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iPhone用户反映,iPhone 15充电时明显比以前热,甚至比很多快充安卓旗舰还要高。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因为iPhone的充电技术过于落后,导致转换效率低下,发热严重。
实验表明,iPhone 15 Plus 的最高电池温度在仅 52 瓦的“慢充”功率下达到 27 瓦59°C,在45°C以上“快充”近25分钟,明显超过行业标准电池储存温度上限45°C。 相比之下,Realme GT5 标称的快速充电功率为 240 瓦,但峰值功率仅略高于 200 瓦,电池温度在 45-100 瓦的短时间内达到峰值 150 瓦3°c。
数据显示,iPhone的充电温度控制能力不如安卓旗舰。 热量主要在主板上产生,而不是在电池上。 据分析,苹果可能仍会使用过时的直流变压器技术,而尖端的电荷泵技术可以达到98的峰值效率65%,转换损耗要小得多。 可以看出,“iPhone充电速度不快”的主要原因不是所谓的“保护电池”,而是其自身的技术缺陷和有限的温控能力。
事实上,iPhone的充电技术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但近年来,竞争对手突飞猛进,iPhone逐渐失去了技术优势。 有报道称,iPhone 15 电池循环寿命仅为 600 次,约为 1 次5年后报废,有人质疑苹果打算用劣质电池“换钱”。 我们不妨宽容一下,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苹果缺乏技术积累,需要加强。
巧合的是,MacBook的常见问题也是过热。 种种迹象表明,苹果的硬件创新乏力,过度依赖生态围困。 作为消费者,我们期待苹果能够不忘初心,重新强化技术,为用户带来真正安全、快速的充电体验。 毕竟,技术创新是企业成长的源泉。
这场“27瓦就是100瓦”的公关危机,折射出苹果这艘巨轮缺乏后续行动的所有迹象。
首先,它暴露了苹果硬件技术的明显落后。 作为消费电子的领军企业,iPhone充电太热,无法为安卓充电,电池“一充”,这说明苹果已经没有了惊艳世界的研发实力。 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快充技术日新月异,充当着追赶苹果的“磁力引擎”。
其次,该事件反映了苹果产品的消费主义本质。 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劣质电池是鲁莽的,隐患转嫁给用户,可谓是典型的消耗挤压。 这种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的营销,让粉丝对品牌失去了信心。
此外,公关混乱的背后是缺乏监管和道德沦丧。 在缺乏克制的情况下,公司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不惜以公然欺骗为代价。 资本的这种普遍渗透令人担忧。 监管部门应严肃查处苹果隐瞒快充风险的虚假宣传,维护消费者基本权益。
所以,这不仅是iPhone的技术缺陷,也是后乔布斯时代苹果道德沦丧的证明。 我们呼吁苹果回归技术的本质,真正为消费者着想。 同时,监管层面应加大对巨型企业的约束力度。 只有科技伦理并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