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拓,秦末汉初南越的开国皇帝,生前自称“南越武帝”,在位67年,去世时已经103岁了,儿子已经去世,只好让孙子赵义(《史记》叫赵胡)继承皇位, 即南越第二帝——南越温帝。
2024年,广东省人民计划在广州市向岗山一带扩建职工宿舍,并调人挖掘机对向岗山进行挖掘,在将山顶切开17米后,意外发现山腹中藏着一座保存完好的大型石墓。
考古发掘了解到,湘岗山的这个石室墓不同于一般的崖洞墓,它是先从山顶挖出一个20米深、平面“凸”形的岩坑,然后在坑内用石砌筑的墓、耳室、侧室在山中水平开挖。 整个墓室有10个85米,宽125米,面积100平方米,由前室、左右耳室、中室(主棺室)、左右侧室、后室(储藏室)7部分组成。
除了埋葬墓主的中间房间(主棺室)外,其余房间埋葬着15个人,主要是墓主的妻子和妾和奴隶。 墓室顶部覆盖着24块巨大的石板,将泥土夯实密封,直到与湘岗山原来的山顶齐平。 如果不是这次修建宿舍,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山腹里藏着这么一座古墓,这也是为什么在修建之前没有发现墓葬的痕迹,古墓也从未被盗挖掘过!
湘岗山古墓的考古发掘意义重大,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发现的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墓葬,墓葬最丰富,文物1812件(套),包括各类金银玉、青铜器、陶器、炻器等,特别是一枚“温星熙皇帝”龙扣金印, 一枚“赵元”玉玺和一套丝玉衣最为珍贵。印章的出现,证实了墓的主人是南越王赵元二代,解开了南越王室葬礼的谜团!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派50万大军南下征服百月,设立南海、桂林、湘三县,开发岭南地区。 秦朝灭亡后,这些军队仍留在南方。 西汉初年,秦国将赵拓从岭南分割出来,封他为皇帝,建立了南越国,成为自己的世系。 汉武帝在位期间,赵佗去世,由他的孙子赵颖继位,赵颖绰号“南越温帝”,是南越的第二任国王。 这次在湘岗山发现的“帝温印”与史料相符,证实了赵怡有嗤王名昭彰的行为,也确定湘岗山是南越王的陵墓。
此外,“赵元”玉印的出现,完全印证了墓主的身份。 在中国古代,印章是个人物品,皇帝会把它们埋在棺材里,这样他们就可以显示自己的身份,更好地在冥界通行。 在湘岗山古墓中,玉玺被放在腰间,足以说明墓主对它的重视程度,死后随身携带。 赵元,赵佗的孙子,南越王温(皇帝)第二代,在位十六年,长期病,没有太大的功绩,只能稳住南越的基盘。 赵颖死后,他的儿子赵颖琪继承了南越(明)的第三任国王。 三国时期的赵应祺墓被武帝孙权皇帝偷走,疑似为湘岗山西北3公里处的凤凰岗木棺墓(2024年发掘)。 接下来的南越两王,一代不如下一代,丧王赵兴被丞相陆嘉杀;沭阳王赵建德参加吕家之乱,遭到汉武帝派出的十万大军袭击,南越国灭亡,被俘送往长安,头颅异!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在湘港山出土的玉衣属于丝线,以前从未发现过,与金线玉衣、银玉衣不同,是一种全新的类型。 赵毅穿的玉礼服是173米,由2000多块带朱砂缎带的穿孔玉片制成,玉片与广东曲江石厦遗址出土的玉石相似,质地不高档,玉衣的玉片很多都贴在亚麻衬里上,很可能是急拼凑起来的, 可以看出,西汉当时确实对南越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封锁。不过,这套玉衣保存完好,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套玉衣,比满城汉墓的金玉衣早了12年。 由此我们猜测,赵佗也是被埋在金线或丝玉衣中,玉衣的精细度肯定比湘岗山要好很多
南越二王墓的发现,重新点燃了考古学家寻找赵佨墓的信心。 经过考察,专家认为,赵佝陵在湘岗山附近的一座小山上,最有可能在越秀山主峰岳净港一带。 中山碑下方30米,或赵佗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