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低温、严寒持续,加衣服御寒被提上日程,但也有学校在外面看到学生穿校服的现象,“学生肿成轮胎人”和“穿校服成法式面包”成为网络热点话题。 (1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这一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担心学生的健康,也有人质疑学校校服规定的合理性。 近日,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明确,学校不得强迫学生穿校服。 这一及时的回应得到了众多家长和网友的一致好评。
校服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规定学生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校的整体形象。 但目前看来,校服再好,在寒冷的冬天难免会变薄,容易让学生感到不适,甚至感冒。 如果军大衣、羽绒服等“厚重衣物”“嵌入”在“薄校服”中,不仅会显得臃肿,还会影响正常活动,难怪有人嘲笑孩子穿得像“粽子”和“面包”。
在选择冬天穿什么衣服上学时,主要考虑的是是否能御寒保暖。 保障学生“穿衣自由”,允许学生选择是否穿校服,是人性化的用暖措施,释放了学校关注学生健康和感受的管理善意,让家长和学生在寒冷的冬天感到温暖。
长期以来,关于穿不穿冬校服的讨论很多。 归根结底,是一些学校的传统思维和形式主义,为了追求所谓的团结感,牺牲了学生的舒适感。 全国各地的学校不妨借此机会多人性化地考虑,不仅科学地考虑天气的变化,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灵活调整学生穿校服的要求,让后者做好充分的御寒准备,在教室里学习,心无旁骛, 以免因寒冷而“颤抖”。
然而,仅仅让学生选择是否穿校服是不够的,学校应该考虑如何提供合适的校服选择,引入更保暖的校服款式。 目前,一些学校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如根据季节性保暖的需要,推出棉质校服、羽绒服等校服,兼顾整齐统一和防寒保暖。
同样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校服问题仍然面临各种实际挑战。 校服费用、校服要求以及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匹配等问题需要综合考虑。 学校在订购校服时,应耐心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充分尊重彼此的意愿,不要“强行买卖”,以免一些本来就经济困难的家庭因订购校服而“雪上加霜”。
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希望更多地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尽快推出类似“不穿校服”“保暖”的善治,为教育管理披上保暖的“外套”。
温 孔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