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锂电池下游需求增速放缓,订单不足,前期产能扩张直接将行业带入过剩阶段。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累计产量为698个7GWh,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机容量3397gwh。“产能过剩”趋势席卷了整个产业链。
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或将降至41%。
行业深度洗牌41%的产能利用率意味着什么?
据统计,我国电池生产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50%,甚至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在上半年也跌至605%,第三季度才反弹至70%以上,仍处于历史低位。
2024年,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达到95%,2024年,产能利用率为834% 。
占据半壁江山的“宁王”依旧如此,其他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
目前,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终端市场压力上行传导叠加动力电池行业的“淘汰赛”已经逐步拉开帷幕。
但值得注意的是,电池行业的产能过剩也在同步加剧,二线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往往高于50%。 另一方面,尾部企业受产能、技术、资金等实际因素的制约,其产能利用率一般低于30%。
这不仅限于电池生产。 事实上,随着产业扩产项目的启动,锂电池行业四大材料供过于求的情况在上半年愈演愈烈。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我国锂电四大材料计划投资额将超过5000亿元,多数企业产能利用率已降至60%以下。
目前,产能扩张的惯性正在逐步逆转,但头部企业尚未通报改变扩产计划的消息,市场产能仍在增加。
在产能过剩、大环境低迷的背景下,产业链上下游存在淘汰落后产能的需求,不具备规模实力的尾部企业将首当其冲,面临淘汰危机。
企业押注多方新一轮的周期即将开始,这意味着最后一轮技术创新已接近尾声。 当市场趋于同质化时,必然会出现低价竞争,甚至亏损竞争。
因此前沿技术布局成为动力电池企业战略规划的重点。
快充技术、低温技术、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大型圆柱电池等新技术成为各企业的目标。
宁德时代:近两年,宁德时代陆续发布了钠离子电池、凝聚态电池、麒麟电池。 今年8月,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级充电电池发布,拉开了电池行业快充技术竞争的序幕。
比亚迪:比亚迪于2024年推出“刀片电池”,以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今年7月,比亚迪正式宣布将布局圆柱形电池今年11月,比亚迪宣布将与淮海控股集团合作建设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进军钠离子电池领域。
中国创新航空:经过多年的研发,中创新航现已掌握了全极耳贴合技术、OS技术等创新技术,并提出了业界首创的“顶流”结构和46系列大圆柱技术,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00Wh kg,支持6C+快充。 当前,决定未来十年产业新格局的关键历史节点即将到来,企业需要关注技术、成本等关键指标的变化,更早解决行业痛点,更快实现产业化布局,在新周期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