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交易的真相是,选择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2024年中长期交易日程即将结束,年度、季度、月度双边签约损益在交易各方心中逐渐清晰。 盈亏是一样的,零和博弈,市场上的高兴声音和沮丧的声音应该各取一半,但似乎并非如此。 为什么?
在我们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事情:
什么是双边谈判协议?
为什么要进行双边磋商?
双边磋商的意义何在?
双边议定交易是指:市场主体自主协商交易周期允许范围内的交易量、交易曲线、交易**、合约执行起止时间等均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交易平台,交易结果经电力交易机构审核后形成。 双边交易多以中长期形式进行,电商市场多以年度、多月(季度)和月度交易周期为主,规避未来现货波动的风险,并结合自身对未来现货**的预期提前站在自己这边**的心理期望范围锁定您的部分头寸。 此次远期交易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双边交易对损益的影响仍不可忽视。
以山西省为例,从山西2024年度电力交易的电量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年度双边谈判交易规模高达第二期集中招标的15倍,火电双边谈判平均成交价格比集中招标高出8%左右
图1:2024年电力交易
图2:2024年电力交易均价 从2024年现货**水平来看,山西电力现货价格远低于中长期双边谈判、集中招标的初始平均成交价格。 究其原因不难推断:市场主体在签订年度双边交易的过程中,受当年现货**水平影响较大。 2024年,只有3-5月的现货**低,6-10月近5个月的现货**在400元MWh以上。 市场买家对现货**的恐惧尚未消散,2024年度交易已经到来。 一部分市场毫不犹豫地拿下了3984元MWh提前锁定了40%左右的仓位,不计后果。 今年的低价月只能大汗淋漓!由此可见,一年一度的双边交易是一把双刃剑征兆不好,44年7-8月那天,心寒,懊悔!
图 3:2022 年与 2023 年月度现货**水平比较
图4:2024年对比2024年山西日现货**水平本文的主要内容:
1.双边市场非常有价值,但被许多人低估了;
2.双边市场的价值不是自我实现的;
3.在有限的空间里,选择权在自己手中,实现双边电商交易的价值。
双边市场的价值。
图5:2024年交易交易极值 据统计,2024年四项长期火电双边谈判和集中拍卖的交易价格均呈现出一个特点:集中竞价的最高和最低价格被双边谈判交易的最高和最低价格所覆盖。 此外,火电双边谈判最高和最低价格的差异非常大,反映了同一交易月不同市场主体的双边签约差异,结合双边交易中的电量,反映在每月的平均成交价格上,影响程度可能远超预期
以2024年山西电力交易为例,假设某售电公司月用电量为14.88万MWh,即日均用电量为4800MWh,用户以大型工业用户为主,默认24小时生产,分时用电曲线近似为一条直线通过控制变量方法,比较了几种情况下的平均成交价格:
高位**,高位低价,低位**,低位低价。
经过模拟,**和双边交易交易对不同月份交易总成本的影响将达到10-20元MWh。 双边**和**的配置差异可谓天壤之别。
大小的差异会影响议价能力,即市场主体自身对发电和用电规模的决策的内在局限性,这是双边交易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这恰如其分地反映在双方价格的极端差异上。 如何解决?改变你的市场画像,售电方可以尝试调整电量规模,以获得更高的议价空间小型发电实体可以尝试将规模相近的发电实体合并并协商价格。
信息茧,“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受到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约束;结合市场中双边交易的情况,在双方短暂的交易窗口期,部分市场主体很难找到满意的交易对手,难免在交易结束前突然放行,询价和交易执行过程因信息不对称而难以预测。
对交易的重视程度不够,精准度不够,不准确。 交易中的环节太多,对交易盈亏的影响不容忽视。 交易品种的衔接与组合,海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以及计算的准确性要求,都是交易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上述前提下,电力市场中的双边交易是否平等?
不完全对等,存在阶段性失衡,呈现出发电方占据主动权的格局,而大量层级议价能力较高,双边“谈判”尚未真正顺利进行。
交易主体如何在未来拒绝后悔,在有限的交易操作空间内把握交易选择权,实现双边电商交易的价值?价值理性可能是一个可持续的答案。
工具理性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强调效果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价值理性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强调动机的纯粹性和选择正确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将理性区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两者的概念,或许可以更好地区分“理性”是否必然给交易带来“进步”。
工具理性是追求工具和手段的效率或效用最大化,并根据可能的结果引导行为,即正确的交易;价值理性,所选择的行为与其带来的结果的大小无关,而是与行为本身的价值有关,赋予这种行为一个“绝对值”。
简单来说,在交易这件事上,价值理性就是做出正确的交易;工具理性是正确交易。
过度的“工具理性”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如现代战争、掠夺资源、侵犯人权等。 价值理性的回归是对现代化的反思,它使人们开始思考工具理性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人类从火的时代进化到能源发电,再到今天新能源的闪耀,电力永恒的核心价值是保证生存,而电力市场的存在是为了进一步优化配置、保障安全、实施发展战略,电力交易无疑是其中之一。 因此,权力交易的主体性应该在理性之外得到加强,工具理性未必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只能依靠价值理性来实现。
1.2024年宏观经济**
2024年,国际政经博弈愈演愈烈,国内经济面临多重风险因素冲击,市场信心无法完全恢复,虽然困难和风险重重,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保持稳定,供给侧活力释放, 而需求端将逐步开始复苏,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反弹,但经济上升趋势缺乏一定的强有力支撑,短期内压力不会消散。
从宏观角度看,利好电力相关行业,新能源行业投资保持旺盛,全社会用电量有望稳步小幅增长。
2024年以来,行业面临利润增速承压、需求修复不足、生产增速放缓三重压力,行业成为经济增长稳住的关键点。 在从国际收支向经济平稳增长迈进的过程中,2024年产业政策仍将以工业稳增长为重点,以十大重点行业为抓手,助力工业增长从供需双重恢复。 2024年三季度,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10个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对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化工等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收入、销售量、工业增加值增速、收入、销售量、钢铁、有色 2024年和2024年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设备、轻工、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稳增长政策重点稳中了规模大、实力强、相关性强的重点细分产业。
2.煤炭价格与发电用电量研究与判断
煤炭价格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及金融机构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下半年煤核电释放放缓、需求韧性增强,有望降低动力煤基本面,2024年市场煤**中心或将维持在900元吨以上。 尤其是第三季度,可能会出现一波更明显的库存消耗。2024年市场煤**枢纽或维持在900元吨以上,预计明年四季度动力煤市场**为元吨。
2024年,国内动力煤市场供需双丰。 需求端,经济重启提振了用电量,虽然风光发电保持高增长,但上半年水电出力疲软造成的缺口仍由火电弥补,2024年煤电占比可能与去年基本持平。 供应侧,国内原煤产量保持高增长,预计原煤日均产量将达到1270万吨。 进口资源相对丰富,海外煤价大幅下跌后,进口窗口利润打开,煤炭、褐煤进口年增速有望达到46亿吨,增速57%。 不过,供给侧的担忧也开始显现,如安全监管压力再度抬头、海外煤价的边际成本支撑等。 单纯从煤炭供给与终端需求平衡来看,2024年增速将慢于需求,但电厂库存处于高位,长期供应有保障,补仓动力弱,煤炭价格支撑将大幅减弱。
到2024年,电力弹性可能会上升。 展望2024年,有弹性的经济增长可能会继续支持电力需求。 预计明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5%左右5%,对应用电弹性系数为111个,今年为1个06年有所反弹。 一方面,在增发国债、城中村改造等财政政策支持下,预计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加快,撬动基建,利好冶金、建材、化工等相关行业另一方面,海外制造业开放补充库存,出口降幅可能收窄甚至转正,利好制造业出口。 因此,预计明年电力弹性系数较高的二产业将从中受益,从而提高GDP的能源强度。 非电煤消纳也将得到支持。
火电份额继续萎缩,但尚未达到峰值。 明年风光发电装机容量或将持续增长,在利用小时数相对中性的假设下,风光发电量或将保持较高增长,但不可忽视的是,短期内电网对风光高增长的吸收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水电方面,从历史上看,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降雨量往往更充沛,如果供水明显改善,水电出力可能会从今年的低基数大幅增加。 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的增加将挤压火电的比重,但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出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以及天气的不确定性,火电作为“压舱石”的作用不容忽视,以保证高峰时段的用电量。 建议灵活调配火电和新能源双边电**,谨慎交易。
3.浅析煤电量电价机制出台对电价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建立燃煤电厂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煤电两部分电价政策。 未来,煤电机组电价将通过市场化形成,容量电价水平将根据煤电改造进度等实际情况逐步调整,煤电机制将发生重大变化。
对于山西电力现货市场竞争相对成熟的企业来说,在电商交易市场化占比递增、交易频次高、品种丰富的情况下,容量电价必然影响竞争对手的市场行为。 与现有市场机制相比,容量电价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暴露更准确、更真实的短期信号,更好地反映现货市场的边界条件,现货市场出清更符合认知,易于解释。 现阶段,燃煤发电基准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容量价值,容量价格机制的实施将促进容量价值与电能价值的分离。 燃煤机组因容量电价而获得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利润空间,发电企业在电能市场也能根据短期边际生产成本获得充足利润的情况下,降低燃煤电基准电价是必然趋势。 同时,在现货市场的电商竞争中,现货市场**会走低,被剥离容量值的电量大概率呈现下降趋势。
一年一度的双边协议悄然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2024年双边协议将如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