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沈伟.
通讯员:刘鹏波.
11月27日,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主办的马文秀诗集《老街口》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诗人、评论家从多个角度对诗作了研究和探讨。
马文秀诗集《老街》。
用言语“拯救”一个百年藏族村落。
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诗人纪迪马嘉认为,马文秀深入生活,发现美,挖掘美,用文字“拯救”了一个即将消失的百年藏族村落,值得赞美和鼓励。 《老街口》的写作是一部回归当心、回归当下的写作,融合了时代与自我,很好地处理了诗人的历史责任与写作背景的关系,值得称道。
中国诗社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在致辞中表示,马文秀的《老街》深入藏族百年村落塔嘎村,以锐利的眼光和细腻的情怀,探寻这个西部传统村落的原始、神秘和历史文化内涵。 诗集展现了写作的历史、女性、文化视角,是近年来新边疆诗歌写作特别是西方长诗的重要成果。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社长杨作坤在致辞中表示,《老街口》用温暖有力的文字,将读者带入美丽的青海,探索塔噶村作为百年藏庄中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村落的自然美学和当代价值,同时让读者领略山水的自然美和人文之美。 诗集出版仅一个月就再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与诗的对应,人与诗的相互证证,是诗歌的未来“,《诗刊》主编李少军认为,马文秀作为女诗人,书写诗歌史是难得的,体现了她的野心和野心。 《老街口》的文笔颇有创意,读起来很赏心悦目。 马文秀用一首长诗写一个村庄,通过艺术表现呈现百年藏族村落塔嘎村生动的生活场景,表达她对生活的赞美,从中可以看出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宽广的写作视野。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娅强调,马文秀具有当代年轻人的感性和独特号召力,她对诗史的基调很有当代性。 《老街口》中对西部历史风光的富有想象力的抒情,打开了当代诗歌的思路,给读者带来了不少启示。 长诗以独特的叙事基调,将历史感、民族文化感、信仰神秘感、生活温度融为一体,聚焦藏族元素、民俗风情、人情和当代生活,镜头极具电影感。 马文秀在长诗的写作上有很强的结构能力,整首诗108节的设计非常巧妙,也符合传统藏族村落的民族特色。
向时空致敬,为塔迦村建立传记
诗人安琪认为,青海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总有一些地方可以“抓住”属于自己的诗人。 就像德令哈“抓”了海子,哈尔盖“抓”了西川,百年藏庄塔嘎村“抓”了马文秀一样。 “这片土地有自己的意识,知道顺着诗人的笔,可以走到千家万户。 马文秀把自己写进了塔加村。
北京大学博士评论家杨碧薇说,《老街口》是她近年来读过的最好的长诗之一,尤其是写西域百年藏村的题材,在今天非常难得,难得。 “这本诗集是西方诗歌和新白塞诗歌写作的重要成果,其中也蕴含了女性的感悟、女性的视角,以及年轻一代如何看待这一百年传统。 马文秀为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思路,很少有其他诗人会朝这个方向去做。
马文秀将目光投向了藏族百年村寨塔家,历时两年,五次走访,旨在用诗意还原和发现隐藏在形象之下的隐秘部分,探索古村落的深厚图腾。 《诗刊》中国诗歌网编辑部主任诗人古城表示,诗人切入一首具有独特诗意精神和意象内涵的长诗的写作,以史诗般的写作决心和广阔的视野,向时空致敬,为塔家村建立了传记。 诗歌中绵延的情怀、深沉的怀旧、反思的抒情和自然的美感,表达了诗人对一个民族艰难跋涉的历史记忆的深刻观察和回忆。 “老街口”是反映藏族百年古村塔家的诗意遗址,是对藏族精神血脉重要历史的呈现和打捞,是对迁徙足迹的印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长江诗刊》主编诗人麦豆强调,在个性迫在眉睫的当下,马文秀的长诗《老街口》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对传统统一的回归,《老街口》属于广义上对“人的精神史”的一次考察和探索, 而这首长诗,不仅考验着诗人在地理、人文上的积累,也考验着他作为新时代诗人面对“人类历史”的求真态度和勇气。
《老街口》的体量和结构体现了马文秀强烈的创作爆发力“,牛津大学文学博士王澈志说,他表示,这首长诗想象力丰富,描写细腻,句子非常优美有层次,诗意不断深化。 诗人将读者带入百年藏族村落,让人联想到荷马史诗,诗中人物和风景的雕塑感很强。
*民族大学文学博士甄洁玉从元诗的意识出发,通俗易懂地分析了《老街口》古村落所蕴含的藏族民俗文化、自然风貌和古物,也指出了诗人内心的宏大抱负。 他还对整首诗的结构进行了讲解,认为诗人以温润如玉的口吻写出了静谧壮丽的天地之美,长诗具有史诗精神,充满哲理思考。 从诗学本体论的角度来看,百年藏村的诗歌和诗人将在时间的长河中永垂不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郑世林认为,马文秀是一位有使命感的诗人。 “《老街口》文笔厚重而知性,选取的视角非常好,探索的主题贯穿于行走之中,在熟悉与陌生之间找到了诗意的平衡,让读者对百年藏村隐藏的事物充满好奇,顺着诗人的笔触走进远离喧嚣的古村落。 ”
研讨会最后,马文秀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结合创作“老街口”的经验,分享了塔嘎村百年藏村的诗意空间和文化底蕴。
*:Jimu News)。
更多精彩资讯请联系应用市场**“极目新闻”客户端,请勿授权**,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