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浩.
编辑 |安菲尔德。
标题图片 |视觉中国.
根据今年11月22日临时股东大会的公告,12月20日,日本老牌公司东芝从东京和名古屋的**交易所退市,结束了其自2024年以来74年的上市历史。
在退市的那一刻,没有人感到遗憾,毕竟这个曾经的“日本之光”已经衰落了很多年。 在互联网上搜索东芝相关新闻总是与“退市”、“收购”和“拒绝”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
早在今年8月,由日本领先的“日本工业伙伴”(JIP)主导的财团正式启动了对东芝的收购,并在次月以每股4,620日元(约合人民币227元)的价格收购。6元)募集7865%的股份,成为新的母公司和第一大股东——经过这一步,东芝的私有化和退市已成定局。
此时,东芝开启“出售物业”模式已经过去了八年多。
在东芝私有化退市之前,它一度陷入破产的困境。 (图:中央电视台《世界金融》)。
众所周知,为了填补多年来欺诈所戳出的财务漏洞,东芝在过去几年中“几乎卖掉了所有能卖的东西”,并一直试图通过包装一些核心业务线来延续其生命,包括多年来一直流行的彩电、洗衣机和冰箱。
虽然如今人们仍然可以在电器市场上找到东芝的彩电、洗衣机和冰箱,但红色的东芝标志本质上只是一个“外壳”。 在某线上家电平台上,有人问东芝冰箱“还有没有日版”,回答只有一句话:“剩下的只是名字。 ”
沦落到这个地步令人尴尬,但实在意料之中——毕竟近年来,曾经像巨头一样的日本白色家电身影,如今在中国市场已经越来越小了。 除了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松下和大金之外,其他人要么被送上了栅栏,要么被刻在了墓志铭上。
代表日本家电的“东芝”曾经是地位和地位的象征。
20世纪90年代,日本人气女演员酒井纪子曾为东芝代言过一则经典广告。 那句广告语和酒井酒井本人甜美的笑容,已经成为中国许多80后记忆的一部分:“东芝,东芝,新时代的东芝。 ”
如今,这则广告绝对算得上是一部“杰作”。
彼时,东芝已进入中国10多年,其在大连的第一个生产基地已经投入运营,带有东芝工厂标志的冰箱、电视、洗衣机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城市家庭梦寐以求的“联排别墅三宝”,与如今成为社交货币的智能手机无异。
这就是当时人们所熟知的东芝。
现在可能成为“冷知识”的是,东芝的荣誉书上还挂着“白色家电先驱”的称号——日本第一台电饭煲、冰箱、微波炉,所有这些都是从东芝工厂的流水线直接进入市场的。
20世纪70年代,东芝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进入中国,并很快凭借良好的技术优势和工业设计敲开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大门。
当时,大多数中国人都为能够使用日本进口家电而感到自豪,更不用说能够买到东芝品牌的家电了。 毕竟当时中国家电行业还没有起步,可供选择的品牌屈指可数,而且价格也非常昂贵。
以冰箱为例,当时一台东芝冰箱的价格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两年不吃不喝的工资,是身份、地位和实力的适当象征。
这就是为什么任何拥有日本电器的人,无论是电视还是冰箱,都渴望向邻居炫耀,即使它只是一个电视遥控器。
2024年,由东芝独家赞助的《东芝动物乐园》在北京电视台开播,由侯耀华担任主持人。 (图维基)。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购买电器成为中国普通家庭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积累财富的象征。 绝大多数中国人第一次感到家庭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而这一切都始于花大力气购买日本品牌家电。
可以说,如今退潮的日本家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逐渐繁荣的中国家电消费的启蒙工作,也改变了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
用非虚构作家比尔·布赖森(Bill Bryson)在《闪亮的日子》(Shining Days)中的话来说,电器的乐趣可以这样概括:“突然间,他们可以拥有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他们不敢相信自己如此幸运。 ”
最有利可图的业务是上架并廉价出售。
在20世纪80年代,东芝在日本的地位大概与今天的三星在韩国相似。
彼时,日本正处于经济腾飞的“繁荣时代”,大家族东芝乘着东风迅速成长,成为风景无比的“六边形战士”,业务范围横跨家电、电气、计算机、半导体、能源、基础设施等。
光是家电业务就能让东芝赚得盆满钵满,巅峰时期贡献了整个集团总营收的30%。
东芝曾与松下、夏普并称为“日本白色家电三巨头”,打遍全球的家电王牌,将占据全球市场领先地位的欧美家电品牌带离神坛。
在巅峰时期,日本家电一度称霸世界。 (图片:视觉中国)。
在利润的驱使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当时,东芝的管理层已经预见到了全球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轨迹,但他们无法想象自己的家电业务会以某种令人惊讶的方式匆匆结束。
2024年,陷入会计丑闻的东芝将其白色家电业务出售给4以73亿美元**出售给美的集团,美的集团还拥有东芝品牌40年的全球许可、5,000多项技术专利,以及东芝在日本、中国和东南亚的市场、渠道和制造基地一年后,东芝将其电视业务出售给12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5亿元)被打包低价卖给海信,一度在社会**引起轰动。
没想到,曾经代表着地位象征的东芝品牌家电,在被收购后,却转型为高端品牌,仿佛在“新恋情”中重拾了昔日的活力。
以冰箱为例,根据第一份财报,东芝的白色家电业务在2024年扭亏为盈,其大白桃和小白桃冰箱在社交上也被贴上了“高颜值”、“质感”和“大容量”的标签**,一度出现在网购平台推荐榜单上。
转型后,东芝成为美的旗下高端品牌,单件产品价格往往超过万元。 图为广州某大型百货公司内的东芝专卖店。 (新周刊记者梁浩摄)
尽管如此,东芝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和影响力确实比以前少了很多。 一位家电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东芝品牌在家电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弱,拉力不断下降,“未来可能会被中国企业抛弃。
顽固的日本电器,在转身之前被扫地出门。
东芝的处境只是“日本制造”尴尬现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日本各大制造业厂商似乎都患上了“太极生”的怪病,行业巨头们纷纷曝光丑闻,不再属于传统优势产业。
特别是在家用电器制造方面,中国自主品牌产品在质量和质量上已经击败了长期占据市场C位的日系家电。
没办法,不管是性价比还是实用性,很多国产自主品牌都有能力打破日系家电“结实耐用”的神话,中国家庭的“叛逃”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2022中国家电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在“国超”崛起和中国制造快速迭代的影响下,格力、美的、海尔等国产品牌在消费者中的认可度远高于外国家电品牌。
在“国潮”兴起的影响下,中国消费者更喜欢家用电器。 (图片:视觉中国)。
即使在日本的家电市场,中国家电品牌的活跃度也强于日本品牌。 今年9月,有一次**走访东京秋叶原电器街的店铺,发现国内海尔、海信在售商品,不再是之前在市场上处于空白处的小冰箱、洗衣机,而是可以和日本品牌放在一起的中高端升级产品。
不可否认,有时代因素演变成现在的局面,但一定有自身无法避免的问题。 比如盲目投资、思维僵化、组织臃肿、决策链长的“大商业病”被反复提及,当然还有为了保持领先地位而严格限制技术流失的保守思维。
日本精密加工研究所前所长汤上隆在其著作《失落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失败》中指出了这一缺点:“面对十年一遇的新技术浪潮,(日本企业)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固守旧路,错失良机。 ”
不过,比起日家电企业的固执和老套,中国家电品牌后来的崛起更是“致命”。
家电行业虽然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技术转移、企业并购的推进,这项曾经被视为“高新技术”的技术,如今已成为一种低端技术。 早些年,很多中国家电顶尖企业也通过购买外资技术,不断学习、借鉴、成长,包括日本企业,最终以自己的核心技术超越了他们。
另一方面,如今,包括家电在内的消费电子业务的技术更新和产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东芝”曾经引以为傲的城市,却成了自我限制的屏障——当他们努力将这条赛道的产品做到极致时,抬头一看,却发现这条赛道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消费电子业务的技术更新和产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家电也是如此。 (图片:视觉中国)。
早在2024年美的收购东芝白电业务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日媒就美的收购东芝的原因进行了采访,得到的回答让在场的日本记者百感交集:
我们收购东芝品牌是为了获得东芝品牌的使用权,如果我们不能使用东芝品牌,我们就不必收购东芝的白色家电业务。 ”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或许是给世界商业巨头们最好的灵感——在移动整个身体的巨轮上,懂得与时俱进的玩家,比起守住一座城市,才能避免成为商业战场上白旗下的失败者。
校对:赖晓妮,操作:小野,排版:杨芳。
请参阅文章。 1]《日本家电战败:从全球霸主到“崩塌的军队”》 中商报。
2]东芝退市,日本之光走向了南风窗的黯淡
3] 日本家电消亡史 国泰君安** 研究
4]日媒:日家电品牌卖给中国企业的悲哀全球网。
5】参观东京秋叶原电器街:中国电子品牌活跃,中高端产品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