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14:33**: 中国经济网经济**
日前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全面振兴。 **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综合振兴有机结合起来。 在农产品供应充足稳定的背景下,会议将“三农”坚持不懈工作列为明年九项重点工作之一,释放出强烈信号。
从中国农村到中国城市和农村,农村与过去不同。 走进村子,城市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 身处其中的人们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 解决农村问题,不仅要从农村找到答案,还要从城市找到答案。 推进乡村振兴,不能在农村的基础上谈农村,而要加强以实业补农、以城带农村,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方面,推动新型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流另一方面,要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以政策倾斜激发农村内生动力。 只有处理好城乡关系,设计融合、共同推进,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的融合互联互通,实现功能互补。
城镇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伴随着要素的聚合和产业升级。 目前,每年约有1000万农民公民化,近3亿农民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52%,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仍为175个百分点,弥补这一缺口将释放巨大的社会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从一开始就没有提到“城镇化”,而是“城镇化”,以促进城乡融合。 中国农民想进城市,但不可能所有人都进城市,更不可能全部进城市。 事实上,让农民在城乡之间进退,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特殊优势。
回望农村发展,近年来取得了许多成就,粮食增产双丰收,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但毋庸讳言,农业的效益仍然低于非农产业,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 但是,无论工业化如何发展,农村的基本地位从未改变。 农业是近2亿人就业的产业,农村是近5亿农民的永久家园。 农村是富饶的饭碗,是广阔的市场,是劳动力,是产业转移的蓝海。 保供、保收、保生态、保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阵地。 当前,农村正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这一变量,就是稳健深远发展的关键。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始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只有这样,乡村才能享受到现代性的便利,符合乡村的肌理,融入现代文明,保留历史痕迹。
定位好行业,遵循行业本身的规律。 粮食安全是根本,要依靠科技和耕地,千方百计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做好“粮头粮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增值物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共享更多增值效益。 农业要瞄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增产方向转向提质取向,贯彻大粮理念,壮大特色产业,使农村呈现出丰收、六畜兴旺、三产融合的景象。
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尊重农村进化规律。 当前,城乡空间分布和产业格局已形成“城乡并举”的中间形态。 要以县域为切入点,推进县域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统筹规划,促进县域公共资源优化配置。 振兴乡村不是要像城市一样建设乡村,而是要充分发挥乡村的独特功能,讲究地方品味,体现乡村特色。 同理,一些地方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去农村化”做法也不符合国情。
踩着节拍,把握改革发展规律。 深化乡村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越是推进乡村振兴,越需要振兴改革。 要坚持先立后破,坚持诚信创新,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给予农民更加充分的产权权益。 从实际出发,为农民着想,扎扎实实地工作,不盲目求速,力争在关键实际问题上有所突破。 例如,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提高环境颜值高的农民的幸福值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群众对生活便利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