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最近成功测试了一种新的电磁轨道发射系统,这一成就被认为是电磁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据介绍,中国海军工程大学陆俊勇教授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测试,成功测试了该系统,并安全完成了120次发射测试。 这种新的电磁轨道发射系统允许快速射弹射击并保持高精度,而不会对轨迹造成损害。 这项新技术的研究成果由卢俊勇教授团队于11月10日发表在《海军工程大学学报》上。 与传统的电磁枪不同,这种新系统使用由两条电磁轨道和一个电枢组成的核心部件。 脉冲电源使系统放电,产生磁力,推动电枢向前移动。 电枢的速度和推力都可以通过脉冲电源的幅值来控制。
由于电枢在轨道上高速行进时会出现过热问题,传统的电磁枪会因烧灼而损坏,无法再使用。 但是,据说新系统能够在连续射击的情况下保持高精度,而不会损坏轨道。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此前曾遇到电磁枪技术难题,最终因攻关难度大、成本高昂而放弃了相关项目。 然而,中国科学家似乎成功地克服了这些技术难关,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一突破意味着我国在电磁技术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为我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卢俊勇教授及其团队在第一篇文章中指出,传统材料很难具备高熔点、高硬度和高导电性等性能。 因此,他们建议在轨道表面覆盖一层低导电材料,而基材则由高导电材料制成,以减少对轨道表面的损坏。
此外,卢俊勇教授的团队还提出了一种复杂的控制充电和多层分级诊断系统,可实现对“电磁枪”上约10万个测点的实时监控。 该系统使科学团队能够精确控制脉冲电源的振幅,并在电磁枪发生故障时更快地启动维护。 这些技术方案是我国科研团队针对电磁枪的解决方案。 试验结果表明,该“电磁炮”成功完成了120次射击试验,实测初速约为每秒1985米至2000米,射速接近传统火炮。 《南华早报》指出,如果弹丸以每秒2公里的速度从枪管中发射,则意味着100公里至200公里的目标在这门“电磁炮”的瞄准范围内。 常规火炮的射程通常只有几十公里,除非使用火箭增程弹或底排增程射弹,但这会增加炮击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120次成功测试,这款“电磁枪”的弹道依然完好无损,每次测试初速控制均优于1%。 在此期间,只有三次严重故障。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电磁炮”的枪管使用寿命接近传统火炮,如**所指出的,“能否保持连续射击是衡量电磁轨道发射系统作战能力的关键指标”。 “这门舰载电磁炮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虽然我国在电磁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这并不意味着电磁枪可以立即投入使用。 根据另一项研究,卢俊勇教授团队测试的“电磁炮”口径只有25毫米,超过了火炮和火炮之间的20毫米口径限制,但这远不是大口径火炮。 本研究的结论明确指出,本研究对电磁发射器件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在电磁枪领域遥遥领先于美国,但要让电磁枪真正作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