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扎牢落实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四新”目标, 更突出了“稳进求精、化危释危、改革变革、造福人民”的工作方向。
即日起,重庆高新区荣**中心将启动“一线研究看变化”。栏目,以一线记者的视角,深入到科学城建设发展的现场采访中,从变化的点点滴滴入手,梳理挖掘出一批新鲜生动的素材和典型案例,推出**等系列新作, 让您能与科学城的变化和机遇产生同频共鸣,欢迎关注。
核心提示
收入同比增长30倍。
开发落地项目整体规模约300MWh
荣获“高新区独角兽种子企业”。
入选第三批重庆市拟上市企业。
2024年共受理106项知识产权(包括申请中的申请),36项新申请。
员工总数同比增长200%,硕士、博士人才数量同比增长80%
以上成绩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型企业青安储能科技(重庆)**以下简称青安储能)今年交出的成绩单。作为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孵化的储能领域唯一一家企业,青安储能专注于储能系统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在电池安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等领域拥有高水平的技术研发。 等,并致力于为国家“双碳”战略贡献力量。
青安储能总部办公楼。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01 “发明之王”。
这个问题不能像你说的那样。 ”
不,你的逻辑有问题。 ”
既然如此,咱们就别吵了,去找梅公,让他看看。 ”
在青安储能三楼的办公区,两名技术人员正在讨论技术问题。
他们说的梅工,就是青安储能的高级工程师梅若玉,也叫大家“发明之王”。。说起这个三分笑话和七分恭敬的绰号,就是因为梅若玉拥有那么多发明专利,才“吓人”。
梅若玉,庆安储能高级工程师。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自2024年11月加入青安储能以来,参与研发多项各类专利,其中专利30余项超过900个项目
梅若玉的加入,很快便止住了争议。 他认真听取了两位同事的讨论,然后深入分析了问题,并给出了参考意见。 两年多来,他的同事们一直被他的专业精神和深厚的技能所折服。 在青安储能,梅若玉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 不过,梅若玉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努力地投身于技术研发,比如他主导研发的那次“防爆泄压储能柜”。通过在柜体顶部设置电动排气机构和泄压阀,使柜内电池产生的氢气及时放电,避免柜内氢气积聚造成的安全事故。 其顶部排氢和泄爆的创新设计,有效避免了对设备周围人员和周边设施造成伤害和热量扩散的隐患。 因为有梅若玉这样的技术领军人物,青安储能在新一代储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青安储能自主研发的储能组件和系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分布式储能系统也已通过第二批重庆市首批(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鉴定并已应用于产品和项目。 同时加强智能化、数字化运维,自主研发建设储能与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物联网平台、储能APP青安“云”系列也在储能产业生态圈引起强烈反响,获得高度评价。
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 青安储能董事长李德胜笑着说,“为了引进学历高、博士水平高的青年人才,我们计划申请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李德胜在工作(右)。 摄影:雷健。
近两年,青安储能继续保持高新技术人才引进频次,硕士、博士人才同比增长,员工总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00%。
像梅若玉这样的本土人才,曾经在外地工作,却被青安储能科学城吸引回来。“以前出城的时候,几个月只能回来一次,两天就要走了,打理不了房子。 梅若玉继续说道,“现在多好啊,通勤时间不到1小时,公司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我能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我很满意。 ”
02 断竹趋势
重庆市首个储能系统安防与智慧能源实验室。
举办重庆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今年,已在8个省份的18个城市签约项目,整体规模约300MWh
从白雪皑皑的高原到江南的水乡,从山城腹地到南岳中心,青安储能以“专业”激活“信誉”,在全国8个省份18个城市完成订单。
近日,青安储能在南京房山落地1MWh用户侧储能项目。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可以看出,无论是扩大生产还是扩大圈子,都是在通过多种方式谋求更好的发展。 这是可能的,因为它有强大的技术支持。
自成立以来,青安储能打造了一支行业顶尖的研发团队电池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高安全性液冷电池组系统、消防系统、热管理系统等等完全自主研发。其中,青安BMS研发团队实现了对电池系统中电芯单体SoC的高精度估计,其最大误差不超过3%,有效保障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基于公司的安全研发实力,青安储能在海拔3500米的极端条件下成功落地林芝光伏储能新能源项目,为行业内高海拔地区项目树立了标杆。
*林芝项目成功并网。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特别是今年在多个大型重点储能项目中的突出表现,体现了青安储能高安全性储能系统产品的竞争力,充分彰显了青安储能系统研发制造的综合实力,为企业持续、高质量、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项目基础和市场基础。
同时,为实现储能领域的前沿技术攻关、技术验证、产品研发和试制,青安储能成立储能安全与智慧能源实验室,这也是是重庆市唯一专注于储能系统安全和智慧能源管理的重点实验室。在引进多位博士后,通过“锂电池热失控安全防控”、“极致热管理”、“高效主动平衡”等多项专项研究,在电池缺陷识别、电芯测试、评估与抑制、电池热失控预警等专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目前,公司已获得100多项知识产权(含申请),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壁垒
03 良性循环
科学城首个储能安全与智慧能源制造基地(一期)正式投产。
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估值两年内增长了30倍。
产值突破3亿,同时呈现逆势增长状态。
订单数量也同步上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国内外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基础基础。
跟着,如何实现?
在李德胜看来,“扩产”“扩圈”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的快速成长,更重要的是参与到整个行业的生态建设中来——联合行业一线合作伙伴,以先进技术、产业互补,构建可持续、智能的能源生态环境。
青安储能深度参与科学谷储能电站项目建设。 数据映射。
要实现储能系统的安全利用和科技产业的发展,企业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必须是整个技术链、产业链、生态链共同努力的结果。 李德胜说。
也就是说,更是如此。 今年8月,在重庆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青安储能凭借其卓越的行业号召力,汇聚了100多家上下游合作伙伴,成功推动30位顶尖行业专家加入由青安储能牵头的重庆储能与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会上,青安储能号召各方共同努力,加快制定储能安全领域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杜绝储能安全事故的发生。
青安储能率先举办重庆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企业这么认为,科学城把整个行业的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全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的目标,是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新储能等未来产业,坚持不懈地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科学城也在抢抓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机遇,重点推进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项目的引进和实施,推动低碳产业体系融合、循环环节、能源替代,完善与“双碳”相关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条, 加快科学谷、科技园等零碳低碳示范园区建设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双碳经济示范区”。
青安储能系统试制中心生产线。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由此可见,在科学城,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通过提供多维度服务,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使区域产业生态再次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平台。 这种互动互促的良性循环,使三方双赢。 就像青安储能一样,在全球经济低迷和储能产业中“第一年是红海”。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资本的引进,还是人才的引进,都实现了“逆增长”。
年末年初,是播下希望“种子”的最佳时机。
采访最后,记者了解到,青安储能投资过亿元制造基地二期产业园项目前期建设已经开始,预计2024年投产。 可以预见,该产业园的建成投产,不仅将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意味着科学城新一代储能产业即将迈上新台阶。
冬天安然无恙。 这一年,我多次采访青安储能,见证了许多被其身影烙印的瞬间,感受到了青安人眼中因创新而充满的自信。 当然,我也从他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了科学谷数智科技创新园的日益繁荣。
青安储能的发展路径,无疑为科学城的储能产业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公司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使其在储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它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对科研的执着和对行业的热爱。 在青安储能的实验室里,我看到满怀激情的研究人员日以继夜地工作,致力于储能技术的研发。 他们的努力使青安储能在储能领域崭露头角,也为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青安储能的快速增长,也是科学城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这里有众多优秀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相互合作,共同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