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终之年,瑞雪是丰收的一年,犹如过去一年城市奋斗、进步、进步的硕果累累,令人振奋,令人难忘。
2024年,市委、市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刻认识“两建”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两个先行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名单,各领域不断发展进步,各项社会事业持续为民生福祉带来福祉。
结合贯彻落实市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引导和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保持专注,艰苦奋斗,继续努力落实全面振兴三年行动,再有新突破, 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大连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即日起,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将推出《光明方向,把握提升2023:大连飞跃》系列评论,敬请期待。
构建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是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工业体系。
市委十三届七中全会上,《中共大连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推进东北全面振兴 奋力谱写“两个先锋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座谈会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在《中共大连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面振兴东北推进推进“两个先锋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六项建设”的目标任务,其中以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建设为重点核心。
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
加快突破短板领域。
一年来,我市坚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未来产业布局,全面提升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一年来,具有大连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安全韧性进一步增强,对国家产业安全支撑更加有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大连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夯实创新驱动基础,加快形成新的质量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做新时代东北、辽宁振兴“辽沈战役”的排头兵。
传统的优势产业,就像长虹一样,充满青春和光彩。
一年。 全市制造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制造业的现代工业体系更加完善。
新型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大连重工有限公司研制的全球最大18MW直驱海上风电高端球墨铸铁件下线,中国中车大连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成功点火,中远海运川崎海洋工程为东方海外集装箱运输建造的全球最大24188TEU超大型集装箱系列船顺利交付......
一年来,“三大文章”越写越精彩,全市努力推进“老字号”产业数字化转型,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步伐铿锵有力。
只有把握好项目,才能把工作做好。
今年以来,全市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扩大投资、增强后劲的关键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扩大、体量增质,工业项目呈现出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态势。
今年9月,位于辽宁保税区大连地区的瓦轴集团风电主轴轴承项目投产,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风电轴承等高端轴承替代进口,项目预计年产轴承3台60,000套。 项目实现了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的智能化、数字化,实现了国内风电新能源等高精度、专用、新型装备的国产化和替代化。
在恒力新材料科技创新园的施工现场,崭新的塔楼和装置巍然屹立,2万多名施工工人正在加紧作业,1000多台机械设备正在有序运行。
目前,产业园项目一期即将全面投产,收尾工作规模大、难度大、复杂。
恒力石化(大连)化工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炼化一体化2000万吨、乙烯150万吨、PTA1200万吨等重点项目的全面投产,恒力将在2024年2月在长兴岛投资500亿元建设恒力新材料科技创新园,实现“从2024年2月开始”的全产业链发展后,将建设恒力新材料科技创新园。将油滴在一块布上”。产业园项目一期重点建设功能性聚酯260万吨、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160万吨、BDO60万吨。 产业园区基础化学品可转化为高端化工和新材料产品,形成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聚酯材料、高性能树脂材料、高端纤维材料、新能源材料等产业集群,加快国内进口替代。 项目全面投产后,可新增年产值1100亿元,将全面打通“从石油到精细化工”产业链,助力大连石化产业补链、延伸链、强链,向绿色石化产业链深度迈进。
过去的一年。 我市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振兴。
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发展。
全市新被评为3家国家级智能工厂,实现零突破;获颁智能制造新品优秀场景9个,共计12个;新获颁省级智能工厂22家,共计31家;新举办数字工作坊37个,共计62个;新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共计2个;新造国家绿色制造工厂15家,共计33家。
同时,我市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提升我市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们的城市在这一年。
我们将继续巩固优势产业。
保持领先地位。
专注于构建批次。
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加快提升产业链韧性。
和安全级别。
全市对标全省22个产业集群,结合实际重点推进19个产业集群建设制定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全市“15+N”产业链,强化项目规划,着力推动重点产业“链”“组”协同发展。
今年以来,随着恒力聚酯园区、华锐风电风电核心零部件、一汽解放13L柴油机等一批大项目加快建设,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和消费品行业。龙头企业的龙头作用不断增强,一批“大国重型装备”陆续交付亮相,如中远海运川崎建造的全球最大集装箱级超大型集装箱系列船、大船重工集团建造的全球最大穿梭油轮、第一重核制造的全球首艘“玲珑一号”反应堆堆芯模块等。
今年前10个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1%,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4%5%,上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个百分点。
新质量生产力的“领导者”上升到新的,走向现实的,走向未来。
20多名软件工程师静静忙碌,进行产品研发、维护等操作,可接入“长征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可提供运营保障......适用于 1,400 多家企业的 300,000 多台设备
这是记者在位于高新区的新航天长征大道科技所看到的场景。 这些软件工程师聚焦制造业产业链的“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据公司大连区负责人李伟介绍,工业互联网平台由公司于2024年建立并自主研发,经过不断优化更新,长征云平台现已可支持300多种工业协议,提供400多种工业型号和190多种工业APP, 涵盖装备制造、轻工、电子等18大类行业。
今年,“长征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评为全国50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成为东北地区获此殊荣的两家企业之一。
我们希望利用今年大连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机会,不断优化自身产品,更好地适应产业领域,积极与相关企业沟通,让“长征云”平台渗透到更多设备中, 融入更多行业,与大连乃至全省的制造企业携手共进,创造更大价值。
为了企业的未来发展。
李伟向记者表示。
一年来,全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未来产业布局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共计8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9家,共计435家;共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7家,占全省53%。
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做大做强
SK海力士三期、海外华盛高端微纳电子材料产业化、恒坤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科力德高纯电子气体及半导体前驱体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新研发的主动抗微振系统和精密并联机构,为解决国外“卡脖子”问题取得突破大理电容积极开拓市场,在MLC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领域位居世界第一。
第五,国内第一。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光明
支持和帮助企业争取全国试点示范,工信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入选工信部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名单AONA海洋牧场远程生产运营监管解决方案、鑫海智桥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离散制造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名单。
一年来,我市在许多领域都开花了新的质量生产力
生物医药产业多个项目建成投产,陆顺口区生命健康产业园(一期)建设完成科兴(大连)疫苗剂型升级扩充、一诺生物酶催化功能结构油产业化、亚利丰生物四价流感病毒分裂疫苗生产建设等多项行业重点项目相继投产。
产业元宇宙产业业态初步形成,着力开辟新赛道、打造新优势,出台《大连工业元宇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4年)》,以及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大型机车智能生产线建设、大型水轮机组关键设备监控系统等4个项目, 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工业元宇宙优秀案例名单。
现代服务业能级进一步提升,“三个中心”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一年。 大连孜孜不倦地进行陆地和海洋开发。
不断优化和提高港口综合服务水平。
稳步推进。 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
不久前,本钢集团收购的铁矿石搭载40万吨级超大型矿石船抵达大连港,装上小型散货船进行内贸,以“水水转运”的形式发往丹东港,辽宁港口集团铁矿石“大连-丹东”联合港的运输业务顺利落地。
据了解,该业务于2024年10月启动,充分利用大连港与营口港、丹东港与腹地钢厂40万吨级深水码头之间的运输距离优势,开辟了高性价比供应保障的新渠道。
合并后的港口业务,实现了为客户降低成本、提高港口效率的双赢目标。 辽宁港口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事业部散杂货业务中心经理刘鹤亮说。 今年全年,铁矿石联合港口业务预计将贡献吞吐量近430万吨,同比增长400%以上,为客户节省物流成本近600万元。
一年。 大连巩固了其作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
持续优化线路网络布局。
5月8日,大连港至地中海西海岸航线正式开通,填补了大连港至西地中海航运区直航服务空白,有效带动了机电设备、汽车车辆及零部件、化工、矿产、仪器仪表等行业增长。 2024年,大连港共增加5条直达东南亚和远东的集装箱航线,1条直达芜湖江海的国内集装箱航线,共计100多条集装箱航线,有效促进区域经贸往来。 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成功开通了羽田、东京、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的航线,进一步畅通了航空物流通道。
今年。 口岸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口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市**港办会同各港口检验单位协调,分两批先后完成了12个单位59个泊位的开通验收,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国际航行船舶临时停靠问题,对航线网络加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完善港口服务功能,促进港口转型升级。
结合大连港实际情况,经过三年的反复调研,今年8月31日,《大连市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全面振兴新突破》(简称“若干政策”)正式出台,得到了港航物流企业的热烈反响。 作为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全面的政策,“若干政策”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使大连能够加快发展现代港航物流业。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业深入落实大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大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精准度和有效性
今年前三季度,大连金融机构新增企业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033 和 056个百分点;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规模达到185亿元。
在政策工具调整的牵引下,大连制造业中长期、绿色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分别达到。 8%。
金融领域持续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年前三季度,大连新业态收支同比增长42%,跨境电商收支同比增长15倍,大连金融机构实际办理跨境人民币收付业务同比增长23%7%,6800多家企业参与结算。
大连商品交易所继续加快品种和工具体系的丰富和多样化,不断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突破,不断探索制度开放的实践路径,实现了大连市场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乙二醇和苯乙烯期权上市,大商所化工板块实现**期权工具全覆盖。 目前,大商所已上市21个一类品种和13个选择品种,涵盖油品、能源化工、煤矿等工业领域,已成为全球农产品、塑料、煤炭、铁矿石的重要市场。 今年前三季度,大商所**及期权的交易量为1893亿手,同比增长121%,交易价值为858万亿元,在全球交易所**和期权交易量中排名第8。
按照大连市总书记关于建设“两个先行区”和“三个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大连正抓住全面注册制实施的重要窗口机遇,加快推进大连资本市场高质量建设,通过资本市场支持更多优质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目前,大连共有国内上市公司31家,占全省的35%,其中在京交所上市的有3家,占全省的60%* 上市公司51家,占全省38%,多项资本市场工作位居辽宁省首位。
首先,东北地区领先。
耕海牧渔业共建“蓝色粮仓”,蓝色经济引擎轰鸣而充满动力。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这是大连最鲜明的特色优势。
它也是在大连开发的。
最大的动力、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一年来,我市全面对标先进,加快补短板,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蓝色粮仓”,打造蓝色经济引擎。
记者近日在张子岛海鲜苗厂看到,工人们在车间里精心培育紫石坊蛤蜊苗。 据苗圃厂负责人介绍,紫石蛤是大连重要的经济贝类,营养价值高,主要依靠野生资源的收获,尚未实现人工繁育。 这些幼苗从今年7月开始培育,当它们长到4毫米以上时,就可以放生到海里养殖了。
据了解,2024年,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张子岛综合实验站开始与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潮滩养殖团队合作,攻关自石坊蛤蜊幼苗规模化养殖技术攻关,开展了多项生殖生物学技术攻关。 并经过两年的努力,成功突破其育苗技术,今年首次培育出220余株幼苗,并通过了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市海洋开发事务服务中心、长海县海洋发展局组成的专家组验收,填补了我国紫石坊蛤蜊规模化人工养殖技术的空白。苗种育种技术突破后,可实现规模化栽培和底播繁殖,可将幼苗直接投入海床,经过3、4年的自然生长,循环生长后有计划收获,对大连紫石坊蛤蜊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月10日。
**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
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解决粮食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树立大粮食观念,向陆向海洋要粮食,耕海、畜牧渔业,建设海洋牧场和“蓝色粮仓”。
全市依托良好的海洋岸线、资源和科研优势,积极推进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国家海洋“蓝色粮仓”样板。
目前,大连拥有4个国家级种种养殖场、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养殖场、5家国家级水产种业形成企业、15个国家批准的水产品品种,水产种业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大连共建立了2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城市之首。
2024年4月28日,长海县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主导产业建设、科技研发、产业融合等项目,并通过农业农村部2024年中期考核,荣获国家产业园区中期考核第5名。
产业园总面积118万亩,其中主导产业为扇贝、海螺养殖区102个8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贝类养殖基地,其中扇贝、海螺是全县养殖业支柱品种,主导产业年均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
发展海产品预制食品工业。
就是要打造海洋经济新的增长极。
最佳切入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预制食品产业发展,率先提出以海产品为突破口,推动大连海水食品产业向海水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出台预制食品产业专项扶持政策, 在园区、科技、标准、金融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倾斜。锚定打造“中国海鲜预制食品之都”,重点发挥大连扇贝、虾蟹、人参鲍鱼等海洋水产品产业的发展优势,今年以来,大连市预制食品产业集体发力,全市已拥有较为完整的预制食品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充足的原料, 产品特色鲜明,销售空间广阔的产业格局。预计全产业链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
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叶明睿、刘云哲、祝福、秦志、邵海峰、李晓华。
*:王华,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编辑:李金秋。
编辑:张强。
校对:王涛。
责任编辑:邱菊。
主编:李元辰。
制片人:穆军、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