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令我惊掉下巴的新闻:12月16日,央视新闻援引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话报道称,根据大英博物馆发布的最新审查报告,该馆藏品中有2000件被盗或损坏该系列的某些部分甚至被认为是废品**。
大家都急于变废为宝,大英博物馆直接来变宝,嗯,这个操作真是“飒”! 藏品当废卖的消息传来,李哥像昨天B站一样,联合中国文物交易中心、汉字馆,联合发布2024年度弹幕——《啊? “还是这样,惊呆了。 大英博物馆有多离谱?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 这些藏品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然而,近日,博物馆频频曝出将部分藏品视为废品**、被盗或损坏的离谱事件,一次又一次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英国广播公司(BBC)14日表示,大英博物馆副馆长乔纳森·威廉姆斯(Jonathan Williams)将在完成所有外部审查后辞职并离开。
李哥注意到,其实今年8月,大英博物馆的盗窃丑闻曝光后,他就说过要主动辞职,而现在四个月后,“卖废品”丑闻曝光,他又说要自责辞职,真不知道是哪一次是真的? 无论如何,另一位策展人上演了一场“逃离大英博物馆”的演出。 因为博物馆馆长在四个月前就真的辞职了,所以前任馆长费舍尔在8月25日因东窗盗窃丑闻宣布辞职,并对博物馆此前未能全面调查藏品丢失事件负责。 费舍尔是德国艺术史学家,出生于2024年12月,从小就精通四种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 2012 年,他成为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 (SKD) 的馆长,拥有 14 家 SKD 世界级博物馆和档案馆。 自 2016 年 4 月起担任大英博物馆馆长,也是自 1866 年以来首位担任大英博物馆馆长的非英国馆长,原定于 2024 年离任。
本来应该在业内留下一个好故事,但万万没想到,盗窃丑闻会直接让我“不安全”,72岁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前馆长马克·琼斯(Mark Jones)担任临时馆长。 你能想象博物馆丢失的东西有多离谱吗? 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图书馆被盗的新闻,丢东西简直就是日常操作。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2024年,2024年1月15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早在20世纪70年代,大英博物馆就发生了一系列硬币和奖章被盗事件。 1993 年,价值 250,000 英镑的罗马硬币和珠宝被盗; 2024年,几本波斯语书籍被盗; 2002 年,一个有 2,500 年历史的希腊大理石头被盗,估计约为 250,000英镑; 2024年,中国铜镜、盔甲、宝石被盗15件; 2024年,一颗珍贵的卡地亚钻石失踪; 2017 年,一颗价值 750,000 英镑的卡地亚钻石被发现在 2011 年被盗; 2023 年,据透露,博物馆藏品中约有 2,000 件宝藏失踪。 所以,从这个博物馆偷东西比你想象的要容易。
为什么你经常丢失东西? 第一个原因是安全能力明显不足。 大楼里有7个50,000平方米,94个展厅,去年约有410万参观者。 但博物馆的财报显示,2024年,只有331名员工负责“公共访问和事件”,这意味着一名保安必须收到1超过20000名游客,即使一年365天不休息,一个人一天也要接待32名参观者,平均每个展厅只能安排3到4人。 谁偷了它? 游客? 外星盗贼? 也不。 《华尔街**》等推测,内部人犯罪的可能性非常高。 换句话说,内部人员在守卫和偷窃。
第二个原因是注册系统存在问题。 据英国《卫报》报道,大英博物馆12日发布的审查报告显示,在涉案的2000件藏品中,约有3 4件藏品被盗或丢失。 盗贼的主要目标是希腊和罗马的古物“未注册”。的珠宝。 报告称,另有350件藏品被当作废品处理**,140件被工具损坏。 到目前为止,在1,500件被盗或丢失的藏品中,有351件已归还博物馆,其余藏品仍然下落不明。 报告中有五个词值得注意:“未注册”。。这实际上是大英博物馆令人发指的系统之一,据《纽约时报》报道,大英博物馆藏品中的800万件藏品中只有450万件被编入电子数据库,约占总藏品的一半。 大英博物馆理事会主席奥斯本承认,并非所有藏品都“进行了适当的编目和登记”。 因此,大英博物馆本身并不知道这些文物已经丢失,他们甚至不知道它们似乎是在网上出售的。 第三个原因是,当东西丢失时,没有地方可以查看监控。 《独立报》援引大英博物馆一位前馆长的话说,博物馆的安全措施“极差”。 目录非常混乱,许多藏品都存放在同一个房间里。 储藏室里有报警系统,但没有其他监控。 数十名保管人、专家和研究人员可能在同一周甚至同一天进入任何一个保险库。 如果丢失了什么东西,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检查监控,但大英博物馆没有地方可以查看监控。 被盗文物去哪儿了? 黑市、地下市场等,最离谱的是,它们也可以在网上购买。 丹麦古董商格拉德尔说,他经常在拍卖会和eBay上购买艺术品。 自 2014 年以来,他已经从一位网名为 Sultan 1966 的卖家那里购买了 70 多件艺术品,其中大部分每件价格不到 200 英镑,其中许多实际上是大英博物馆的文物。 200英镑相当于1805元,所以“便宜”卖藏文物实在是“浪费价格”。
英国议会跨党派非洲赔偿小组主席伯特·里比耶罗(Bert Ribiero)认为,不归还文物的理由“非常侮辱”,有些人将藏品挂在电商上**,但大英博物馆认为,文物所属的国家无法照顾文物。 因此,最新的盗窃丑闻被英国《泰晤士报》形容为“国耻”。 更令人震惊的是,《经济学人》杂志指出,在大英博物馆藏品的800万件藏品中,只有1%是引人注目的。 盗窃案发生后,尼日利亚、希腊等多国也纷纷发出呼吁,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其文物。 大英博物馆不妨干脆改名为“赃物博物馆”。
由于其收藏,古希腊和罗马有10多万件,中东有33万多件,中国有近3万件。 难怪有人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无论是被盗还是被抢劫,反正都是“偷”的。
这也是大英博物馆不愿意将盗窃丑闻公之于众的原因之一,因为它本身就是被盗的,不就是五十步一百步吗? 但英国人的态度**非常傲慢和粗鲁。 上月26日,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访问英国,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将与英国首相苏纳克讨论“大英博物馆归还希腊帕台农神庙大理石雕塑”的问题。
消息一出,苏纳克就炸了,没有退缩,直接“放鸽子”取消了与米佐塔基斯的会晤,两国陷入了外交争端。 为什么英国拒绝归还文物,还这么“粗鲁自信”? 首先,这要归功于英国议会于2024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 该法案规定,大英博物馆无需归还其任何藏品,除非它们是复制品或“不适合保留”。 它随后成为博物馆的法律保护伞,几十年来,许多国家与英国进行了谈判,但以这项法律为由拒绝归还文物。 其次,利益,或利益。 从历史上看,这些被掠夺和被盗的文物为英国带来了大量收入,如上所述,每年约有 410 万游客参观。 不仅是门票,还有纪念品、刊物等周边产品,也能带动附近住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都是钱和英镑!
此外,它也是英国用于外交的重要手段,包括通过展览、贷款、交流、合作等与其他国家和机构建立良好关系。 还可以促进英国文化教育等的发展,好处很多。 在我国,前段时间,一部名为《逃离大英博物馆》的短剧风靡网络,影片采用拟人化手法,讲述了大英博物馆里那只中国树枝图案的薄胎玉壶的故事,在遇到一位中国记者后,请他把自己的文物带回家逃走,寻找家乡。
同时,《环球时报》发表社论,正式向大英博物馆提出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要求大英博物馆免费归还中国文物”的话题也冲上了热搜。 就像中国记者许德志在联合国尖锐地问道:大英博物馆曾曝出2000多件文物流失,既然管理不好,该不该归还文物**国?
是的,由于大英博物馆本身没有妥善保存,而且还被当作废品出售,这真是玩忽职守,就像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所说的那样,英国是“强盗”。
而《泰晤士报》报道称,据统计,英国博物馆丢失或被盗的文物中,有90%以上从未找回。 这太令人心碎了!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一直以捏造的法案拒绝归还文物,这简直是对文物国家的侮辱,也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破坏和伤害。 这真的很可恨。 对此,英国下议院议员贝尔·里贝罗·阿迪(Bell Ribeiro Adi)忍不住表示,这表明大英博物馆以安全为由拒绝将有争议的文物归还原籍国是“侮辱和荒谬的”。
朋友可能会问,比如《逃离大英博物馆》的主人公中国缠绕的树枝和薄胎的玉罐,很多文物还在大英博物馆里,怎么办? 不用太担心,其实我国已经开始了文物的恢复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发展,它在世界舞台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努力,我们已与美国、意大利等24个国家达成协议,逐步形成了外交谈判、国际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捐赠、商业回购、第三方调解等工作模式。 截至目前,已成功找回部分在美国、瑞士、德国等国遗失的中国文物。
所以,如果想像大英博物馆整顿好安全,把文物管好,文物管理不成,无价之宝被当成“废品”对待,大英博物馆有什么资格继续保管呢? 英国不应该被世界对古董的追求所困,而应该像国际艺术复兴组织的创始人克里斯托夫·马里尼海罗赫(Christophe Marinheiroch)一样英国可以主动从中国或希腊归还某些文化遗产。 如果无法从法律层面归还文物,那么它在道德上是(自愿归还),这是正确的做法。 这也将增加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分享中英文化。 文物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更承载着国家的文化和传承,文物的谈判是一场持久的斗争。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海外丢失的所有文物都会回家! 100 个帮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