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这篇文章发表在专栏里,但后来我想了想,忘记了。 事实上,无论别人看到与否,这篇文章都没什么用。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不是说“文学是无用的”,而是说“文学名作是无用的”。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文学杰作反映了过去。 也许人身上的某些人性没有改变,但社会问题变了,矛盾变了。 今天的文学作品,除了一部科幻**《三体》外,几乎不反映当下社会。
我从十五六岁开始就开始看文学名著,文学名著不好看,然后我就看萧**。 应该说,文学名著对我的影响不是很深,但萧**对我的影响却很深。 由于字数少,文学语言和叙事并不特别复杂,很多小**都在表达一个“朴实的道理”。 二十五六岁,我有一定的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
我从小就读了很多名著,不用说四部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呼啸山庄》等等,......我不会列出所有的名著。 在我成为社会人之后,当我感到痛苦和困惑时,这些文学杰作都无法帮助我解决我的疑惑。 所谓“文学揭露阴暗面”,就是文学的用处,我一点感受都没有。老百姓认为“文学揭露阴暗面就是利用文学”,那么揭露阴暗面能为我解决什么问题呢?什么都没有解决。 仍然会有困惑,仍然会有痛苦。
文学不仅没有解决我的问题,反而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麻烦,我的痛苦一半是我自己的经历,另一半是一些文学名著带给我的“精神枷锁”。 萧**和《四书五经》带给我的精神枷锁,更是威力大。 因为个人文学作品和《四书五经》一直在表达“伟大的真理”。 道理很对,但在现实中却是无用的,不仅没用,反而给自己带来麻烦。
文学界一直有一种共识,文学是无用的。
现在的铁西三剑客、孙品、王占黑等作家,他们的作品对我有什么用?还是不是。 它们反映了他们所经历的——或者即使他们没有经历过,至少反映了他们周围发生的事情。 他们没有反映我的经历,所以他们的工作对我没有任何用处。 不要说“没用”,即使是简单的共鸣也是不够的。 “同理心”的基础是拥有“共享经验”。
当然,文学的有用性不是“共鸣”,如果说共鸣是文学的有用性,那么现在网络上就有了关于“我的经验”的**。 这句话我可能不太能表达出来(别人看不懂),换句话说,别人写的**,内容就是我经历过的。 其他人写下了我的经历,但我根本没有共鸣。 因为文学不是问题的反映,也不是问题的形而上学反映,所以即使别人写我的经历,我也根本没有共鸣。
文学不是问题的反映,它需要表达一个人根深蒂固的心理和疑惑。 深层心理学不一定要有心理学描述。 就算有心理描写,也不是为了说出你心里的想法。 表达疑惑,不是提出旧问题,而是反映新问题、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