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界的慈善事业——郑功成的中国特色慈善理论

小夏 社会 更新 2024-01-31

党的二十大报告(舒温)明确了慈善事业在我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要“引导和支持愿意、能够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也于2024年12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于2024年9月5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协会会长郑功成早在2024年就提出中国特色慈善理念,并在全国慈善工作会议上作了详细阐述,成为第一位提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理论命题的学者。 随后,他在《中国公益论坛》、《中国特色公益事业发展研讨会》等多场会议和文章中阐述了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路径上的各种问题。 经过20多年的提炼和发展,郑功成的中国特色慈善理论日趋成熟。 本文对工作进行了总结总结,以期为我国现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坚持三大立足点

郑功成多次指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是基于我国历史国情和当前国情、世界普遍规律和中国发展特点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建设需要立足于传统的慈善文化,立足于现行的制度体系。 立足现代慈善事业的特点,实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有机结合。

1)立足于传统慈善文化。

中国现代慈善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传统慈善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了许多慈善实践。 百家思派和儒、佛、道三教都蕴含着丰富的“善”内容。 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历代都建立了许多政府办的慈善机构。 同时,也有不少慈善家在民间留下了遗产。 中华民族的慈善传统代代相传,并一直延续到现代。 著名的爱国华侨华人陈嘉庚先生,开创了自己的教育慈善之路在东南沿海地区,还保留了一大批由华侨和爱国人士建立的**协会、慈善协会、慈善信托。 但更多的是与家人和朋友互相帮助,与邻居互相帮助。 慈善事业的历史传承,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郑功成教授曾在全国慈善理论与政策研讨会上指出,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挖掘根植于传统慈善文化的精神传承,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如果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背离了人民代代相传的共同价值,就很难得到人民的认可,更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

2)基于现行制度体系。

从政治属性看,中国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的科学定位,服从于整个国家制度的具体制约。 从政治和社会关系来看,我国慈善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密切,需要及时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 因此,正如郑功成在202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所说,只有结合具体国情,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才能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定位。 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慈善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慈善事业的治理效能。

3)立足于现代慈善的特点。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要努力向现代慈善事业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郑功成认为,要以历史为依托,但不能停滞不前。 一方面,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树立参与者平等意识、社会互助公益精神和现代财富观,促进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合,促进社会、社会与市场的有机协同。 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慈善组织管理的法律制度和规范,确保慈善活动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在手段上实现多方位的创新和适应,通过技术创新构建更加便捷、更具吸引力的慈善新场景,推动慈善项目的设计创新,提高慈善服务的精准度,增强慈善组织、捐赠人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度。 提升慈善运作效率,进而塑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慈善新形态。

聚焦三大支点

1)经营主体:谁会做慈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2021**经济工作会议《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基础上,专门增加了“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表述,突出了两者在慈善事业中的主要地位, 并进一步强调,现代慈善事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推动和共同参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吸引多主体参与慈善事业,但不能止步于多主体参与。 早在2024年,郑功成在《中国慈善》一书中就指出,慈善题材普及下的慈善道德将是多层次的,这将导致各种形式的慈善的出现。 未来,要充分对话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理论体系,为慈善主体行为指明方向,引导多主体参与慈善活动,增强慈善事业活力。

2)运行动力:为什么是慈善。

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民、发展由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 为此,郑功成认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协调全社会的期待,创造广泛的服务。 近年来,我国慈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慈善事业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共同富裕等方面充分彰显了自身的价值和责任,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作为大家共同富裕的重要补充。 这主要体现在其第三分配的功能上,即通过捐赠资金、物资和劳务来弥补初级分配和再分配的不足,形成先富后富、有能力的人帮助有需要的人的优秀社会分配格局。 从而促进第三次分发的更好实施。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支撑。 例如,近年来,郑公成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内涌现的慈善医疗项目,多次强调慈善事业开展慈善医疗案例分析(**会)等,使我国法定保障体系更加稳固,全面提升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三是作为提升社会价值的有效载体。 无论是捐赠还是志愿服务,无论是通过慈善组织帮助非特定受益人,还是直接帮助他人的广泛慈善行为,都能实质性地创造社会价值,助力精神繁荣,提高道德水平,郑功成认为,这是慈善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可以发挥的独特作用。 四是作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好办法。 郑功成在接受《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报》专访时指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慈善事业发展,慈善事业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承担相应责任非常重要。

3)运作方式:如何做慈善。

郑功成认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多种运作模式并存的特点。 首先是社区慈善模式。 社区慈善最符合中华文化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伦理,由近到近,邻里互助。 社区慈善组织通过链接居民、企业、资源,孵化各类慈善活动,涵盖扶弱扶贫、医疗救助、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二是慈善模式。 从中华慈善总会到各级慈善协会,都在党的领导下,与各级民政部门关系密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制度烙印和痕迹。 同样,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残疾人协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协会在各自领域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是中国特色慈善组织。 例如,水滴芯片平台通过商业运营,调动数百亿元社会资源,帮助有需要的患者。 郑公成指出,学术界应该从理论上总结和总结这些丰富的实践实践,而不是停留在西方的慈善话语体系中寻找实际问题的答案。 这将有助于完善我国慈善政策的工具箱,最终实现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协调三种类型的张力

1)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

现代慈善事业有组织化,传统慈善事业原子化;现代慈善事业是专业化的,传统慈善事业是混合的;现代慈善为非特定受益人募集资金,而传统慈善恰恰服务于特定受益人——传统与现代的张力意味着,如果只谈传统,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将发展艰难。 一方面,旧式的慈善事业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过度依赖个人的善意,规模有限。 另一方面,在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价值取向越来越多样化。 没有现代元素,传统的慈善形式就无法维持。 在平衡传统与现代的过程中,要坚持开放原则,既要鼓励发展有组织、专业、服务于非特定受益人的慈善组织,又要支持培育一系列服务特定受益人的无组织、非专业品牌慈善活动。

2)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关于东方特殊国情与西方经验之间张力的讨论,一直贯穿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有人认为现代慈善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从慈善理论到慈善实践,都要遵循西方的标准,与西方的步伐。 然而,自从西方引入许多慈善模式以来,它们往往不合适。 比如,欧美慈善强调募捐与服务分离,服务于非特定受益人,构建完全独立的第三部门,这与我国传统的慈善逻辑和基本国情不符。 虽然慈善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中国的慈善事业在历史演进、文化基因、社会功能、政治属性、发展模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慈善组织并不都服务于非特定对象,中国的品牌慈善项目“希望工程”就是向特定的受益者捐款。 因此,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模式,而是需要将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相结合,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运行机制。

c) 初级和次级紧张。

当前,慈善事业发展有许多方面有待改进,其中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张力,需要慈善事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分清轻重缓急,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 例如,汶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等风险事件,暴露出慈善领域信息披露不足、资金物资处置缓慢、缺乏协调机制、管控不当等问题。 郑功成多次强调,亟需全面提升慈善组织应急协调能力,提高慈善公信力。 这是我国现代慈善事业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这些问题长期搁置可能会阻碍慈善事业的全面发展。 下一阶段**需要统筹规划,着眼于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短期目标。

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中国特色慈善事业作为国界慈善事业,绝不是空洞的政治话语,而是郑公成立足具体国情和客观需要凝练出来的现代慈善发展理念。 今后,要继续推进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1)注重理论体系建设。

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需要高度重视理论创新。 缺乏理论指导的传统慈善实践,一直被原子化。 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现代慈善理论体系,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未来要统筹上述“三张力”,取长补短,贯穿过去和现在,实现一切优势资源的整合。 近年来,我国慈善创新实践不断涌现,亟需从理论上总结现代慈善事业的“中国样本”,突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慈善事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优势。

2)注重完善法制。

郑公成曾在《慈善立法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法治是现代慈善事业比较明显的标准。 《慈善法》为慈善事业的全面转型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法律依据,但从实际实施来看,慈善法律政策体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动态完善法律法规。 自数字革命以来,网络慈善事业发展迅速,由于缺乏监管,衍生出一些负面案例。 要持续推动网络公益事业健康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立法规范引领。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现有的慈善政策激励还不足,未来需要从税收和金融两方面下切,鼓励更多的社会市场主体参与慈善事业。 一方面,积极促进捐赠者减税免税通过遗产税等税种的设置,引导更多人理性安排个人财富。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慈善组织接受金融采购服务,使金融成为慈善组织服务社会的重要经济。 三是协调结构监管工作。 目前,慈善监管尚未形成有效合力,监管不足与重复并存。 未来要建立由主管部门牵头的部门协调机制,对慈善事业进行持续监督评估。 同时,面对网络慈善等新兴现象,监管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例如,网络大病求助的个人不能因为市场主体地位而被排除在慈善监管体系之外。

3)注重社会氛围的营造。

慈善活动需要原子慈善意志的支持,营造人人行善的社会氛围是保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政策。 一是完善社会奖励机制。 我国目前在慈善领域的表扬和奖励手段严重不足。 今后,应在国家层面举办更多的慈善大会,体现国家对慈善事业的高度重视。 同时,将设立更多的国家级奖项进行慈善表彰,让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获得更多的荣誉,鼓励多个主体参与慈善事业。 二是增强组织的公信力。 慈善组织在推进慈善项目的过程中,要加大项目实施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建立一套透明化、规范化的捐赠程序,使捐赠人能够充分了解捐赠的去向,全面提升组织的公信力。 要最大限度避免“郭美美事件”、“卢玉星事件”等损害慈善组织公信力的事件发生,确保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稳步长远发展。 三是加强宣传交流。 在公众层面,可以通过在社会上的广泛宣传来加强慈善教育,使慈善文化走进课堂、走进社区,形成积极的社会激励。 在交流与合作层面,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慈善组织的合作,因地制宜推广国际成功经验,通过国际合作提升中国慈善事业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章

    热心慈善的一年,三位生肖慈善家的奉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和参与也越来越深入。有些年份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成为慈善事业的热情年份。在这些年里,一些生肖慈善家通过他们的奉献精神成为社会的榜样。本文将重点介绍三位生肖慈善家的热心岁月和奉献精神。首先,热血慈善年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年来,人们对慈善事业的兴趣明显增...

    兰陵慈善总会奋力谱写慈善事业新篇章

    慈善公益新闻 刘恩豪 赵善晓 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市慈善总会,在县委 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动员社会力量,凝聚爱心资源,慈善工作取得佳绩。截至目前,累计筹措援助资金和物资万元,拨付配套资金物资万元。其中,数字公益节 和 公益日 共募集资金万元,捐赠万元,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共发放援助资金物资万元,惠及万余...

    《为爱而生:霍启刚夫妇的慈善事业》。

    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谁不知道郭晶晶和霍启刚这对恩爱的情侣呢?他们不仅是跳水界的金童玉女,更是富豪中的一股清流。近日,网上有传言称,他们向甘肃灾区捐款万元,这不仅彰显了他们的慈善精神,也彰显了他们的人生智慧。霍启刚,霍家的骄傲,不仅继承了家族的财富,还继承了家族优良的家风。与郭晶晶的结合可谓是绝配,...

    依托互联网的力量,助力公益事业开启新篇章

    一嘉仁 两癌救助月捐项目是一个线上公益项目,主要支持四川省乳腺癌 宫颈癌筛查和救助困境妇女,月日,四川省红十字会在爱心企业成立周年庆典上正式发布该项目。在本次活动中,爱心企业通过现场举牌为项目捐款元。捐款将以易宝慈善电子 慈善卡 的形式分发给在场的爱心人士,帮助他们体验慈善捐赠,并开始每月定期捐赠。...

    事业、财富、婚姻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另一些人在事业上却失败了?为什么有的人能赚钱却不存钱,有的人能赚钱省钱,有的人很努力也赚不到钱?为什么有些人的婚姻幸福,有些人的爱情之路坎坷不平?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事业 财富和婚姻?万事万物背后都有一个 影响因子 科学和哲学都认识到,一切都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