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多在职场上的人,无论是积累了几年经验,还是刚拿到毕业证书的新生,尤其是那些刚走出高校的研究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都感受到了“一学历”给他们带来的种种烦恼。
在随处可见的招聘信息中,不少企业明确规定,只招“双一流”学校毕业的人才。 即使是一些没有明确规定的公司,在面试过程中也经常会特别注意你的毕业学校。
因此,这些毕业生在简历上经常被贴上“非985 211毕业生”的标签,这成为无形的障碍。
朋友前不久参加了一个线下招聘会,因为已经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所以去的时候还是很乐观的,觉得这次应该有回报。
结果,那天晚上他沮丧地回来了,他说:“这是招募!这是看不起人,找几家公司,但我还没有坐下来,那边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第一学历是什么,他们说他们只需要985,211”。
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坚定地支持“第一学位”。 他们认为,“如果第一学位不重要,那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习,参加高考呢?高考不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吗?你让那些努力学习的人习,走出农村,考上好大学干什么?他们的努力不重要吗?”
然而,现在问题的症结不在于“第一学位”重要与否,而是它简单粗暴地直接看了高考成绩,直接否定了后续的一切努力。
如今,“双一流”、“985”和“211”等标签已成为大学排名的指导标准。 认为这些机构要么是精英的摇篮,要么是人才的发源地,是不是太绝对了?
“双非”高校的学生比较辛苦。 为了摆脱“第一教育”的污名,他们努力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开考试、考试编辑。 然而,即使我努力工作,进入社会后,我发现“第一学位”的限制比学习本身还要大。 这真的是一个不合理的设置,一个巨大的漏洞。
毕业生踏入职场,却发现“一等”的怪物无处不在。 无论是面试、升职还是裁员,总是会惹麻烦。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情况是职场的噩梦。
那么,我们能不能静下心来,想想“第一学位”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是不是太盲目追求“双一流”的标签,而忽视了大家的努力和实际能力?
“第一学位”似乎成了衡量一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唯一标准。 然而,人生不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吗?每个人都在不断进化,前十年的成绩不能轻率地决定一个人的整体。
虽然“第一学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素养,但学术背景也受到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仅根据学历设定门槛是不公平的。
例如,在河南、河北、四川等农村地区,考上好大学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孩子更难。
而且,教育局从来不承认有第一学位,都是公司自己定的标准,朋友开玩笑说,“如果真的是第一学位,那我们都是高中,因为9年是义务教育”。
我也咨询过几位HR,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带着无奈的语气,他们说,“现在只要开一个职位,就会一下子上百份简历来,你说我们不这样筛选人,要是要一一看, 我觉得我们快要崩溃了”。
所以,每当听到有人说,不应该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筛选人时,我就觉得他们说的话太幼稚了。 目前,社会工作岗位供过于求,企业在裁员的同时缩减招聘规模,很多企业甚至只裁员而不招聘。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种情况只会增加,而且会变得更糟。 即便如此,我强烈反对用“一等”卡人,高考不能代表一切,不能,也不应该把这第一道门槛当成。
同时,我们不能总是抱怨“一等”的缺失,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提高竞争力来弥补。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转变就业观念,放眼全局,放眼长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职业。
职场是一个大舞台,不是“第一学位”可以决定一切。 因为每个年轻人都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