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年 10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PLA) 接到对印度进行反击的命令,此举立即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当时,美军著名将领麦克阿瑟深知中队的实力,并亲自与之对峙。 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麦克阿瑟毫不犹豫地说,敢于与中国开战的尼赫鲁一定是疯了,一定是脑子出了问题。 麦克阿瑟直言不讳,对印度军队的作战前景极为悲观。
这些针对尼赫鲁的言论激怒了印度军方,他们认为麦克阿瑟的言论“不合理”和“不尊重”。 * 我当时也感叹:“我想了十天十夜,却想不通印军为什么要动武。 “虽然立场不同,但从军事角度来看,麦克阿瑟的观点是趋同的。 中国和印度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因此对印度军队的不公正感到困惑。
然而,**的言论也暗示了尼赫鲁的不足。 印度入侵和占领中国领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认为自己的军事实力增强了,可以与强大的中国竞争;二是自尊心是亚洲大国,领导人野心勃勃,急于进入国际舞台,这是民族自豪感过强的结果;第三,印度对局势有客观分析,认为中国难以出兵干预藏南,无法及时提供支援。
最重要的是,中国正在经历“大跃进”和三年的自然灾害,国力正处于调整和恢复阶段,这让尼赫鲁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然而,在麦克阿瑟看来,尼赫鲁的想法太幼稚了,甚至太疯狂了。 十多年前,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亲身体验了元帅和志愿军的实力,但最终遭遇失败,被解职。 如果不是他卷入了朝鲜战争,麦克阿瑟的军事生涯可能会更加辉煌。
虽然朝鲜战争不是他个人的“滑铁卢”,但麦克阿瑟对中队的战斗力深表赞赏。 当时,美军的实力在62年遥遥领先于印度军队,无论是在战略战术、组织纪律、经验还是灵活性上。 因此,麦克阿瑟确信印度军队远非中队的对手,战争的结果没有任何悬念。 这位骄傲的美国人**公开看好该中队,凸显了当时中印军队实力的巨大差距。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麦克阿瑟的观点:在对印度的反击中,解放军用2000多名**敌**俘虏交换了8000多名敌**俘虏,这样的交换比例自二战以来是罕见的。 战后,中国也慷慨解囊,归还了缴获最多的装备和3000多名印军俘虏。 尼赫鲁被这种差距摧毁了,他不得不放弃他的“大国梦”,并于 1964 年 5 月在抑郁症中去世。
因此,中印边界几十年来一直保持和平,几乎没有发生大规模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