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穆迪评级宣布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上调至“负面”,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穆迪作为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其评级结果在金融市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许多投资机构都会将其评级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
这并不是穆迪第一次调整中国的评级,事实上,不到一个月前,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展望从“稳定”上调至“负面”。 这两个评级分别针对世界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这两个经济体累计占世界GDP的40%以上。 这也引发了穆迪看跌全球经济的猜测。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穆迪的评级调整并不代表其主权信用评级的实际下调,而是对前景的调整。 要理解这种区别,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评级的基本规则。 穆迪共设置了9个主要评级和21个小评级,其中A1为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美国为最高AAA评级。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穆迪的评级标准主要基于西方标准,在评估中国时可能存在一些不匹配的情况。 因此,我们目前的主权信用评级为A1是有原因的。
在报告中,穆迪列举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三个原因:经济增长放缓、地方债务问题和房地产市场衰退。
首先,从经济增长来看,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达到5.%2%,不仅高于美国,也远超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 因此,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有些失偏颇。
其次,地方债务问题也是穆迪关注的焦点。 尽管地方债务规模不容忽视,但中国**已采取积极有效的减债措施,并加强了监管措施。 此外,还建立了终身问责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惩。 数据显示,国债加地方显性债务占GDP的比重不到警戒线的60%。
最后,穆迪提到了房地产市场衰退对收入的影响。 诚然,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费有所下降,但这并不表明整体**收入的下降。 事实上,收入损失是从拆迁补偿等成本中扣除的,因此对净收入的影响是有限且可控的。
基于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看到,穆迪评级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的论点是充分和有失偏见的。
面对穆迪评级的调整,中国财政部及时作出回应,并提出了明确的反驳意见。 财政部指出,我国经济增速依然强劲,地方债务问题已得到妥善处理,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可控。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关注评级机构评级的真实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后,穆迪一直受到美国的批评和压力。 因此,为了缓解这种压力,穆迪可能采取了制衡策略,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也调整为“负面”,以显示其对全球经济的客观判断和公正立场。
但是,对于这一调整是否真正符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表现,仍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仍然较快,具有稳定增长的潜力。 另一方面,穆迪的评级并未完全反映中国加大结构性改革和稳定金融风险的努力。
穆迪评级的真正意图值得深思。 商业机构在评级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利益和政治考量,在充分认识这一点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评级结果,根据自己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和判断做出自己的决定。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这只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关注和点赞。 感谢您对原文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