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五次大规模移民,分别是“东进国”、“西进”、“南洋”、“古道”和“进金山”,我国最大的两个移民在北方,即“东进”和“西进”, 我们讲了最后两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中国西部移民的“古道”。
中国是茶叶之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饮茶的国度,据传说在古代神农个人品尝草药和毒药,因茶而解。经过唐朝和五朝的传播和发展,茶叶已经传播到塞外的少数民族。 青藏地区属高寒地带,平均海拔约3000-4000米,空气稀薄,气候干燥,这里的游牧饮食以大麦炒面等主食为主,如肉和奶酪,肉只煮到八熟最有胃口,缺乏蔬菜和水果帮助消化, 易便秘和着火,乏力和乏力。《五代史:外国传》中载:“鱼腥肉的食物不被茶饮。 青粟的热量是不可理解的,除非喝茶。 茶让高原游牧民族爱不释手,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 但是,西域缺茶,中原缺马,于是形成了茶马市场。 中原人将四川、云南、陕西等主要产茶区茶叶运往世界各地,并用西域的马匹换取,形成了茶马市场。 陕西商人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开辟了被民间称为“古道”、被学术界称为“西南丝绸之路”的陕康藏茶马古道。
“古道”是指“秦树古道”,是一条从长安(今习)到成都的古道,全长1000多公里。 从长安出发,从梅县长安经络古道、周至黑峪口、周至新口、罗榆口福洛古道、宝川路出发前往汉中,再从汉中前往成都。 从宝鸡陈仓路出发的路线也可以经广元到达成都。 陕西商人在“秦树古道”节点康定分为两条路线继续前行,一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一是“滇藏茶马古道”。 在这两条支路上,没有前人留下的脚印可循,只能在山山之间前行,在古道之间反复来回穿梭,这就是所谓的“古道”。 “跳”的主要含义是“试探性”的进步,陕西商人在中国西南部荒野中的一条贸易路线,反映了当时穿越古道的艰辛,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跳”这个词真的很贴切。
茶马古道最早起源于西南边疆的茶马市场,兴起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时期。陕西康藏茶马古道,开通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2024年),起点在茶叶产区雅安,依靠后脚或后二纯体力穿越雅拉雪山,将茶叶运往康定**西藏。 由于雅安至康定的路段多为陡峭的山崖,道路崎岖不平,不适合骡马通行。 搬运工大多处于社会底层,为了不知疲倦地生存,日夜不停,承担着运茶进藏的重任,于是有学者提议将川藏茶马古道改名为“扛夫古道”。 滇藏古茶马道,即云南古茶马道,始发于宋代,明代嘉靖元年至嘉靖十八年(公元1522-2024年)开通云南木石土司年间,起点在云南司茂、普洱,遵御朝廷命令, 在丽江成立“官马帮”,主要将云南普洱茶运往**,以换取西域的马匹。
到了明代,康定已经是陕康藏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物资中转站和集散地。 由于陕南的茶叶质优价廉,康定的很多商人主要来自陕西。 在当时的康定市,陕西有80多家商家,形成了以锅村为主要市场的贸易场所,现在大家都熟悉“经销商”这个词,这是藏族同胞对陕西商人的称呼。 许多陕西商人在这里转运货物,或干脆在这里定居经商,形成了海内外著名的“老陕西街”"。陕西商人通过古老的“秦树古道”到达康定,然后经康定转运到**、云南、东南亚,再转运到印度,再经印度运往西域和中亚。
陕西商人以陕茶、川茶、湖茶等商品为支撑点,成群结队地马帮搬运工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开路桥梁,将陕康藏茶马古道与云藏茶马古道、丝绸之路互联互通, 形成四通八达、相互衔接的茶马市场通道。这条通道穿过秦岭巴山、祁连六盘、雅拉雪山、青藏高原等著名山川,穿越汉江、嘉陵江、澜沧江、金沙江、岷江、亚龙江、雅鲁藏布江等主要河流,一路向西穿过天水经昌都到达拉萨,从拉萨到尼泊尔不丹, 印度、西亚、西非红海沿岸等地。康定作为连接东西方、南北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风土人情,使茶马古道真正成为古代重要的国际物流通道。
陕西商人的“古道”不仅是一条经济通道,更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播的桥梁,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纽带。 陕西商人具有独特的冒险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亲和宽容精神,他们不仅是商人,更是开拓茶马古道的探险家。 陕西商人“走古道”,牢牢团结了汉藏人民,为边疆的稳定和经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