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沟通互动和言语效果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口才好不好,往往不在于这个人掌握了多少本事,不在于这个人肚子里有多少干货,知道多少道理,而在于这个人能不能和对方产生共鸣, 如果一个人的言论是合理的或说教的,也许他越说越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抗,也越会引起对方的憎恨,因为推理忽略了对方的情感体验。
如果说话者不能理解对方的欲望和需求,两个人就永远不会在同一频道上,沟通的效果也会大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了解自己的原因哪怕是同居一辈子的老夫妻,天天还在吵架,其实是双方对对方的心理诉求感同身受,而是盲目地觉得自己是对的,被冤枉了。
很多家长苦涩地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将来过上更好的生活,否则你就会像一个背对着天面对黄土的农夫,显然父母说的是对的, 但也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却厌恶,不欣赏,也就是父母忽视了孩子真实的情感感受,导致孩子的抗拒。
每个人生来都渴望别人理解我们,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兵为知己死,女为取悦如果我们能同理心倾听,洞察和理解对方的情感需求,能同理心的表达和回应,别人就会很有用,觉得你是他的知己。
自体心理学是精神分析学派中非常重要的领域,由心理学专家科胡特开发,自体心理学学派在做心理**时强调对来访者的同理心,这就要求咨询师要有敏锐的情感意识和洞察力,才能对来访者有同理心的回应,更有利于咨询效果, 特别是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效果更好。
自体心理学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概念,比如自恋,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简单地用我们比较熟悉的面孔来理解,那就是每个人天生都有良好的优越感,需要从与他人的交流中感受到自己是好的,才能满足自己的自恋,根据自身心理学,也就是我们都有被镜像的需要,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消极的话, 尤其是越不自信,自尊心越低,人们越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句名言说,没有一个流氓愿意承认自己是无助的,即使对方是渣男,他也不想让别人说他是渣男,所以即使对方有问题, 一定要注意对方的感受,否则对方会恼怒和生气,最终演变成一场没有火药的战争。
自体心理学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自我客体自我客体是一种共鸣的体验,或者说共鸣,咨询师通过共鸣反应,使来访者感到被理解、被接纳,从而产生一种情感体验,进一步强化他的自我意识。
例如,宝宝透过妈妈的眼睛看自己,能够感受到与妈妈脸上不同的体验,当妈妈对宝宝微笑时,宝宝会得到积极的体验,那就是,我很好,我很可爱,如果妈妈不理会宝宝,或者对宝宝麻木不仁, 抑郁的态度,宝宝会体验到负面情绪。在心理学上,一个人的安全模型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安全感、矛盾心理和焦虑回避型,而安全型是婴儿从母亲的反馈中获得积极的自我客体体验从而形成一种开放、开放的安全依附模式。
以父母唠叨孩子的话题为例,如果父母不再站在理性的角度去对孩子说教,而是能够感同身受,洞察孩子的情感经历,能够看到孩子因为学习而承受了来自学校、老师、同学等人的好处。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孩子,能够用同理心回应孩子,理解孩子的困难,认可孩子的努力和主观的学习欲望,与孩子站在一起,就能帮助孩子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学习信心。
我之前听过一个心理咨询师说过一句话,说有个男人傻傻的找不到女朋友,很苦恼,然后心理咨询师给了他一招方法很简单,就是当女生说出自己心里想的话时,他不需要谈一些高级的内容,也不需要讲道理,他只需要在情感上理解和同情女生,他就乖乖地去做了,过了很久,女生竟然爱上了男生, 而男生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靠技巧,而是靠同理心,而正是同理心让女孩觉得自己遇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
所有的技巧和套路都不如对他人的同理心效果,同理心表达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内在和情感共鸣能力,从而达到同理心反应,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