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年8月2日公布的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共有142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不乏台湾企业。 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数量为135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企业数量为46家,共有97家国有企业上榜。
央企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名片,是世界关注中国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国有央企不断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要有国际化企业,而国际化企业需要有国际品牌。 中央企业要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需要能够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引领全球产业的技术发展,在全球产业发展中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 沃尔玛连续第十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 榜单前10名企业中,美国企业有5家,分别是沃尔玛、亚马逊、埃克森美孚、苹果、联合健康集团; 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Interbrand与美国《商业周刊》合作发布2024年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榜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平安等3家央企上榜。 从历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来看,榜单上的欧美企业往往都是世界级品牌,出口的产品也面向全球市场。 相比之下,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等世界500强央企,以及全球品牌100强都在央企榜单上,这些企业的市场基本都是国内。 这让我想起了王健林曾经说过的话,国有企业不叫企业,叫产业。 进退两难的原因在《财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是主力军。 中国虽然是世界500强中的第二大国家,但总体上还是大不强。 由大变强已成为国有企业的新目标。 2024年至2024年,国资委监管的企业数量从2024年的185家减少到2024年的98家。 通过重组整合,国有资本向关系国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集中。 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品牌建设已成为央企开展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必要环节。 品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垫脚石”和“护城河”。 央企品牌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 从企业定位来看,央企不是垄断型竞争型企业。 央企通常具有行政垄断的特点,如军工、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企业不能自由进入。 2024年以前,一些央企甚至承担起了行业管理责任。 这种垄断企业缺乏竞争力,缺乏做品牌的动力。 从产权上看,央企都是国有企业。 **企业有三大责任,第一责任是经济责任,第二责任是社会责任,第三责任是政治责任。 如果央企继续坚持三大责任,“走出去”成为世界一流品牌将面临诸多挑战。 在当前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下,如果我们的央企去美国或世界其他国家谈自己的政治责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果我们在国内而不是国外谈论政治责任,显然不可能以这种方式“分离”。 从跨品牌品牌评价模式的要素来看,央企在品牌化方面也存在不足。 Interbrand品牌评价模型为:V P S。 其中:V——品牌价值 P——品牌净利润 S——品牌实力 Interbrand。 评价模型强调三个核心内容:第一,品牌未来收入是品牌评价的核心指标。 二是财务分析、市场分析、产品分析相结合。 三是将贴现率与品牌实力挂钩,从而估算品牌未来收益转化为实际收益的风险。 提升品牌价值需要大量投资。 这些投资包括广告、公共关系、展览、研讨会、论坛、营销、企业社会责任支出等。 从央企“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出发,企业可能认为这些投资是一种负担。 由于种种原因,央企“出海”在国际上的品牌认知度不高,企业理念语言陈旧相似,宣传语境更适合中国,品牌文化建设和传播目标不明确,方法途径不明确。 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在《B2B品牌管理》一书中说,品牌建设远非为公司创造知名度或有前途的客户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构建公司灵魂并将其传播给公司内外所有合作伙伴的过程,让客户真正获得品牌所承诺的所有价值。 凯文·瑞恩·凯勒(Kevin Ryan Keller)在被誉为品牌“圣经”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也明确指出,品牌名称和标志只有在客户心目中占据一定位置时才有意义。 央企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品牌,首先要重新定位,进行品牌文化传播,从而获得订单,开拓新市场,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 很多建筑企业单纯采用广告、新闻软文的形式来宣传公司和品牌,只注重业绩、工程进度、安全、质量控制等信息的传播,而较少注重管理经验的传播、感人的故事、企业价值观等。 即使是企业文化传播和产品营销的“两层皮”,也直接导致传播内容、渠道和目标受众不匹配。 由于央企的特殊性,对沟通的评价也要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和肤浅的文章。 否则,表面上看起来不错的只是报告材料中的花言巧语,实际上很难让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因此,对沟通的评价也应该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待,不应该局限于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也不应该局限于速成。 其他山的石头从苏打水到一种文化,可口可乐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几次世界经济危机。 如今,全球每天有17亿消费者饮用可口可乐产品。 从可口可乐的发展来看,关键点是二战。 2024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同一天,美国宣布参战。 可口可乐公司也决定“开战”。 到1945战争结束时,美国向欧洲战区派遣了大约2000万军队。 时任可口可乐公司负责人的罗伯特说:“无论我们的战士如何走到第一位,公司都会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每个士兵都能喝到一瓶可口可乐,只需5美分。 像巧克力、香烟和口香糖一样,可口可乐已成为美国军方的军用物品。 当你看到一个美国地理标志时,你会看到可口可乐的标志。 所以在二战期间,可口可乐和星条旗几乎是一样的。 可口可乐公司向美国军方提供可口可乐浓缩物,并在军方的协助下,在前线建造工厂以满足供应。 二战期间,可口可乐在美国军事基地共建造了64个装瓶厂。 这些装瓶厂成为可口可乐的全球基地。 基于此,可口可乐扩大了庞大的全球生产体系和销售网络,成为全球布局的“加速器”。 打破游戏规则的方法中国企业需要走向世界舞台。 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成为央企品牌国际化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世界商业竞争的品牌力更加突出。 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品牌建设是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流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基础。 一流国家需要一流品牌,一流企业需要一流文化。 经过多年发展,央企已形成高铁、核电、特高压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名片,培育了“中国航天”、“中国建设”、“中国中车”、“红旗”等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 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名片通过有效的海外社会传播,上升到国家形象名片,努力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央企业的优势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中,央企在谋求自身企业发展和规模的基础上,必然要走“走海外”市场竞争和品牌建设之路。 如何打破这种局面,或许可口可乐的发展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面对欧美国家在市场、技术等领域的挑战,央企参与“一带一路”联合建设,实现企业“出海”和品牌国际化将是打破局面的关键途径。 通过与中国友好国家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入合作,在相对公平、安全的市场环境下,中央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采取实质性措施。 央企是“主力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2024年10月,**企业已在140多个共建国家投资5000多个项目,涉及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 在推进基础设施“硬连接”的基础上,央企可以借鉴可口可乐在产品和品牌“走出去”方面的“加速器”模式,最终实现企业全球化布局和品牌全球化,实现打造一流企业的目标。 创新之道当前,信息传播已进入社交网络时代,通信方式和信息载体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可口可乐、苹果等公司纷纷开通社交账号,进行自己的品牌传播。 中央企业需要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规则,构建和运营自主、可控、及时有效的中央企业海外社交网络,讲好央企故事,传播国家形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品牌推广的关键是沟通。 传播效果的关键在于内容和渠道。 做好央企海外社交工作,需要从文化生活、关注焦点、社会心理、人格心理、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受众的需求状况等方面细化内容分发,进行精准传播。 在内容上,弱化民族色彩,强调本地化服务属性。 目前,一些跨国公司正在极力淡化国家在海外社会**运营中的特殊性,更加突出地为东道国人民服务。 央企在海外传播过程中,也要淡化民族色彩和政治属性,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属性,注重传播所在国家的服务意愿和服务能力,更好地融入当地,这样才能容易被当地人接受,从而达到品牌传播的目的。 在精确的交流中说出人类的话,并寻求与用户相同的频率产生共鸣。 这里的用户等于企业,而不仅仅是受众在传播领域中的作用。 只有人性才能穿透人心。 积极参与对话和同理心。 抛开报道材料的新闻和软文,我们可以用事实、逻辑、观点产生自洽的内容,将表达拟人化,从而建立新的精神沟通和信任链接。 在充分考虑公司自身定位的基础上,确立以需求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以品类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的品牌发展战略,规划适合公司的海外发展模式。 从国际传播需求出发,解决企业品牌定位问题。 品牌定位就是让消费者清晰地识别出品牌的特征和品牌的核心价值。 央企“走出去”时,在品牌定位时要力求精准定位,同时也要留有发展空间。 参考可口可乐、甘氏等企业的做法,首先要聚焦一点、一个方向,打造与企业实力相匹配的品牌,通过资源聚焦,促进品牌价值的快速提升。 加强交流、合作和培训。 中央企业要加强与世界一流企业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学习习先进的品牌理念和品牌建设方法。 品牌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必须自上而下解决不耐烦的问题。 直接影响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有害的。 万物的发展都有其自然规律,任何知名品牌也有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不宜只要是结果就失去理性,不想要过程,甚至通过炒作事件,利用营销来“烧钱”,一味解决问题。 央企集团的品牌不同于下属两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必须从央企主营业务和自身定位的角度来审视,立足企业组织的角度,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诉求,力求平衡, 最终实现集团品牌与各子品牌各有侧重点,有机统一。在此前提下,央企需要做好品牌策划,从战略角度整合内部资源,促进品牌间协同发展,放大母子品牌协同效应,才能实现统一。
1、协调清晰的品牌形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品牌策划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品牌命名要有条不紊,不能脱离产品,品牌命名要准确,还要留有空间,品牌差异化,企业VI标志要国际化。 中国企业因政治、经济、环境等原因遭遇各种舆情风险,也非常重要。 舆情监测和危机公关尤为重要,计划、策略、决策过程、应对、修复缺一不可。 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一个领导者,只有以家国情怀立人,敢于担当责任,才能构建出更深刻的格局和愿景。 凭借好风的力量,它摇曳了90,000英里。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央企“出海”不忘初心,不骄不躁,扎实进取,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道路上开创新的精彩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