融服务(数字金融)进行升级, 从而不断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金融工作的新局面。

从国际角度看,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意味着我国金融业需要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敢于善于配置全球资源,在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这就要求中国金融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不仅要吸引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开展业务,提高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和效率,稳步扩大金融业的制度开放,更要努力将中国的资本和金融服务推向世界。 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引领全球金融治理,在国际金融市场发挥更加重要作用,扩大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着力开辟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一是坚持财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金融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 革命年代开始以来,我们党牢牢把握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引导金融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建立了独立自主、统一的人民币体系,逐步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转变金融体系,从而抵御了国外金融危机和国内通货膨胀冲击带来的风险再说一遍。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仅是我国金融发展的鲜明特点,也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显著优势。 第一次财务工作会议指出:“充分发挥第一届财务委员会作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充分发挥金融工委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地方党委财务委员会、财务工委作用,落实属地责任。 “要完善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确保金融工作始终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道路。

2024年7月20日,31个省级监管局、5个计划分列的市级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306个地级市监管局统一挂牌。 (来源:视觉中国)。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中国金融事业的人民性质,不仅取决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且也决定了现代金融体系区别于西方金融体系的中国特色。中国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更高的覆盖面和更强的收益感的基础上的,下沉到更广的消费群体和更丰富的交易场景。 只有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提供动力,才能为人民融资、惠民、惠民、方便人民、富民,为我国金融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坚持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服务实体经济一直被视为金融业的立足之本。 这是对实体经济作为国家发展之都的深刻认识,也是构建我国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根本支撑。 中国版的金融强国建设之路,既不走苏式的计划经济和金融压制之路,也不走西方式的金融闲置资本套利之路,而是要构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有效体制机制,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培育发展新动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金融环境。

四是坚持把风险防控作为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 坚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前提,也是金融强国持续维护的根本保证。 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必须坚决避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每隔10年左右周期性爆发一次的周期性金融危机问题。 既要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范围,又要完善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一致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大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 深刻吸取一些国家在崛起道路上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导致多年经济发展成果和社会财富化为乌有。

五是继续推动金融创新发展走市场化、法治化轨道。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在市场化和法治化双轨上快速发展。 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一级发行登记制度的实施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使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升。 只有继续向市场化方向进行改革,我国的金融事业才能更加强大。 从法治角度看,加强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金融法治建设扎实推进。 只有继续依法治国,才能建立现代金融体系。

六是继续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金融强国建设,要继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补齐短板,优化结构,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步下降,持续优化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绿色发展、“三农”,持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金融机构体系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等方面更加合理,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第七,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 只有高水平开放金融业,才能吸引各类外资金融机构,提高全球市场的融资投资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但是,金融开放不是“一刀切”的政策,需要以守住安全底线为原则。 越是深入推进金融开放,就越是维护国家金融利益,确保国家金融安全,防止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导。 要把握开放与安全的关系,为金融开放编织一张严密的安全网,更好地发挥金融在扩大内需、促进外贸、稳定外资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实现我国由金融强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

八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在金融市场上保持“稳定”并不容易。 由此可见,在“稳中求进”的同时,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性。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当前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方法。 只有把握“稳”与“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在金融事业稳方向、稳政策、稳部署的前提下,确保经济稳定、市场稳定、民心稳定,才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赢得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陈雨禄、杨东:《世界是一部金融史》,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年,第1-22页。

杨惠玲:《金融不稳定的逻辑: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当代经济研究》,2024年第5期,第14页。

王温、卞永祖:《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选择》,《财经》,2024年第26期,第71-74页。

徐明德:《论清代“红顶商人”胡学岩的历史成就》,《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第68-72页。

王翠荣、王红艳:“浅析”三字“中”以义谋利、促义利“的价值观,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第13-15页。

相似文章

    “扬帆起航2023金融实力论坛”将在石景山举行

    金融工作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全国首届金融力量论坛 启航 将在北京举行,数百名重量级嘉宾齐聚石景山,深入探讨国家战略背后的新理念和深层内涵,年金融力量发展报告 将同步发布。年末年初,相继召开了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和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后经济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首次提出了 金融强国战略 为更好地...

    戴相龙:中国建设金融强国不是追求世界金融霸权

    月 日,由凤凰主办 凤凰财经承办的 凤凰财经年会 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出席年会,并在开幕致辞中详细阐述了 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 金融强国 目标。他指出,中国建设金融强国,不是为了谋求世界金融霸权,中国反对世界金融霸权,而是为了争取与中国经济金融实力相媲美的国际金融地位,推动中国...

    先建立后与金融强国决裂 一条清晰的道路和明确的结果

    本文于日 日首发于Knowledge Planet 今天我们来谈谈 先建立后打破 在前面对政治局会议的分析中,其实这句话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以我们星球的平均认知,应该不难理解 稳中求进,进促稳,先立后破 这句话,但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小伙伴们确实有些不自信。所以今天我要做一个补丁,为你...

    吴小秋缓解经济困难,打造金融强国

    吴小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 以下观点摘自吴小秋在CMF年度论坛 上的演讲和年月日胡乃武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杰出成果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字数 字。阅读时间 分钟。一 纾解经济困难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面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困难,我们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警惕。最根本的问题是,经...

    吴小秋:成为金融强国比成为贸易强国要难得多

    艾德 人 压 作者吴小秋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本文 学术习时报, 年 月 日,第 A 页。与金融力量相适应的金融必须是现代金融,而不是传统金融。本文共计 个单词,阅读时间为 分钟。本文于年月日刊登在 学术习时报 A版上。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