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国英。
左翼发达经济体脱钩解链,右翼印度、墨西哥、越南等国家蚕食追赶制造业,东方大国何去何从?
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布局,以及近两年东方大国外交、经贸、货币联系的节奏,一幅影响深远的外国三环突破真实图景,居然跃上了当前的全球版图。
东方列强对外的第一个环节突破:
第一个环节,核心是经贸链,可以在短期内联动起来,可以互相赚钱,而这个环节的重点是东南亚和西亚。
东南亚和西亚,总人口近10亿,GDP总量近7万亿美元,占中国GDP总量的一半以上,约占世界GDP总量的10%——这很重要,这个深层联系到位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可以比较稳定, 至少没有严重失控。
现在,我们与东南亚的产品总量已经占到了中国进出口的第一位,当然,整体顺差还是有限的,而且有一部分是中间产品,还有中国国内资本的再出口。
未来几年西亚的出口应该会继续增加,重点是缩小原有进口比例的赤字,这对我们的外汇是有利的,这也是相当重要的。
在西亚的中东地区,在东方列强成功斡旋了沙特和伊朗几千年的冲突之后,中东国家开始明显转向东方,不仅彼此的经贸一体化加速,东方国家需要中东的能源,中东需要东方国家的制造业和大型基础设施, 而中东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与东方国家进行本币结算,这对石油美元构成了挑战。
东方列强对外的第二环突破:
第二环,核心是安全链,东北亚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中亚五国、朝鲜和蒙古、南亚的巴勒斯坦等等,这整体都不是很有利可图。
俄罗斯,在俄乌战争陷入持久战,美国、欧洲和日本继续加大对乌克兰的制裁和支持后,俄罗斯今年已经明确了东进战略,开始全面拥抱东东大国,不仅明确了东北与远东的锁定合作(俄罗斯出口能源和食品, 和东方列强出口商品和基础设施),并向东方列强完全开放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库页岛,现在俄罗斯使用人民币作为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中间货币,这一点更加明显。
在中亚,今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习成功举行,在《中国与中亚五国宣言》中明确“我们决心携手共建更加紧密的中亚命运共同体”,峰会期间,中国与中亚五国还签署了100多项具体领域的合作协议。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与中亚经贸联系的深化,是中国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扩大的证明,当然,俄罗斯参战,选择割让其传统基本面,与其向西方国家拱手让,不如向东方列强割让,这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东方列强对外的第三环突破:
第三环既有经贸链,又有政治链,地理上比较遥远,主要涉及南美洲、非洲和中东欧的部分地区。
其中,南美洲总人口约4亿(其中巴西2亿多人),GDP总量为3约8万亿美元,中国和巴西今年加快推进本币结算,很有想象力,当然也间接给美国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东方大国向南美的突破主要集中在整个经贸上,但预计竞争会很激烈,毕竟南美是美国的后院。
非洲虽然人口众多,人口超过14亿,但GDP仅为2大概5万亿,实在是太穷了,除了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注,Gusser的人口)只有10万美元,加蓬的人均GDP是8000美元(人口只有220万),实际人口略多,超过3000万人,只有南非的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 摩洛哥的人均GDP约为4000美元,其他非洲国家的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下,人口稍多的埃塞俄比亚(12亿),坦塞尼亚人口超过6000万,人均GDP仅为1200美元左右。
综上所述,非洲虽然人口众多,但整个非洲的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实在是太穷了。
例如,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高速铁路,由中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三国共同建设,援助建设的特点比较明显。
东方大国三环对外突破,是世界进入新冷战阶段的无奈选择,有其阶段性的合理性。
当然,全球权力博弈阶段的时间跨度至少在10年左右,肯定无法与一般的金融市场阶段相提并论。
然而,东方大国的三环突破存在结构性bug,完全聚焦新兴经济体的三环突破——如何获得真正的盈余?你到底是怎么赚钱的?如何才能真正稳定东方大国的国内经济?
毕竟,除少数地区和部分国家外,全球新兴经济体的购买力总体上仍然很弱。
改天再谈这个结构性困境。
让我们谈谈今天的市场。
,储能行业“杀红眼”,竞价**持续创下新低。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9月,我国在运电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达75个2GW,同比增长50%。
尽管今年我国储能市场增速加快,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新型储能纯中标却屡跌屡跌,CNESA数据显示,11月,储能系统11月均价为80046元千瓦时,较年初下降47%;4小时储能系统价格为73631元千瓦时,创历史新低。
从招标角度看,可见储能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近期青海省海南州工马储能电站项目购置储能系统B包80MW 320wh的中标再次创下历史新低,最低仅为058元Wh,本月中旬5G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最低竞标段**0638元WH,不到一个月。
储能市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储能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产业链的扩张也进入了近乎狂热竞争的状态,据GGII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国内储能业务相关企业已超过12家2万块,同时,国内储能电池及系统规划建设能力已超过15TWh,计划投资超过5700亿元。
目前,储能行业各方都陷入了恶意竞争,整个行业陷入了困境,我们认为储能行业明年可能会进入更加残酷的“淘汰赛”,尤其是两类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一类是前期融资较多,以高投入争夺企业的项目;另一类是储能链中的电芯企业,这主要是因为电芯市场过剩非常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储能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但资本市场仍在加大投入,例如,科力远近日宣布拟增资1亿元,加强子公司储能系统集成业务建设。
,Synopsys,芯片设计软件制造商synopsys)已提交收购工程软件** Nexperia(ansys)。
外媒报道称,近日,芯片设计巨头新思科技(Synopsys)向工程软件公司提出了收购要约,而安世半导体的收购要约远高于每股400美元,如果谈判进展顺利,这笔交易可能会在未来几周内公布,受此影响,安世半导体股价上周五上涨18%,市值为31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思科技和安世半导体是两家“不干扰河水”的巨头公司,那么安世半导体为什么突然决定将其交给安世半导体呢?
据悉,安世半导体是国内最早的机械CAE软件开发商之一,在该领域,已经稳居行业领先地位,占据了42%的市场份额,虽然西门子、达索系统等模块也已经建立起来,但无法与安世半导体抗衡。
近三年来,安世半导体开始进军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DA领域,如今安世半导体已成为台积电四大标准软件之一,也是除EDA三巨头Synopsys、Cadence和Mentor之外唯一的非EDA软件供应商,使其成为第四大EDA公司和最大的EDA**软件公司。
由于芯片设计的尺寸越来越小,再加上小芯片堆叠技术的出现,多物理场的最佳计算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也是三大EDA软件向机械传热靠拢的原因。
此前,微观尺寸的EDA软件和宏观尺寸的CAE一直在分道扬镳,而现在,随着摩尔定律逐渐走到尽头,两者似乎正在融合,而两大巨头的合并,则预示着EDA行业可能会迎来重大变革。
a上市公司再现奇案、公司数亿美元被奇怪地一扫而空。
近日,威创股份突然宣布公司账面为133亿资金离奇被扫地出门,一时间震荡市场,引发市场热议。
据悉,威创股份近日突然对公司资金、财务、信函披露、人事变动等事项进行全面自查,发现公司拟收购方西岭能源实际控制人刘军转让了该公司的1310月31日,3亿元资金划入其控制的银行账户并全额返还公司,但自11月1日起分批转出公司,至今资金未返还公司。
至于西凌能源和刘军的来历,以及巨额资金为何被一扫而空,威创股份讳莫如深,在公告中没有详细提及。
对于 1322日晚间,深交所迅速向伟创发出《关注函》,同日,中国证监会也对公司及拟收购方刘军立案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威创在公告中提及的西凌能源和实际控制人刘军疑似不存在;在此事件发生之前,公司核心高管频繁辞职;此外,该公司还拥有巨额资金疑似被占用。
我们认为,Vtron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快追回相关资金,并追究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人的责任。
主要原因是中小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权非常有限,个别实体将上市公司的财产视为无主,随意掠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对A**领域的信心,因此为了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必须树立“上市公司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 同时,证监会、公安等执法部门需要落实“獠牙荆棘”。
年内,可换股债券发行人数量及上市公司募集规模均同比下降。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规模有所缩减,截至12月22日,年内累计发行可转债134只,总金额1345只88亿元,与去年发行的147只可转债相比,共募集资金2190亿元。
虽然今年可转债发行人数量较去年有所下降,但募资规模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今年缺乏大规模可转债募集。
从发行规模来看,年内有3家公司募集了超过50亿元的可转债,均来自光伏行业,分别是晶科能源、晶澳能源和天合光能,募资规模分别为100亿元和899亿元6亿元和8865亿元,此外,山东路桥、恒邦股份、深圳燃气、柳工、神马股份等公司募集资金超过30亿元,与去年相比,9家公司募集资金超过50亿元,其中2家企业募集资金超过100亿元。
今年可转债规模发行数量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优化再融资安排,持续提升上市公司可转债项目审核精准度,年内已终止近20家公司, 而一些大规模的可转债融资也以失败告终,其中最典型的就是8月中旬,民生银行发行不超过500亿元可转债的计划被终止。
二级市场表现方面,由于今年A股走势疲软,中证可转债指数年初至今已上涨1年89%。
我们认为,如果明年A**市场继续疲软,预计2024年新发行可转债的数量和规模将进一步下降,此外,由于目前纯债券市场利率较低,且可转债市场也处于底部阶段,可转债的抗逆力可能明显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