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岛)**生产基地,工人们进行了“海洋石油122”上模块的作业。 新华社记者李子恒摄。
12月6日,中海油宣布,亚洲首座圆柱形“海上油气加工厂”——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上石油122型浮式生产、储存和卸载装置在青岛竣工,标志着各类浮式生产设计施工技术高度自主化。 中国的存储和卸载单元。
近10年来,海上油气发现量和可采储量已占全球大型油气田发现的80%以上。 从中长期来看,海上油气资源特别是深水油气资源将成为重要的资源替代区,有效保障我国油气安全。
然而,随着海上油气开发逐步向深海和远海发展,铺设长距离油气回流管道的成本和风险越来越高。 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海上建设“海上油气加工厂”,即浮式生产、储存和卸载单元。
浮式生产、储存和卸载装置作为海洋石油开发的关键装备,体现了一个国家海洋工程的综合实力。 具体而言,浮式生产、储存和卸载装置通过海底输油管道接收海底油井的油水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加工成合格的**,还可以进行含油污水处理、发电、供热等作业。
海洋石油122“主体由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两部分组成,最大直径约90米,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高度相当于近30层,总重量约360,000吨,由近500,000个零件组成。 设计排水量10万吨,最大储油量6万吨,设计使用寿命30年,可在海上连续运行15年不返回码头。
据悉,“海洋石油122”上部模块总重量约8900吨,集成关键设备713套,电缆总长度可绕北京五环近4次,模块底柱与船体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 而且两个模块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成人手掌的宽度,施工难度极高。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总经理陶福文介绍,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一体化施工技术和双龙门吊一体化技术,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一次质量合格率达到99%,船体主尺寸精度控制在毫米以内,结构一体化精度控制在4毫米以内,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据了解,目前,“海洋石油122”已进入一体化调试阶段,明年建成后将应用于我国首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日处理量约5600吨,成为我国开发深海油气资源的又一重要工具。 (经济**记者 黄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