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创新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标准工作是推动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从供给侧改革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途径。 2024年实施的新《标准化法》赋予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
一、团体标准概述自2024年3月《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印发以来,集团标准经历了8年的培育、成长和蓬勃发展。 据国家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数据显示,自2024年3月平台上线以来,注册的社会团体数量和公布的团体标准数量稳步增长。 2024年3月,社会组织登记2199个,共公布团体标准7688个2024年3月数据显示,已完成注册的社会团体7304个,共公布团体标准54909个,近4年年均增长23个5% 和 635%。1.1 国家政策
2024年3月,第一公司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中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讨论,确立了我国团体标准改革发展实践的顶层设计,首次提出了团体标准培育方案,并对定位提出了总体要求, 集团标准的制定、管理、组织和实施。同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启动了第一批团体标准试点工作,为团体标准化工作模式和方法探索路径和积累经验。 2024年11月颁布的新《标准化法》确立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成为新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确定了团体标准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团体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2024年10月,中共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调要不断提高市场制定的自主标准质量,通过实施团体标准培训计划,建立首个采用自主市场标准机制的标准,以及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标准创新等创新机制和制度企业制度,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制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创新发展的领先、高质量标准。在支持大力发展团体标准的同时,为规范、指导和监督团体标准工作,除上述文件要求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还出台了《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2024年3月)等一系列政策法规, 《团体标准管理规定》(2024年12月、2024年1月)和GB T 20004《团体标准化》系列标准。202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采用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暂行规定》,不仅提出了拟采用团体标准的原则要求,如满足需求和范围,内容先进引领,实施效果好, 同时也明确了社会群体应当达到群体规范的良好行为标准。1.2 团体标准的定位
团体标准作为我国新标准体系的一员,在主体、形成过程、性质、范围、定位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类型标准,团体标准是由社会团体和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市场标准。 与领先标准相比,团体标准的定位和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它以市场和创新需求为导向。 市场对团体标准的需求和创新可以分为两类:通用性和创新性。 通用团体标准与主导标准类似,适用于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其目的主要是解决行业缺乏技术门槛的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制定创新团体标准是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领行业创新发展,主要技术指标普遍明显高于领先标准,体现了行业的先进水平。 这两类团体标准的共同特点是制定及时、快捷。 二是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在制定和修订主导制定的标准过程中,存在“协调”的确定,需要与现有标准相协调,标准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团体标准制定的主体、相关利益攸关方和适用范围决定了竞争的存在,同一领域可以存在技术指标相近的标准,在标准制定之前不会相互协商避免冲突,而是在标准实施过程中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这恰恰是集团标准的重要特征——它反映了最新的创新,充分激发了创新的生命力。 1.3 团体标准的意义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确立了“优化首次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标准双重结构,大幅提高市场自主标准比重”的改革创新目标。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各类标准数量约为:国标4项20,000 项,7 项行业标准备案80,000 个项目,6 个地方标准20,000项,自我声明公共组标准510000项,企业标准262万项。 从数据上看,市场自主制定的领先标准超过18万项,标准超过267万项,但国家政策仍是大幅提高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比重,显示出大力发展团体标准的决心。 在“从数量和规模向质量和效率转变”的发展目标方面,团体标准与企业标准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一方面,团体标准由依法成立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组织制定发布,并由协会会员商定或按照协会规定提供社会资源。 社会团体特别是行业协会,在维护行业企业共同利益、监督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鼓励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往往比企业更具有整合上下游产学研资源的优势。 以建材领域为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往往陷入设计难以采用、工程应用无依托的困境。 总之,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标准化改革的深入,无论是在数量和规模、功能和作用上,还是在推广应用、竞争和创新方面,团体标准都将是全面性和多方面的,是最有价值的主流和核心标准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