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每年都有不少展览,而今年最美的展览莫过于德化白瓷。 在看展览之前,我对瓷器的印象是各种“瓶罐”,最有名的瓷器是景德镇。
看完白瓷展后,我完全被展品的工艺所震撼。 原来,瓷器可以像蝉的翅膀一样薄,飘逸柔软"“纱线”,花花绿绿的“扇子”,瓷像也可以栩栩如生,非常灵动。
本次展览精心挑选了从古至今的德化白瓷400余件,分为“一白个展”和“百技”两个单元。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除了“瓷都”景德镇,中国陶瓷在福建德化也很有名望。 德化瓷是陶瓷烧制中的艺术瑰宝,具有白度好、光泽度高、热稳定性强、耐温、耐压、耐磨、耐腐蚀等特点,具有釉面纯正暖、密度高、透光率好等理化特性。
白色是中国五种传统颜色之一。 德化瓷窑兴盛于唐宋,兴盛于元明,当下闻名遐迩。 虽然只是白色,但德化白瓷也是白而不一样,分为:象牙白、建筑白、猪油白、高白、小子红和绿白。 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工业随着海外**的繁荣而繁荣,其产品以青白瓷为主,青白瓷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 青白瓷,青白釉是白中蓝或绿中白,深浅不一,深的为浅绿色,浅色的接近白色,有的略带灰色或黄色。 到了元代,青白瓷的胎质更加洁白细腻,釉水汪汪清澈,釉面淡绿色,深浅交替,光滑如玉。
明清时期,德化窑在元代烧制白瓷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制作烧制出乳白色釉瓷,又称“象牙白”,质地坚韧厚实,细腻温暖,朴素典雅,稳重大方,瓷色为白色和黄色, 就像象牙一样。由于轮胎釉料含硅量高,氧化铝含量低,瓷土中含有铁、铁等杂质较少,轮胎细腻致密,常有颗粒状珍珠状闪光,洁白细腻如蒸糯米粉饼,俗称“糯米胎”。
静谧温暖的德化瓷器呈现出纯洁典雅的感觉,适合作为豪宅或寺庙、祠堂的陈设或祭祀用具,如各种香炉、烛台、花瓶等,或瓷器、水碗、印刷盒、笔筒、笔筒、砚台、印章等学习用具。
“猪油白”与“象牙白”一样有名。 它以优质高岭土为原料,经过瓷工的反复研究和实践,其轮胎釉料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加上轮胎白质牢固,釉面厚实细腻,光滑光亮,手感如玉,肉眼可见一种像冷冻猪油的油脂感, 所以它被命名。传到欧洲后,法国人称其为“鹅绒白”和“中国白”。
而“小子红”是窑瓷的一种,是明代德化白瓷中最好的,胎质洁白细腻温暖,釉面干净明亮,与胎骨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在肉眼的照耀下看起来像婴儿粉色半透明的皮肤, 粉红色在白色中是微弱的,所以俗称“儿童红”。这是瓷器在高温烧成过程中,由于窑内位置或温度的不同而偶尔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窑炉变化。
德化窑在传统的基础上传承创新,打造“建白瓷”、“高白瓷”等新型瓷器。 “建白”意为福建特有的白瓷。 建白瓷经氧化火焰烧制而成,产品品质如肥玉,色调柔和,泛黄中白,温润油腻。 在光线的投射下,能闪耀出黄色的光泽,晶莹剔透,隽永优雅。
“高白”一般是指白度在82度以上的白瓷。 德化高白瓷是建国后开发的创新瓷种,2024年经科学测定,白度高达888度,为历代白瓷冠冕,色泽如雪,堪称冰肌玉,高贵无瑕。
除了“白人孤独的表演”。"此外,德化白瓷以塑料佛像而闻名。 在本次白瓷展中,佛像展品超过一半,涵盖了“何超宗”观音像、“小江山人”观音等传世产品。 展出的瓷像以各种材料为主,主要有观音、如来、米琴、罗汉、八仙等道教人物,以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故事为创作素材,具体题材出口,形成了独特的器皿谱系。
静谧典雅的观音菩萨、威风凛凛的菩提达摩、诙谐可爱的米琴、文昌皇帝等,或坐、或站、或躺,无不生动、栩栩如生,尤其善于把握人物特征,从表面和内在,写神,兼具形式和精神,具有很高的艺术意味。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德化白瓷展,领略白瓷之美。
记录我的浪漫生活