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流”评价体系,“不看砖看专利,不看资本看智力资本”;通过数字人民币购物、缴费、地铁等方式,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类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金融生态圈通过卫星遥感系统,建立作物种植画像,精准解决茶企资金征储需求这是一幅澎湃创新的数字画卷,也是新时代无处不在、普惠云集的数字金融服务。
日前召开的首届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工作。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金融科技稳步发展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加快,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为此,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投身“数字中国”建设,深耕数字金融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数字场景,让金融服务更加精准、有温度,通过数字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金融动能。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工业生产线到人们的饮食、娱乐、住行,数字化正像水电一样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点滴滴,改变着生产的方方面面,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数字时代,数字化转型不是金融业的选择题,而是所有金融机构的必经之路。
根据商业银行最新年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已超过200亿元,部分股份制银行大幅增加投资,中小银行也在以各种方式拥抱数字金融。
中国银行研究员杜洋表示,首届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五大金融条文,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其中,数字金融主要是指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技术手段应用于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十四五”规划部署,《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4年)》明确提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将数字要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化思维贯穿全产业链运营, 加强金融创新科技装备和数据支撑,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步伐,全面提升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杜洋认为,数字金融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数字金融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各种金融服务,而不必去线下网点;其次,数字金融通过自动化和现代化降低金融交易成本,让金融机构有更多空间利于实体经济第三,数字金融推动了金融业的创新发展。 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金融科技手段,持续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金融风险第四,数字金融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和人性。 数字金融服务使小微企业等长尾客户能够更便捷地获得金融支持,满足其融资需求,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五,数字金融技术可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实时监控和大数据分析,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
探索数字服务的新模式和新生态系统
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 如何将数字技术与场景化、普惠化、碎片化、长尾化等新业态相适应融合,是当前数字金融发展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成效显著,移动支付、数字信贷、便民服务等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现在理赔是在线的,既快捷又方便。 温州吴先生通过线上操作将交通事故理赔数据上传至中国人寿财产保险“一路”空中智能赔付平台,并于当日收到理赔款项。 中国人寿着力解决理赔慢难的问题,优化理赔流程,努力使理赔服务更高效、更快捷、更优质。 目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整体理赔服务时效为039天同比增长17%,理赔案件智能处理突破710万件,理赔智能化率突破70%。
如果说“数字福建”为兴业银行注入了科技创新基因,那么“数字中国”则为兴业银行开启了第二条发展曲线。 兴业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兴业银行将数字化转型视为生死之战,推动全行转变观念、推进改革、加大投入、壮大人才、夯实基础、搭建平台、搭建场景、拓展生态,积极“打造万物联通能力,打造生态赋能最佳银行”。 成立35年来,兴业银行已培养科技人才近7000人,年投资超过80亿元。
近年来,数字便民支付规模已超过线下支付,并逐渐发展成为主要支付方式。 2018-2024年,便捷支付数字化持续深化,线上支付占比从50%提升至76%。
“光大云支付”作为光大集团、光大银行在民生服务领域的典型代表,全力解决老百姓燃眉之急、期盼已久的生活支付问题,聚焦个人、企业、政务,为水、电、气、非税、社保、医疗等各类场景提供深度服务。 教育与交通,并逐步构建了数字化、开放化、智能化的便民服务生态圈。2024年将有1个以上50,000 个项目,每年服务 5 个活跃用户8亿户,支付超过25亿户,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业内人士表示,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业态,对金融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字金融模式重塑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以资本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金融与产业互补发展为前提,兼顾双方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回报。 这种模式更好地匹配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为企业间的交流和交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
加强产品风险评估
数字金融虽然为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伟在第七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表示,当前,数字化转型和数字金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银行业应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不断强化数字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化解新金融风险的能力。 一方面,银行业应加强对新数字产品、新业务、新业务的风险评估,提高综合风险防控能力,提前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准化风险防控转变,建立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数据安全管理架构,完善内部合规要求,提高数据安全保障水平,做好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和用户隐私保护工作。
杜洋指出,为确保数字金融的稳步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是网络安全风险。 由于数字金融高度依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网络安全问题可能导致用户数据泄露、金融欺诈等。 需要采用增强加密技术、多级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实时监控等手段,提高数字金融服务的安全性二是欺诈风险。 犯罪分子可能会利用数字金融平台进行虚假交易、身份盗用等活动。 需要强大的身份验证机制、反欺诈算法和对可疑活动的实时监控来防范欺诈风险三是第一链的风险。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新的金融业务形态越来越依赖于关键的核心技术,一旦第一链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对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需要提前规划多种替代技术方案,构建安全可控的一流链条体系第四,业务交叉风险。 在数字化进程下,金融行业多业务交叉融合,呈现多链、跨市场、跨行业风险的特点,需要避免局部风险通过各环节传导进而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建设银行作为“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赋能”发展理念的践行者,不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新金融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董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