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了600多天,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国家最近才开始意识到中国对俄乌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以及中国的巨大利益。 中国对俄乌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战略,而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对形势变化做出反应。 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也因为中国足够强大,可以坚定地支持其选择和行动,这是许多西方国家所没有的。 在这场战争中,欧洲成为最大的输家。 俄乌战争的爆发,是北约东扩战略与俄罗斯战略缓冲区矛盾的结果。
尽管俄罗斯在军事行动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爆发战争的主动权实际上掌握在北约和乌克兰手中。 北约成功地将俄罗斯推向了不得不诉诸军事手段的地步,使俄罗斯陷入战争的泥潭。 预计北约接下来将在乌克兰地区对俄罗斯施加压力,并通过经济封锁、外交封锁和**攻击等手段对俄罗斯进行猛烈围攻,最终将给俄罗斯造成重大损失。 然而,欧洲国家经济的糟糕状况并没有按照北约的计划发展。 在美国的怂恿下,欧洲国家非常积极地参与了对俄罗斯的经济封锁,包括能源封锁。
然而,结果是俄罗斯经济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但欧洲国家本身却遭遇了重大经济问题,甚至美国也受到了打击。 商品短缺不是出现在俄罗斯,而是出现在英国;大规模通货膨胀不是发生在俄罗斯,而是发生在德国和美国。 同时,俄罗斯利用战争的契机,重塑国内军工生产体系,无论是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军工的订单也带动了国内重工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轻工业的发展,从而改善了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形势。 北约他们是否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显然不是。
直到最近几个月,欧洲国家才意识到,他们在俄乌问题上的仓促决定和缺乏深思熟虑的论据,导致欧洲成为这场战争中仅次于乌克兰的第二大输家。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欧洲在处理涉及俄罗斯的问题时一直在努力保持冷静。 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对俄罗斯怀有恐惧,尤其是在冷战期间,冷战时期深受苏联军事力量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处理与俄罗斯有关的问题时做出激进和考虑不周的选择。
因此,美国只需要发表几句话,整个欧洲仿佛被感动了一样,立即支持乌克兰,对俄罗斯采取反制措施。 相比之下,中国的立场更加清醒和克制。 中国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不加入任何阵营,不干涉别国内政。 有些人可能会对中国的立场感到困惑,认为中国应该迅速站在俄罗斯一边。 但事实上,时代变了,今天的中国更关心的是赢得别人的支持,成为世界上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与谁站在一起。
经过一年多的战争,俄罗斯选择主动加强对华关系,实际上是在向外界发出明确的信号。 因此,从中国自身利益出发,中国没有必要选边站队或干涉俄乌战争这一涉及俄罗斯、乌克兰、欧洲、美国等各方利益的重大国际问题。 中国一直保持不干涉内政的立场,不加入任何阵营,但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直接卷入俄乌战争的国家,这让中国在外交活动上有了更多的自由。
中国不仅可以与俄罗斯开展能源经济合作,从中获取大量油气保障国内供应,还可以继续与欧洲国家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出口大量工业产品。 在欧洲和俄罗斯不断升级的对抗中,他们需要争取外部力量来增强自己的力量,而中国已经成为他们的选择。 但是,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内政、不偏袒任何一方的立场,利用欧洲和俄罗斯的需要为自己的利益而战。 同时,中国开箱即用的态度使其成为双方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中国已成为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桥梁。
换言之,在不主动干预的情况下,中国也有能力引导俄乌局势的发展,这是欧俄主动送上门来的。 这显示了中国的外交智慧。 中国的独特做法不是欧洲国家可以效仿的。 中国有权决定保持中立,而欧洲国家则没有这种特权。 面对美国的胁迫和诱惑,欧洲国家只能选择站在美国一边,听从美国的指示,继续支持乌克兰。 这不是它自己的意愿,而是很大程度上被美国操纵的。 事实上,欧洲国家应该认识到,中国不再与他们处于同一水平,而是与美国处于同等水平。
中国在俄乌问题上不干涉内政、不偏袒任何一方的立场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密切、关系密切的问题上,中国选择保持中立。 这种做法,让习惯于干涉别国事务的西方国家感到不安,甚至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试探中国的态度。 他们一直认为,中国不参与意味着其中隐藏着某种重大行动。 然而,当他们怀有这种疑虑,谨慎地跟随中国的行动,甚至提出示好以换取中国继续不参与时,他们就落入了中国的陷阱。 中国在涉及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始终选择扮演旁观者和中立者的角色。
但是,中国总是能够得到它想要的结果,这证明了中国外交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