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场非常有名的战役——关羽淹没了七军!
那么,关羽这位一代名将“泛滥七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所谓的“第七军”指的是什么?这支“七军”有多少人?
据说关羽攻打樊城,曹操的特将被禁止担任南征大将,庞德是先锋,统帅七路军,在星空下去救范城。
结果,曹军不仅没有获胜,反而被关羽淹没为七军,余班和庞德也相继被关羽俘虏!
因此,这里的“七军”是指班和庞德领导的七军,这七军中的每一个都有可能有自己的指挥官。
那么,这七支军队有多少人呢?
根据《周李》中的记载:
“两千五百人是一支军队。 天子的六军。 大国有三军,次国有两军,小国有一支军。 ”这句话通俗易懂,就是:在古代,每12500人就设一支军队,天子有6支军队,较大的附庸国有3支军队,中等附庸国有2支军队,小附庸国只有1支军队。
据《周历》记载,周天子在古代指挥的六军有7支大约50,000人,然后是第七军,有8约75万人。
当然,有些学者不这么认为!
在一些学者看来,《三国演义》中的“七军”并不是指七军,所谓“七军”泛指,未必有那么多军。
而且,《三国演义》只是一个历史范畴,毕竟和官方史不一样,所以《七军论》的理论也应该值得怀疑。
事实上,“七军”一词不仅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代著名将领李靖也曾成功运用过“七军”。
在李静编著的《守卫法》一书中,对唐军的成立有明确的记载!李京创立了唐军“七军”制度。
“七军”是:中军、右翼前军、右翼右翼军、豫侯右军、左翼后军、左翼左翼后军、左翼后军。
据《通典冰义》记载:
唐代魏公李京在《孙子兵法》中说:“将领们出征,出兵约2万人,即分成七军。 如果少了,会暂时改变。 ”众所周知,在《通典》一书中,记载了从黄帝到唐玄宗时期中国代码体系的变化。
该书的作者杜佑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该书编纂于唐德宗帝十七年,作者对李京使用“七军”的记载还比较可信。
因此,我们可以粗略地总结一下: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淹没了七军,这里的“七军”不一定是指七军,也可能泛指七军。
如果真的有七军,《周历》中记载的兵数是一样的,那么所谓的“七军”就有八军约7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