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席美容鉴赏家闫然:艺术在创新中很重要,尤其是绘画艺术,需要创新,只有推陈出新,绘画艺术才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无论是唐宋时期,还是元明时期,画坛的巨擘们都以创新为荣,大力倡导新旧融合,实在是令人欣慰。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明末清初画坛的众多巨匠,却以模仿过去为目的,如董启昌、王世民等。
在他们看来,创新胜于继承传统。 显然,这种艺术观念是相当片面的,不利于中国画艺术的快速发展。
幸运的是,艺术界总有人不愿意跟风。 明末清初,有一位画家大师,具有大胆创新的宝贵精神。 堪称“清初四僧”之一,与八大山人齐名。
这位画家就是大名鼎的石涛,生于2024年,卒于2024年,僧人名叫元济,别名石涛,苦瓜僧人等,广西泉州(今县)人。
和八大山人一样,他也是皇室后裔,是明朝靖江王的儿子。 明朝灭亡时,他被迫出家,名气不亚于宏仁、八大山仁等残余,被誉为“明末四僧”。
他在中国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因为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和创新者,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理论家。 他高超的技艺和提出先进理论的能力,表明他在绘画领域非常全面。
然而,他的一生却很不幸,在童年的改变之后,他别无选择,只能出家出家。 在他的余生中,他四处旅行,在此期间,他以卖画为职业。
他最擅长山水画,早年习研究宋元山水画技法,因此画风呈现“稀疏清晰”的特点。
然而,在他晚年,他的画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大胆而自由地使用毛笔,水墨方法复杂,风格变化十足。 他笔下的花朵鲜艳自然,清新淡雅。 他笔下的人物简洁而精致。
他的一些经典代表作,如《石涛罗汉百开册》《山水与清音图》等,都已成功传承。 此外,他还精通书法和诗歌。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一些诗歌,领略他非凡的风格:
一片叶子是安静的,一朵花是美妙的香味。 ”
白云无情,与我同在飘渺。 ”
明月梨花如水,不知在何处。 ”
他的画技出众,天下人人都印象深刻。
有人曾说,石涛堪称中国画史上为数不多的伟大人物之一,他说的极其真实。 还有一种说法是,石涛是清朝300年来画界第一人。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相当准确的。 要知道,他的艺术思想和绘画实践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绘画向近代的发展。
他撰写的《绘画语录》堪称经典绘画理论,书中提出艺术要与现实相融合。
1.借鉴过去,开拓现在,以及差异理论。 此外,他还呼吁“我用自己的方法”和“笔墨要与时俱进”。如此多的深刻而微妙的论点具有重大意义,并影响到今天。
然而,没有人是完美的。
一位知名美术史家在仔细研究了石涛晚年的画作后指出,他晚年的一些作品有些邋遢、邋遢,艺术水准不如以前,有些偏低,可能是他卖画消遣造成的。
毫无疑问,这种观点并非没有道理和说服力。
毕竟,在经常卖画消遣的情况下,即使是画技过硬的石涛,精力也有限,自然很难保证自己的所有作品都是精彩的。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初期,董启昌等著名画家就提出了“南北宗”论,在其影响下,画家们都对古人的模仿表示钦佩。
在此背景下,石涛没有随波逐流,刻意跟风,而是强调“我用自己的方法”。
他下定决心要改变古人的作风,创造属于自己的新法则,为自己树立新的标准。 这种革命创新精神是难得的,值得称赞的,绝不是常人所具备的,因此十分令人钦佩。
他不仅富有创新精神,而且能画出多种题材,尤其擅长花鸟、人物、山水、动物,不失新奇,可见他的功法全面,没有缺点。
石涛的一生非常不幸,虽然他是明宗皇室的后裔,本该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可惜他的一生并不合时宜。
从小就经历了国家灭家亡的痛苦,这让他伤心欲绝,于是剪了头发出家,带着家仆逃亡,来到武昌时活了下来。 由于命运多舛,石涛的画风在不断变化。
他的作品总是新颖,构图不拘一格。
特别是他的山水画独树一帜,黄山的云烟、江南的水墨、画中的悬崖峭壁,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绘画时,他力求达到新颖的布局和深刻的意境,而不局限于传统。
他才华横溢,技艺精湛,善于运用“截取法”,通过刻画特写场景,营造出深邃而美妙的环境,引人入胜,精彩纷呈。
此外,他的作品力求动力。 他画画的时候,笔法如风般肆无忌惮潇洒,不会受到小瑕疵的影响。 因此,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大胆而郁郁葱葱的独特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后人都对石涛赞不绝口,比如现代中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曾称赞他:石涛是中国艺术的起点!他曾提出“直觉理论”和“共情理论”,远远早于西方美学的相关理论。
这样的评价并不一般,但从石涛的成绩来看,他绝对配得上这么高的评价。
石涛无疑是伟大的,他单凭创新的勇气,就让清朝的许多大师相形见绌。
他毕生致力于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此伟大的成就早已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